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流动人口;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综述
流動人口为城市的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其工作多集中于高危险、高体力以及低收入领域,加快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已成为改善流动人口公共服务研究的落脚点。
1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基本研究
在研究公共卫生均等化时,多数学者先对均等化做了研究分析,目前资料的研究视角多从公平的角度出发,强调权利、选择和机会。
庄琴认为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理念是每个公民享受公共卫生资源的机会均等,接受公共卫生服务的权益平等,服务提供者的服务水平相对平衡。[1]刘琼莲认为基本卫生服务是要尽量使全体社会成员大致均等地享有物质与非物质医疗卫生方面的基本公共服务,是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方面的“底线”均等,绝非平均化。[2]
2流动人口公共卫生服务的现状研究
流动人口在享有公共卫生服务方面存在卫生资源配置不足、可及性差以及人力资源差异等等的问题,不能均等的享有卫生服务。刘金伟通过对北京地区住院床位和医生数的调查发现,北京市的三甲医院多分布于四环以内的城市中心地区,而郊区、山区等地区的医院数量较少,且该地区的卫生人才也多以低学历的年轻人和老年人为主,卫生技术人员中多为大学以下学历,服务的数量与质量都为有限;[3]李烟然和高瑞分别对四川省和山西省的流动人口使用公共卫生服务的情况进行调查,均得出与上述观点一致的结论,即流动人口建档率低、健康教育普及率不足以及流动人口孕产妇和儿童的健康管理有待改善。[4-5]王芳和潘京海也指出,面临流动人口规模巨大、收入偏低等特点,流动人口聚集地区的公共卫生服务的需求与利用相对不足,流动人口的健康意识淡薄以及经济能力有限,流动孕产妇保健、流动儿童的免疫以及传染病的控制都有所不足。[6]
3流动人口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难点探析
3.1二元分割与户籍制度
在流动人口难以享受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问题上,研究强调历史性的二元分割体制是流动人口不能享有均等化服务的主要原因。相对户籍人口来说,流动人口所能得到医疗保障范围以及保障水平,是远远无法和同地区的城市人口相比的;[7]他们难以承受高昂的医疗卫生负担,劳动、医疗卫生等保障相对缺乏,健康生活方式难以形成。[8]一些地区政府对流动人口的预防保健服务专项经费投入是户籍人口经费的一半,经费的减半自然导致服务的减少,[9]特别是流动人口孕产妇所享有的基本卫生服务存在机会难以均等、选择难以自由,健康结果难以均等的问题。[10]
3.2财政制度
我国政府的公共卫生服务投入严重不足是公共卫生服务研究基本达成的共识。对于政府公共卫生服务投入不足的原因,部分学者将其归结为目前政府财政体制下政府间资源配置和事权配置的不合理。[11]公共服务支出,包括公共医疗卫生服务支出成了地方政府,特别是县一级政府的责任,对于大多数财政状况不足以支撑公共卫生服务的县级政府,实际削弱了政府的公共卫生服务职能。[12]而地方政府更加偏好于经济建设支出和除教科文卫之外的其他部门事业费的支出,和居民的福利息息相关的教科文卫支出则会降低。[13]
3.3管理制度
在流动人口卫生服务管理方面,管理的难度有所增加,加之各职能部门协调配合和跨地区协调机制不够,部门职能也未能明确,流动人口管理多以属地化管理为主,跨地区管理尚难,且公共卫生机构还不能及时、准确掌握流动人口信息,[14]导致流动人口不能全面享受公共卫生服务。
4关于改善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建议
针对改善流动人口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建议。首先应转变流动人口卫生服务观念,树立流动人口与户籍人口“同等对待”的意识。[15]同时多数学者同意并强调应突出政府的角色,将卫生财政支出置于公共财政制度框架和公共支出的优先领域,以支持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16]同时优化公共财政转移支付,以提供有效保障;[17]在卫生管理方面,进一步改善流动人口卫生服务,如改善其居住地的卫生条件、加强健康教育,从依赖于强制手段的思路,逐步转变为强调引导教育的思路,[8]以强化流动人口健康管理。
除此之外,社区也成为解决公共卫生服务的有效途径,社区服务所提供的横向公平和垂直公平能够保证普遍的和特定的卫生服务,[18]并且社区卫生服务由于可及性高、贴近基层,[10]也能够很好进行服务。
5述评
上述文献充分分析了流动人口的公共卫生需求以及公共卫生均等化的相关问题及建议。综上,流动人口享受公共卫生服务的有限以及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难以推进的障碍因素中,从需方角度看,二元结构之下流动人口缺乏获取全面均等的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以及卫生健康意识;从供方角度看,流动人口的公共卫生管理和服务可及性差、医护人力资源不足,财政支付转移等限制了流动人口享受公共卫生服务的自由和能力,流动人口的公共卫生均等化仍需进一步推进。
作者:王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