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医学护理人体组织学正文

人体组织学教学应用的现状和对策论文(共2篇)

  • 投稿
  • 更新时间2020-04-09
  • 阅读量385次
  • 评分0

  导读:人体组织学的论文应该如何写?对于现在很多毕业生来说,想要顺利毕业,撰写一篇优秀的论文就是不可或缺的,但是很多人也是第一次写作,所以在写作的时候也都是会比较无措,本论文分类为医学论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几篇人体组织学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


  第1篇:互联网环境下形成性评价在人体组织学与胚胎学大班教学中的应用


  王金花1黄凌凌1吴荣敏1罗春英1,2陈建海1李海1黄永秩1,2黎飚1赵琼芝1方晓燕1李兴余3△


  (1右江民族医学基础医学院,2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3百色学院教育科学学院,百色533000)


  形成性评价(formativeassessment)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利用反馈信息指导教学活动、修正被评者行为而进行的评价[1]。


  以往《人体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评价以终结性评价期末考试成绩为主(占70%),考核结果无法反映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的真实情况,教师很难根据终结性考试成绩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布卢姆提出通过课堂提问观察、课后作业、阶段性测验、小组学习及问卷调查等多元化的形成性评价方式,观察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分析受学习者知识的掌握程度,判断教学过程与教学活动等存在的问题,为教育活动提供及时的反馈信息,以使学习者学习质量和教育者的教育水平均得到提高[2,3]。布卢姆提出的这些评价方式在小班教学中较易实施,但是形成性评价在大班教学中的探索较少。研究中以《人体组织学与胚胎学》为例,尝试探索适合医学形态学类课程的形成性评价体系,为形成性评价提供一定的实践参考。


  1对象和评价方法


  1.1对象


  2017级影像医学专业1~2班、临床医学专业5~6班,共221人。分组:完成UMU课程(课程具体可扫描图1的二维码可见)百分比达80%以上为高完成率组,完成60.00%~79.99%的归入中完成率组,完成≤59.99%的为低完成率组。


  1.2借助的网络平台


  利用形态学数字化教学平台、中国大学MOOC的《组织学与胚胎学》进行辅助教学,使用免费开放平台YouMeUs(UMU)构建了在线课程-人体组织胚胎学,通过UMU平台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阶段性测验、问题讨论、小组任务提交、问卷调查等形式,达到形成性评价的目的。


  pagenumber_ebook=90,pagenumber_book=418


  图1在线课程二维码


  1.3评价方法


  通过在线即时反馈自测练习与课堂小测验、课后作业、根据案例提出有待探索问题(PBL案例分析)、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


  1.3.1在线即时反馈自测练习学生在一学期内自主安排完成,不作硬性要求。


  1.3.2课堂小测验与阶段性测试课堂小测验共进行3次,阶段性测试进行3次。题型为10~20题选择题,内容为理论课的当堂或阶段学习内容。教师利用UMU平台试题模板编制试题,学生在课堂上用手机扫描二维码进入答题页面作答,测试结束时学生可立即知道考试答题对错情况和分数,教师则可马上了解统计结果,当堂讲解错误率较高的试题。


  1.3.3PBL案例分析提供7个案例(表1)让学生小组根据自己的时间,自主安排完成问题的提出,教师根据学生小组所提出的问题广度、深度进行星级评分,最高五星。案例节选自董卫国主编的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临床医学PBL教程(学生版)(第2版)》。


  表1根据章节安排的PBL案例


  pagenumber_ebook=91,pagenumber_book=419


  1.3.4课程问卷调查课程结束后,对学生的主动学习、沟通交流、团队协作、细节观察、综合分析等多项能力的提高程度进行问卷调查,同时对在线即时反馈自测练习、课堂小测验、小组讨论、课后作业、教师点评点赞、根据案例提出有待探索问题、同学间互评互赞、抽查汇报的学习活动形式推崇度进行问卷调查。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对阶段性测试成绩、课堂小测试成绩和问卷调查结果等进行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UMU在线课程整体完成情况与阶段性测试成绩


