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小学语文正文

典型句式的有效内化浅探

  • 投稿鱼头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1021次
  • 评分4
  • 42
  • 0

江苏海门市包场小学(226100) 张梅玉

[摘 要]高年级的语文教学逐渐转向对句子的关注。引导学生对文本中典型句式进行捕捉、感知、模仿,能够内化句式知识,丰富学生内在意识中语言仓库的原始积累。这也是学生言语生命发展的内在诉求。

[关键词]典型句式 内化 模仿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0-067

随着年级的升高,语文教学对于词语的关注也逐渐转向了对句子的关注。一篇课文,需要关注的是描绘生动、凸显中心、表情达意的典型句式,并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从而有效促进学生言语能力的提升。

一、在强化阅读体验中内化典型句式

阅读教学中句式训练资源的开掘应紧密结合文本的情感价值和主旨内蕴,做到工具、人文两不误。

例如,《爱如茉莉》的教学片断——

师:父母之间的爱就蕴藏在课文的语言之中,你能够从哪些细节感受到他们之间浓浓的爱意呢?用“爱是……”的句式谈谈自己的感受。

生1:爱是母亲医院里的嘱咐。母亲虽然病了,但还是不忘出差在外的父亲,嘱托我完成包饺子的承诺。

生2:爱是母亲病床上的忍受。即便自己的身体被压麻了,母亲也不愿意吵醒父亲,让父亲多睡一会。

生3:爱是父亲送来的一朵茉莉。病房没有家里的温馨,但这一朵茉莉却让母亲拥有了在家的感觉。

……

学生表达的过程,既是感知文本意蕴,体悟文本内涵的过程,也是依据句式结构,进行言语训练的过程。

二、在拓展文本背景中内化典型句式

文本创作过程中会留下巨大的留白。这种留白其实更是教师阅读教学的资源和契机。教师可以借助相应的句式训练,让学生在语言的调动和运用中拓展文本的宽度外延、开掘文本的深度内涵,从而促进学生语言生命的无限提升。

例如,苏教版练习中有一篇歌谣:“苹果嚷着冷了,要穿红袄;葡萄嚷着冷了,要批紫袍。”这一句话灵动地使用了拟人手法,将秋天中果园的喧闹场景刻画得淋漓尽致,对于学生而言是值得探究模仿的精美句式。教师在教学中应引领学生由文本内容不断向生活逼近,拓展文本未能达到之境,以展示自己眼中的秋天:水稻嚷着凉了,变成黄色;高粱喊着冷了,燃起了火苗。在学生对教学的句式已较为熟知后,教师再次变换模仿的情境,引导学生针对其他不同的季节尝试模仿:花儿喊着暖了,展开了笑脸;河水喊着暖了,开始了欢畅的奔跑。

这种句式的历练,将学生引向了不同的知识阅读背景,提升了学生的情感体悟。

三、在直观语言形式中内化典型句式

教师可以通过再造画面意境、开掘言语内涵,为学生营造相适切的言语空间,从而有效地将文本经典规范语言转化为学生自身的私有物产,以便在以后的环境中加以使用。

例如,对于《春光染绿我们双脚》一文中的“我们……哪里……”的句式,在引导学生进行句式模仿时,教师从行为与结果的关系审视,凸显了绿化环境的重要性。教师首先出示了自己对于这句话的改写内容,学生也纷纷依托文本中的内容进行类似的模仿改写:“我们用辛勤的劳动,让光秃的山岭变得枝繁叶茂。每一阵风儿吹过,我们这里涌起了阵阵波涛。”“我们用灵巧的双手,为可爱的小松树营造了温馨的家园,他们在自己的家中快乐地欢叫。”……

这样的改写模仿,既有对课文意象的构建,也有读者涌动情感的迸发;既有自身语词推敲能力的历练,也有写作修辞手法的大胆尝试;既有对教师范本语言的模仿,更有自主创作的实践。

四、在描绘生活形态中内化典型句式

语文教学中,句式的运用应该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教师要善于从文本的言语形式入手,帮助学生形成以经典句式展现生活情境的能力。

例如,《泉城》一文中的第一自然段即以排比、联想的技法将济南泉水的各种声音质态呈现出来。每句话都是按照先实写再虚写的方式入手。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对文本语言进行置换训练,在不改变语句大意的基础上,要求学生通过对文本语言的顺序调整、句式转化,建立声音与形态的联系。至此,教师并没有停止教学,而是要求学生在班级中保持安静,各做各的事情,让学生感受各自学习中的声音,接着要求学生以文本的语言范式进行历练,展现教室里的各种声音。

教师先是借助文本经典语言,通过对其置换和转化,让学生感知言语表达的内容气韵;然后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氛围,为学生言语表达实践提供了直观可感的画面,使学生迸发才情,扎实历练。

总而言之,在言语内容和语言形式相融的基础上进行提炼模仿是对语文学科本体属性的有效回归。句型的转换、触摸和积累内化,丰富了学生内在意识中语言仓库的原始积累,为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灵活运用语言和句式提供了重要的能源补充。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