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小学语文正文

浅阅读里的深感悟——谈语文针对性阅读教学

  • 投稿Syua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955次
  • 评分4
  • 14
  • 0

江苏南通市通州区二爻小学(226300) 姜继锋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以及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方式和载体。”可见,阅读能力是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鲜明表征之一。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充分结合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阅读教学,是实现这一教学重点的有效方法。本人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及自身的研究总结,谈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针对性教学。

一、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理解主旨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该使学生能够通透理解文章的基本架构和思想情感。小学生正处于7-13岁的成长阶段,世界观、价值观等发展还不成熟,认知水平也有限。在平时的文章阅读中,学生常以自己稚嫩的眼光阅读文章、理解文意,这样容易对文章理解发生偏差、误解。我以为,在阅读教学中,小学教师应当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了解学生的思想,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寻找到师生的“契合点”,以学生能够清晰理解的语言表达,创建贴近学生实际的场景,引导学生读懂文章、理解主旨,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比如,在教授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老师,您好!》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深刻、更透彻地理解人民教师工作的伟大,感悟教师的至高恩情,我们可以利用九月十号这个特殊的日子,鼓励学生或回忆曾与教师发生过的故事,或直接采访教师,或收集教师的生平事迹,或开展有关“教师节”的黑板报或征文评比等,让学生在收集各种信息中,尽情感悟教师职业的伟大,体验教师的恩情,加深学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在这一过程中,有学生提出,教师为了能更好地教导学生,不仅在课上花费了很多心血,更在课下牺牲了大量自己的时间,教师的工作是无私的。但也有学生认为,教师的工作与其他工作一样,都是为了获得酬劳。了解了学生的思想后,我根据学生不同的认知,首先肯定了学生的多样认识及正确评价,又及时对部分学生的认识缺失加以引导修正。这样,学生能从自己固有的认知出发,不断修正、巩固认知水平,对课文中热爱教师的主旨也有了深刻的理解。

二、针对学生的赏析水平,引导学生品鉴文段

传统教学中,教师在台上一味地讲解,缺乏对学生鉴赏水平不齐、接受能力不一的考虑,让能力不同的学生接受相同的指导,教学效果不言而喻。我以为,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当结合学生的个体特点,针对学生不同的鉴赏水平,因材施教,从而使不同鉴赏水平的学生都能与文章产生共鸣。

例如,在教授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望洞庭》一课时,我进行了如下引导。

师:自主阅读后,同学们对“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有什么理解?

生1:从“秋月”一词可以看出时间是秋天的晚上。

师:“秋月”一词点明了作者写作的时间。其他同学还有什么理解?

生2:“湖光秋月两相和”的意思是: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两者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

师:同学们对这一诗句做了很好的解释,体会到了水月相溶的和谐美景。有没有同学发现“潭面无风镜未磨”这一诗句的特殊之处?

生3:诗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

师:诗人将什么比作什么?

生4:诗人将湖面比作没有打磨过的镜子,凸显了湖面的平静。

在师生互动交流中,我针对学生不同的赏析水平,带领学生一步步深入诗句。水平较低的学生在听取了其他学生的意见后对诗句有了更深的理解,水平较高的学生也能在教师的进一步指点下得到更高层次的领悟。

三、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借鉴学习

不同的文章虽言辞表达大不相同,但在表达技巧、表现手法、思想感情等方面有许多共通之处。教师在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学习吸收能力,注重对文章共通之处的分析讲解,引导学生借鉴学习,鼓励学生在平时的阅读中多归纳、多总结、多比较,能有效地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使学生快速掌握基本的阅读技巧。

例如,在教授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但愿人长久》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读懂诗句,理解诗人的情感。我从学生的学习能力出发,首先为学生介绍了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又带领学生重温以往学过的“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等与月亮相关的诗句,并为学生讲解“月亮”这一意象的通常含义。经过此番重温学习,学生对“月亮”这一常见意象就有了形象的理解体味。紧接着,我带领学生重回课本,借鉴之前复习掌握的“月亮”含义,细读诗句,对诗人的情感进行深入分析。有了对以往诗句的良好借鉴,学生就能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等诗句产生具象的理解,对于诗中诗人情感的变化也有了深刻的领会,与诗人产生了共鸣。

总之,作为学生学习上的组织者与引导者,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正确树立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观念。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教师从学生的角度考虑,以学生的发展需求和能力水平为教学的出发点,以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目标和语文阅读教学目标为落脚点,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阅读技能加以指导,就能促进全体学生共同成长进步。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