  学生自主在UMU在线课程整体完成情况结果显示,高完成率组的三次阶段性测试的成绩均高于低完成率组,差异具体统计学意义(P<0.01);与中完成率组相比,低完成率组的平均成绩也明显低(P<0.05)(表2)。


  2.3学生希望多开展学习活动形式调查


  调查应参与人数为221,实际参与人数为215,参与百分比为97.28%。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最希望多开展的学习活动形式是在线即时反馈自测练习(60.0%),其次是课堂小测验(49.8%)、小组讨论(46.0%)及课后作业(45.6%),其三是教师点评点赞(39.1%)和根据案例提出有待探索的问题(39.1%),排在最末的是同学间互评互赞(27.4%)和抽查汇报(20.5%)(图1)。


  2.4能力锻炼满意度调查


  在线问卷问卷调查显示,多数学生们认为他们的沟通交流、团队协作、综合分析、语言表达、主动学习能力多项能力均有所提高,其中提高幅度最多的是主动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表3)。问卷总提交人数为215。


  表2学生UMU在线课程整体完成情况与阶段性测试成绩结果(pagenumber_ebook=91,pagenumber_book=419±s)


  pagenumber_ebook=91,pagenumber_book=419


  *P<0.05,**P<0.01vs高完成率组;△P<0.05,△△P<0.01vs中完成率组,


  表3能力锻炼结果调查情况(%)


  pagenumber_ebook=91,pagenumber_book=419


  3讨论


  3.1自主学习合并即时反馈系统与学生阶段性测试成绩的关系


  学生自主在UMU在线课程整体完成情况与阶段性测试的结果显示,高完成率组的阶段性测试的成绩均高于低完成率组,与中完成率组相比,低完成率组的平均成绩也明显低,这些结果说明自觉学习、更高的参与度能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4],教师应创设情境激发更多的学生提高自主学习的动力和提供学生喜欢的学习活动即时评价形式,以提高学习效果。


  3.2学生较喜欢的学习活动评价形式


  在线即时反馈练习、课堂小测验和阶段性测试是形成性评价的重要手段,其结果的及时反馈可有效地帮助学生查错补缺,巩固强化知识点。研究中调查结果也显示学生更喜欢这些形式。这些形式为学生、教师提供重要的反馈信息。当阶段性测试成绩和课堂小测验成绩与教师预期不一致时,认真分析其中原因可以帮助教师清楚问题所在,及时做出调整以改进教学[5]。


  另外,UMU可设置学生在测试完成后可查看试题和错题解析,及时进行准确的判断学习目标达成情况,有利于调整学习动机。同时,也利于学生复习和巩固知识。每次测试给出学生排名前十位同学,激励学生每次争取更好的成绩。


  学生较喜欢开展的学习活动形式是教师点评点赞和根据案例提出有待探索的问题。学生认为教师的点评点赞更权威,能帮助学生梳理疑惑,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根据案例提出有待探索的问题是依据PBL教学理念进行设计的,低年级医学生刚接触医学知识,碰到临床案例很多内容对于他们来说都是未知的,需要探索的。在此阶段训练他们如何提出问题,尝试查找文献,对于后续临床课程的学习非常必要。排在最末的是学生间互评互赞和抽查汇报,原因是学生间互评互赞有时候碍于情面,评价结果并不十分客观,因而学生不是很喜欢这样的评价方式。在大班教学时学生认为抽查汇报有点浪费时间,虽然被抽查到的学生能够得到锻炼胆量、语言表达等,但受益的毕竟是少数人;另外的原因是一些学生向来不爱表达自己的观点,或站在同学面前多少有些拘束和感到害怕,因此学生不太喜欢。因此,建议教师在大班教学时少采用这种方式进行教学,而在小班或小组学习时可选择使用。


