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药学卫生医学教育正文

《伤寒论》的医学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

  • 投稿
  • 更新时间2019-06-03
  • 阅读量196次
  • 评分0
  • 0
  • 0

  中医经典文献《伤寒论》是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本文从医德教育、著述体例等几个方面对《伤寒论》进行了考察,认为《伤寒论》中包含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教学方法等内容,对当前推进素质教育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作者:汤海荣,郭秋兰,徐宏成


  一、《伤寒论》重视医德教育,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


  仲景在《伤寒论》序中指出:“保身长全,以养真身,但竟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唯名义是务,崇饰其未,忽弃其婴非常之疾,患及祸至,而方震傈,降志屈节,钦望巫祝,告穷归天,束手受败,赉百年之寿命,持至贵之重器,委付凡医,姿其所措,咄嗟鸣呼!”仲景对那些“医术浅薄,为治乃误”却“言巧似是”推卸医疗事故责任,而又缺乏医德的医生,给予严厉的抨击。


  仲景在序中还指出:“建发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年),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仲景根据当时的社会需求,弃官从医,“勤求古训,博采众长”,自学成才。以个人经历以示后人,刻苦学习医学知识,以治病救人为己任。


  二、《伤寒论》以条文信息为体例、以疾病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提高学习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伤寒论》是临床病案的真实写照,全书用398条条文,对外感疾病,按照符合疾病自然发生、发展、演变规律的“六经传变”展开讨论。“太阳、少阳经病”是讨论外感疾病的初发即初热期的论治。“阳明经病”是讨论外感疾病的初发即高热期的论治。“阳明经病”是讨论外感疾病的发展即高热期的论治。“太阴、少阴、厥阴经病”是讨论疾病错综复杂的演变及恢复期的论治。


  全书以条文式信息为体例,使学生真正有感知知识、理解外感热性疾病的产生、发展的全过程。


  仲景不仅研究外感热病的自然发生、发展、演变,还研究患外感热病的人,在某种程度上对阐述什么人得病比论述得的是什么更加重视,仲景以外感热病为中心,以问题式、信息式条文为体例,示教后学。不仅论述疾病发病的病因,还论述疾病的各种演变的病理过程,不仅论述疾病医生误治的各种变症,而且还论述病人的不同体质、生活习惯、社会环境、心理活动对疾病发生、发展、演变的影响;同时,还论述疾病预防和护理。仲景打破了中医学科的界线,以疾病为中心,问题式信息式条文为体例,寓中医基本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多学科知识的综合与交叉,加以总结,著成具有完备的六经辩证体系和理法主药完备的临床医学专著,从而奠定了中医临床医学的基础。


  《伤寒论》以密切临床联系的问题条文为体例,综合性地采用多维教学法。在教学的具体运用时,不仅以信息条文式的问题教学为主体,多维教学法综合,而且根据知识内容、结构的需要,进行最优教法的选择,不仅强调理论技能的传授,同时更注意传授如何获得知识,掌握技能的学习方法。有一条文讨论一个问题,应用一种教学方法;亦有几个条文的组合,几种教学法综合讨论一个问题。由于《伤寒论》是一种教法,围绕真实的病例,用一个或几个条文式问题,寓知识传授于条文式问题之中,对该病例的的疾病发生、演变、论治进行讨论分析。仲景示教后世,教无常法,法无定式,常根据教学目的、知识内容的不同设计最佳教案,如对临症表里、虚实、阴阳、寒热批差很大却真假难辩的病症,机易误诊又容易造成重大医疗事故。对此仲景常用具有强化刺激、引起注意的反向对比教学法形式鲜明的对比提高示教效果。


  三、《伤寒论》典型知识机构和水平、垂直综合教学法,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典型知识结构教学法也是仲景常用的教学法之一,《伤寒论》在1、180、263、273、281、326条中,分别用六个纲领性条文在全书疾病症状中建立起能代表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病症的典型知识结构。典型具有共性特征,对学者的大脑记忆储备中强化记忆,同时在临床应用中起到检查作用。


  仲景运用求同存异的思维方式,在典型知识结构教法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把临床错综复杂,千变万化的各种病症进行水平、垂直综合,从而确立了具有典型知识结构的六经病症。


  四、多形式设问的多维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仲景对问式的设计与运用既有一定的格式,亦有灵活的应用。以六经脉症篇81条设问中,太阳篇36条,阳明篇30条,少阳篇1条,太阴篇3条,少阴篇3条,厥阴篇8条。从上可见由于太阳、阳明病症的发生、发展、演变在六经病症中最为错综复杂,因此设问中的使用率最高。尤其是对有利于阐述疾病演变的多种转归,启发联想的联问式,以及有利于阐述疾病变因果联系的假令式设问使用率最高。


  师生双问世,由于设问中:“按法制之而增剧”与“知病可愈”(《伤寒论》30条)形式巨大的反差,使学生陡生悬念能产生激发注意,启发思维的效果。接着仲景不谈“增剧”后的治疗经过,而先指出“知病可愈”的结论,起到加强学生注意和思维强度的作用。学习对为何“知病可愈”的问题必然进行思维、分析,继而为了自我评估或对不甚理解的问题即向仲景发问:“如师言,何以知此?”如此教法是师生间双向链条式教学活动,而不是处于被动的、消极的接受式的教学状态之中。该设问以“象”字作为问题的重点、难点、疑点的突破点,由于点选得难,因此条文的结构紧密,使学生由联想迅速建立起与“症象阳旦”相关的阳旦汤本症、兼症、变症、类似症、合并症的水平和垂直综合,此设问使学生对阳旦汤的辩证论治及鉴别诊断的临床知识,加深认识和理解,并能在其记忆储备中起到索引的作用。师生双问式是仲景多形式设问教法、多类型设问效果的范例。


  综上所述,仲景以多学科知识的综合与交叉,以条文为信息,疾病为中心,问题为体例的多维教学法,对提高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提高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都是大有裨益的。可见,探索中国传统优秀的文化遗产,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