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宝应县氾水镇中心小学(225800) 相海霞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孩子倾听、表达与应对的能力,使孩子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的素养。”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依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充分利用教材的优势,抓住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设计出面向全体学生,能激发全员参与热情的训练方法,扎扎实实地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下面,我结合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的口语交际话题“临别赠言”,谈谈自己的一点感受。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想说
师:六年的小学生活即将过去,回首这六年,有很多值得我们回忆的片段。(出示:新生入校)六年前,我初次迈入校园,怀着好奇,也带着憧憬。(出示:入队)瞧,我入队了,鲜艳的红领巾映得笑脸格外可爱。(出示:在教室上课)忘不了课堂上琅琅的书声。(出示:操场活动)忘不了操场上的欢声笑语。如今,你们就要离开,离开熟悉的校园,离开敬爱的老师,离开亲爱的伙伴,此时,你们的心里是什么感受?(背景音乐响起,生谈感受)
师:在离别之际,你们有什么临别赠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是听和说双方互动的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因此,口语交际教学要把生活情境引入课堂,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和口语交际热情,让学生产生不吐不快之感。以上教学环节中,教师从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入手,引导学生深情回忆那一个个难忘的瞬间,一个个难忘的地方,一个个难忘的人物,学生对母校、老师、同学的眷恋之情被唤醒,不舍之情油然而生。学生有了倾诉的欲望,此时教师自然引入口语交际的要求,学生就会觉得自己积淀的情感有了宣泄的途径。
二、教给方法,让学生会说
教学过程(一)
师:临别之际,你们想对母校、老师、同学说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感谢、祝愿”两个词。)
(接下来几名学生的回答基本上都是表达感谢和祝愿的。)
师:临别赠言还可以说些什么?我们先从古人那里学习经验吧。(出示一组送别诗)请大家读一读,再交流收获。(生交流)
师小结:临别赠言的内容很多,可以是惜别,可以是劝慰,可以是赞美,也可以是回忆……
教学过程(二)
(出示两则赠言)
师:好的赠言会广为流传,读了上面的赠言,你觉得好在哪里?
生1:我觉得这两则赠言表达了对老师、同学的深厚感情,让人感动。(师板书“感情真挚”)
生2:这两则赠言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语言优美,引用的名言也恰到好处。(师板书“语言优美”)
生3:这两则赠言还回忆了具体的事例,感觉很真实,很美好。(师板书“言之有物”)
师:也有人说,赠言是送给熟悉的人的,不需要太生分。(出示赠言)你们觉得怎样?
生4:他觉得叫绰号显得亲切,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
生5:我们是学生,这些话不合适。
师:对,赠言的内容要得体。(师板书“语言得体”)
敢于说,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前提;会说,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目的。从写临别赠言的课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在教学之初只知道表达感谢和祝福,赠言的内容不够丰富,语言也不够生动。教师通过三次示例,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指导:第一次,引入送别诗,帮助学生了解赠言的内容,或惜别,或赞美,或回忆,或祝愿,或劝慰……“说什么”的问题迎刃而解了;第二次,出示两则赠言,让学生明白感情真挚、语言生动、言之有物的赠言才是好的赠言,由此解决了“怎么说”的问题;第三次,教师针对学生赠言中出现的语言随意、不规范的问题,让学生在比较中明白赠言应规范得体,具有保存性、纪念性、鞭策性等特点。
三、互动交流,让学生敢说
师:大家都精心准备了赠言,下面就让我们送出赠言。
环节一:愿意将自己的赠言读给被赠者的学生上台读,收到赠言的学生回赠。
环节二:将赠言写在书签的同学,送出书签。
长期以来,语文课堂是教师的讲坛,学生习惯了做忠实听众。在听讲和繁琐的一问一答中,学生慢慢地失去了说的欲望、说的能力。如何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口语交际的语言实践中来呢?在以上课例中,教师尊重学生作为一个人所应有的权利、尊严、个性、思维与说话方式,安排了两个环节——说赠言和送赠言书签,给学生一种感觉:口语交际课是我们自己的,是轻松的、自主的、愉悦的。面对面地交流掀起了学生情感的波澜,学生沉浸在浓浓的同学情、师生情中,使口语交际变成一个表达情感的途径。此时,课堂成了学生交流情感的平台、放飞心灵的家园,学生怎会不敢说、不想说呢?
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教师不仅要通过课堂教学加强口语交际训练,还需要引导、组织学生在社会交往中实践,使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发展。
(责编 莫彩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