  3.3混合使用多种形成性评价对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的影响


  通过在线即时反馈自测练习与课堂小测验、课后作业、根据案例提出有待探索问题(PBL案例分析)、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多数学生们表示他们的沟通交流、团队协作、综合分析、语言表达、主动学习能力多项能力均有所提高,其中提高幅度最大的是主动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这2项能力的提升对于大一新生来说尤为可贵,为后续众多的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坚实的学习能力基础,为学生团队精神的养成打下一定的基础。


  3.4网络平台的即时反馈等功能为规模化教学的形成性评价可持续应用提供了重要的方式


  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形成性评价的即时反馈,实现了自我测试巩固知识点、教师的点评点赞、学生间的互评互赞给予学生及时地鼓励,课程学习积分功能(具体积分规则(https://wenku.baidu.com/view/4199d146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c6)和时间记录功能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活动轨迹,了解哪些学生比较努力、哪些学生需要关注和帮助,这些为实现形成性评价提供可能的载体,也减轻了教师工作量负担,为可持续、大面积进行形成性评价提供了可供选择的途径和方法参考。在课程教学任务重,班级数多的情况下,建立的相对科学合理的可持续操作的高等医学院校形态学课程形成性评价体系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3.5需要注意的问题


  教师从灌输知识到引导学生学习的角色转变,是一个教育理念转变的适应过程,教师应具备评价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评价和观察学生的学习行为,分析和理解学习成果并向学生反馈信息,帮助学生自我改善。而在评价的任一步骤中,学生的参与程度一直是形成性评价有实效的重要决定因素[6]。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要逐渐适应由被动接受到自主学习、自觉探索和创新。因而,平时须加强有关的指导,明确任务和评价目标、评价方法。


  第2篇:人体组织学实验教学切片的现状和对策分析


  白生宾秦纹冯树梅李甜廖礼彬孟晓彤阿地力江·伊明


  (新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乌鲁木齐830011)


  人体组织学实验教学主要通过显微镜观察正常人体组织和器官的切片,学习其相关生理功能,为后续病理学和机能学科的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近年来随着数字化技术和资源的日益发展,组织学实验教学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数码显微镜的广泛应用,组织切片的数字化,全切片扫描技术日新月异,虚拟实验室的推广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在数字化的时代,把原有的切片如何长期保存下来起到了非常重要作用。但是,伴随着数字化和虚拟化切片的出现和发展,同样带来了区域性和个性化等诸多问题。如何更新和补充现有的切片,如何进行实操训练,数字化并不是一劳永逸的,仍然有很多的问题亟待解决。


  1人体组织学实验教学切片的现状分析


  1.1组织来源不足的现状


  目前,国内医学院校的组织学实验教学环境大致有3种:虚拟切片实验室;数码互动显微镜室;普通显微镜实验室。根据不同地区经济和信息化技术发展的差异,呈现出混合式的发展模式,但也体现出东、西部发展的差距和特性。在大部分医学院校里,数码互动显微镜室和普通显微镜室共存的模式较多。无论以什么样的教学环境存在,组织切片是根本。组织学实验教学中切片观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本技能和验证理论课学习内容最直观的方法。但是,目前大部分医学院校都存在切片组织来源不足的问题,其中组织学的实验教学切片中相当比例是动物源性的,包括狗、兔、猫、青蛙和豚鼠的组织器官(表1)[1],人与动物的差异性究竟有多大,是否有明确的规定,人体组织学不能拿动物的标本来代替,都没有统一的说法,这给学生带来了很多的困惑。


