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小学语文正文

追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活力课堂——《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例谈

  • 投稿文风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475次
  • 评分4
  • 87
  • 0

江苏如东县河口镇河口小学(226400) 李爱芸

语文课堂教学应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心理特点出发,精心设计好每一个教学环节,争取做到每一个环节都充满生机活力。现以《天游峰的扫路人》为例,谈谈如何从学生实际出发,做好预设,让课堂始终生机勃勃,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设计好导入语,让学生兴趣盎然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可以说,一堂课预设的有效,必然决定生成的高效。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新课导入环节,引导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产生兴趣。

如,在教学苏教版《天游峰的扫路人》时,我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大大的“人”字,然后和学生从围绕这个“人”字谈话入手:“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过,将来你想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学生纷纷举手,探讨的最后结果是:没有一个人愿意当一个默默无闻的普通人。于是,我用多媒体出示“2013年感动中国”中守礁战士李文波的颁奖词:“二十年坚守,你站成了一块礁石,任凭风吹浪打。却只能愧对青丝白发。你也有梦,可更知肩上的责任比天大。你的心中自有一片海,在那里,祖国的风帆从不曾落下。”随后,我补充了李文波的事迹。这样,让学生带着感动与崇敬走进文本,并从中领悟做一个为人民谋福利、为祖国做奉献的平凡人更为可贵的真谛。

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引导学生成为一个真正意义的“人”。本环节正是从“人”字出发,在上课伊始,教师就有意识地扣住这个话题展开讨论,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在大家热烈的讨论中,本课的研究主题“人”字,便在学生心灵世界里清晰起来,不断彰显着语文的本色。

二、抓好教材突破点,让学生自由行走

特级教师于永正说过:“这法那法,读不懂教材就没有法。”这句话通俗而深刻地点出了读懂教材的重要性,因为读懂教材是前提,是进一步探究文本的出发点。只有在此基础上,学生才能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有创新性的解读。如果把一篇课文的重点、难点看成教学的着力点,把一篇文章看成一个整体——从哪里突破,怎样突破,那么,就意味着解构文本的基本思路便已成形了。

如苏教版《天游峰的扫路人》一文,就是通过抓住扫路人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有关句子,感受老人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生活态度和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境界。所以,在教学中要先让学生抓住文中两处老人外貌的描写,并反复品读,体会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的作用,切身体会到天游峰的“高”和“险”。接着,教师提问:“作者写天游峰的险峻与写扫路人有联系吗?”这个问题抛出后,我让学生试读游人登天游峰的句子。学生很容易找到写游人的词句:“游人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然后,我再让学生想象扫路人每天一级一级扫上去,再一级一级扫下来——这是何等的不容易。这样,水到渠成,学生很容易想到写天游峰的险,实际上是为了衬托老人自强不息、自信豁达的人生态度。而写游人的登山表现也恰恰是对比衬托的写法。

其实,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篇文章就是一座宝库,里面蕴藏丰富的资源。而开启这座宝库的钥匙,其实就是这篇课文的重点、难点和突破口。在教学中,教师的着力点就是如何让学生体会天游峰的险峻和老人豁达自信的生活态度。

三、处理好文本延伸处,让学生得到切实提升

教学至此,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也得到了初步的建构。要知道,生活中踏踏实实做好一个普通人,是一种最正确的智慧选择;好高骛远的人生追求就会像美丽的肥皂泡一样,虚无缥缈。这时,我布置学生去观察身边熟悉的人,引导学生去发现这些普通人的闪光点,并抓住人物的细节特点,仿照课文的写法来描写一个人。

如,在教学《天游峰的扫路人》的总结阶段,我是这样说的:“扫路人的生活是苦的,但在热爱这样生活的老人眼里是不苦的。我相信30年后他们还会再相见的。那30年后,他们再相见时,作者会怎么说呢?”有的学生说:“您老身体还这么硬朗,真的了不起。现在我真的体会到‘生命在于运动’的含义了。”有的说:“怡情于好山好水之间,虽年过七旬,每天劳作依然乐此不疲。天游峰一千八百多级台阶,你用扫帚演绎别样的精彩人生。”有的说:“自强不息、豁达开朗是支撑你永远进取的心。从你的身上我看到了什么是乐观的人生态度,平凡中孕育着伟大,把普通的事做好,就是伟大。”

有效延伸,就是语文课堂与生活语文对接的一个有效平台。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引导学生去挖掘那些蕴藏的潜在教学资源的过程。以上案例,我通过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老人的话,在仔细品味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有效的提升。

总之,能否让语文课堂走向精彩,这完全取决于我们教师是否全身心融入课堂,是否真的本着一颗求真求美的心去挑战、创新、实践。语文课堂的价值完全在于学生的发展。我们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教材,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活用教材,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这样的语文课堂才会活力四射,教师才会赢得学生的尊重与喜爱。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