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医学护理老年医学正文

个体人性化护理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

  • 投稿小赤
  • 更新时间2015-10-29
  • 阅读量1021次
  • 评分4
  • 21
  • 0

吴 芳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第三人民医院 内1 科 浙江省杭州市 311115

【摘 要】目的:个体人性化护理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分析60 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个体人性化护理。结果:护理后干预组患者的DBP、SBP 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干预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干预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个体人性化护理能够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临床疗效,有助于改善患者满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个体人性化护理;老年高血压;效果

研究显示,高血压可以控制又可以预防,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能有效的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改善患者生存质量。2013 年1 月-2014 年1 月我院对60 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了个体人性化护理,效果显著,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全部为我院2013 年1 月~ 2014年1 月收治的60 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男34 例,女26 例,年龄60 ~ 80 岁,平均年龄(69.1±7.5) 岁,病程为6 个月~ 5 年,病程(3.6±1.2) 年,随机将全部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两组患者各30 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和干预组患者治疗方法相同;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个体人性化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1)入院护理:入院时主动迎接患者,将其安置于温馨舒适病房,进行血压测量,向其详细介绍医院情况、住院期间注意事项及治疗措施等,解除患者疑虑,从而拉近护患关系。

(2)临床观察:随时观察患者心理变化,为其提供疾病知识相关的报刊或者书籍等,方便患者对高血压知识的了解,从而避免其对病情的片面分析,或对自身身体状况有所怀疑,多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达到减少并发症的目的。

(3)生活:对患者加以开导,使其自我调整,鼓励其参加适 当体育锻炼,使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改善睡眠质量。

(4)巡视:早晨全面观察病情变化情况,注意调节患者情绪,从而最大限度地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1.3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 舒张压下降大于或者等于20mmHg 或大于或者等于10mmHg并达到正常范围; 有效: 舒张压下降l0 ~ 19mmHg 或下降小于10mmHg 并达到正常范围,或舒张压下降大于或者等于30mmHg;无效:收缩压或舒张压未达到以上标准。有效率=( 有效 + 显效)/ 总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 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表示,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血压情况比较护理后干预组患者的DBP、SBP 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详情见表1。

2.2 两组血压控制效果比较

对照组显效8 例, 有效12 例, 无效10 例,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67%,干预组显效13 例,有效14 例,无效3 例,总有效率为90%,干预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

干预组脑出血1 例,脑梗死1 例,心绞痛1 例,肾功能损害1 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对照组脑出血2 例,脑梗死2 例,心绞痛3 例,心肌梗死1 例,肾功能损害1 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0%,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干预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

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膳食结构的改变,我国将进入老年化社会,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同时,老年的高血压病的发病率日渐增多。老年高血压患者如果治疗不当就会导致出现一些严重高血压综合征,比如:脑中风、心肌梗死及肾功能衰竭等。

人性化的护理来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该护理模式不仅是以疾病为中心的功能制护理,更应注重人的心理、精神、思想、环境、情绪、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人性化护理。 本组资料显示,护理后干预组患者的DBP、SBP 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干预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干预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

综上所诉,个体人性化护理能够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临床疗效,有助于改善患者满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路艳红. 人性化护理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分析[J]. 吉林医学,2014,35(27):6147(2):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