  1.2实验教师队伍的现状


  由于实验技术人员的缺乏,实验技术人员进入高校的门槛的提高,从中专到大专,再到本科,直至近10年,入门条件最低都是硕士研究生,导致实验人员的稳定性较差,入职后不能潜心钻研实验技术,通过进一步深造离开原单位或原岗位,使切片制作成为一种不被重视的技术甚至忽略。以往保留下来的切片在随着人员的变动和保存不完善,导致切片的组织来源标示不清楚或无法找到来源。阅读切片的传承也出现了一定的问题,在随着新老更替,或断层断代的快速发展时期,在伴随学历提高的同时,忽略了切片的阅读和共享,偏重授课。另外,切片本身可能存在部分的病理变化,没有被很好地发掘和纠正。由于实验技术人员缺乏和技术经验的不足,促使第三方的介入,这部分切片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参差不齐的试剂公司和切片制作公司,提供了规格和来源不同的组织学切片,同样为了取材的方便,大部分采用动物标本来源的组织器官,使教师和学生的切片阅读出现一定的问题。


  2解决切片问题的策略分析


  2.1遗体捐献


  我国各院校尸体来源途径主要有:无主尸体或虽有主但不愿收其尸,这一途径是通过公检法、民政部门、医院或殡仪馆等收集;死者生前签订遗体捐献志愿书,自愿百年之后捐献遗体,并得到直系亲属签字同意,立有遗嘱说明,去世之后自愿将遗体捐献给国家、医学院,供教学、研究之用;三是以购买的方式收集,这有悖于医学伦理学中的知情同意。我国医学院校尸体收集中,第一、第三种方法占很大比重,这也只是解决一部分人体组织标本的缺乏的问题[2]。但诸如眼球、肝、肾等在器官移植技术非常成熟的条件下,从临床患者的诉求等临床需求来看,遗体捐献能用于组织学教学的都很少。加之诸如眼球的切片属于火棉胶包埋的方式进行,更是缺乏。这是一种被动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只有合适的遗体来源,才能够解决需要的组织器官切片


  来源问题,这又是较完备的一种提供各个系统和器官组织切片方式。


  2.2手术来源


  一般情况下,手术来源的标本多用于病理学的教学,外科手术的切除病灶基本都是非正常的组织结构。在手术过程中,在征得患者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可以对切除的诸如脂肪组织等进行切片制作,用于组织学的教学。当然,在现代手术中还包含了一些非病灶性手术,例如美容手术,包皮环切术等都可以利用切除的正常组织进行组织学实验教学切片补充。第6指在组织学实验教学切片中也是一个有益的补充。第6指作为一种人体来源的组织学标本[3],人体来源的第6指标本是我们与附属医院骨科中心合作的项目之一,时效性和易获得性具有明显的优势。组织学胚胎学的实验教学包括了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第6指的及时获取,予教师能够更加积极主动从教学和科研方面对人体组织标本进行研究,并进行H-E和特殊染色的探索和实践。从学生角度,有2方面:第一、学生接触到来源于人体的标本,是有“故事”的标本,组织结构一致,学生学习兴趣得到提高;第二、作为组织学胚胎学开放性实验的一部分,学生通过对第6指的收集、处理和组织切片的制作,将对人体组织胚胎学的实验和理论学习提高兴趣。手术来源的组织能够提供诸如疏松结缔组织、脂肪组织、皮肤、软骨组织和复层扁平上皮等种类有限的组织来源,具有一定局限性。


  2.3动物源性组织


  通过形态学实验技术人员与机能学老师的配合,可以获得不同动物源性的组织,如大动物实验时,可以获取狗和羊的组织器官。其他如兔子、猫、青蛙、豚鼠、大鼠和小鼠等组织器官可以通过在基础医学开展的各项实验中获得。通过与人体组织器官的切片比较发现,猫的卵巢和脊髓、狗的心和食管、豚鼠的内耳、兔的疏松结缔组织铺片等可以作为替代人体组织切片的一种方式。但是具有种属特异性,可以进行类比实验教学。


  总之,通过以上3种方式解决了部分组织切片来源不足的问题,但各有利弊,需要相互补充。因此,较为全面合理的方式和方法获取正常人体的组织标本是解决组织学实验教学的根本途径,在实验教学中一定要强调动物源性组织结构的标本来源和比较组织学的学习方法。使学生能够更加客观地认识人体组织结构,更好地学习基础医学,为后续的专业知识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