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大斌
西南石油大学校医院检验科,四川成都 610500
[摘要] 目的 通过针对1094名中老年教职工进行临床血糖检测,探讨其血糖表现现状以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实验选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该院收治的1094名中老年教职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己糖激酶法分别测定受检人员的空腹血糖与餐后2 h血糖水平,观察记录样本中血糖异常表现以及糖耐量受损与空腹血糖调节受损情况,分别比较各项检测结果,并分析影响血糖表现的相关因素。结果 该组中女性样本不同年龄段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水平与男性样本比较差异显著,同时女性样本空腹血糖调节受损、餐后2 h糖耐量受损以及糖尿病的检出率与男性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伴随年龄段提高,样本的血糖水平与检出率多呈现上升趋势。结论 通过对中老年教职工的临床血糖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提示在不同年龄段中男性血糖水平与异常检出率均高于女性,并且伴随年龄层不断提高血糖异常状况会明显增加,高龄男性患者应定期开展相关检测,保证早期诊断与治疗。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 中老年教职工;血糖水平;检测;相关因素
[中图分类号] R587.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12(c)-0177-02
由于我国国民生活质量与饮食结构的不断变化,使得糖尿病在临床中越来越常见,同时血糖指标检测也成为健康体检的主要项目[1-2]。长期伴随血糖水平偏高会加重患者的生理机能退化,而继发并发症具有较高的严重程度,对病患健康状态产生诸多影响[3]。及时有效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是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控制的基本保证,故临床检测手段与病情抑制存在密切的相关性。该研究中选择2012年5月—2014年5月该院收治的1094名中老年教职工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开展了血糖水平检测,笔者通过对不同患者的实际表现进行分析总结糖尿病的有效防治建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实验选取西南石油大学校医院收治的1094名中老年教职工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样本均于该院开展血糖水平常规检查。其中,男性710例,女性384例,年龄40~86岁,平均(58.3±12.1)岁。其中40~49岁共379例,50~59岁共295例,60~69岁共342例,70~79岁共71例,80岁以上共7例。
1.2 方法
1.2.1 检测方法该组样本均采用日立70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选用己糖激酶法,相关试剂均为生化仪配套产品。所有样本均在12 h以上空腹状态下开展血液标本采集,取坐立位抽取5 mL静脉血,放置于室温环境中静置30 min然后给予离心,转速为3 500 r/min,时间为10 min,获取血清标本后相应完成检测措施。获取空腹血糖检测结果后,给予受检者既定的饮食摄入,主要为含75 g葡萄糖的食物,以鸡蛋、馒头、牛奶、豆浆等自由搭配,然后再行餐后2 h血糖水平检测。
1.2.2 诊断标准选择世界卫生组织1999年制定的糖尿病相关诊断标准作为评估依据[4]。其中,空腹血糖水平正常范围为3.9~6.10 mmol/L,空腹血糖调节受损的评估范围为血糖水平在6.10~6.99 mmol/L,糖尿病标准为空腹血糖水平在7.0 mmol/L或以上者。餐后2 h血糖正常水平7.8 mmol/L以下,餐后2 h糖耐量受损评估范围为血糖水平在7.8~11.0 mmol/L,糖尿病标准为餐后2 h空腹血糖水平在11.1 mmol/L或以上者。
1.2.3 观察方法分别观察不同年龄段与不同性别样本的空腹血糖与餐后2 h血糖水平表现,然后依次观察不同样本的空腹血糖调节受损、餐后2 h糖耐量受损以及糖尿病的检出率,依据结果比较分析影响该组样本血糖水平的相关因素。
1.3 统计方法
选取SPSS 19.0软件,实验中计量资料以(x±s)表示,并以t值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数[n(%)]表示,以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该组样本空腹血糖与餐后2 h血糖检测结果
该组中女性样本不同年龄段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水平与男性样本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伴随年龄段提高,样本的血糖水平表现明显上升,见表1。
2.2 该组样本空腹血糖调节受损、餐后2 h糖耐量受损以及糖尿病的检出率
该组中女性样本空腹血糖调节受损、餐后2 h糖耐量受损以及糖尿病的检出率与男性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伴随年龄段提高,样本的检出率多数均呈现出明显上升趋势,见表2。
3 讨论
血糖水平检测是糖尿病诊断的基础措施[5],该疾病主要为人体胰岛素分泌受限所致,在长期内分泌代谢异常状态下会增加继发严重并发症的风险,并且疾病在全球范围内均具有较高的发病几率,需要临床给予高度的重视[6]。以往研究报道表示空腹血糖调节受损与糖耐量受损均为健康人群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过渡阶段[7],存在受损表现者一般均已伴随较高的糖尿病风险[8]。为进一步了解该校中老年教职工的实际血糖状况以及相关影响因素,笔者开展了血糖水平检测实验,并分别探究影响指标表现的具体因素,旨在提升临床对于糖尿病的认知程度。
该研究中针对1094名中老年教职工开展了血糖检测,均采用己糖激酶法分别测定样本餐前与餐后2 h的血糖水平,实验通过对该人群血糖表现状况进行合理分析,进而提出影响血糖表现的相关因素。通过检验结果比较可见,不同年龄段女性样本的空腹血糖与餐后2 h血糖水平均明显好于男性样本,提示男性中血糖异常状况的发生几率一般较高。同时,不同性别样本的血糖水平均呈现出伴随年龄增长而上升的趋势,表示年龄越高血糖异常发生率越显著。同时,实验中不同年龄段女性样本的空腹血糖调节受损、餐后2 h糖耐量受损和糖尿病检出率与男性样本比较均存在显著差异,证实血糖异常与糖尿病更容易发生于男性人群中。上述指标伴随年龄增长也同样呈现出发生率升高的趋势,进一步表现高龄人群的血糖异常风险因素明显高于中年人群。在王琳等[9]的研究中针对中老年人群也开展了血糖检测与观察,结果显示血糖异常状况与样本的年龄与性别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性,与该研究结果一致。综合实验研究结果分析,高龄、男性人群更易发生血糖水平异常事件,体检过程中不但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也需要对此类人群进行更全面的宣教与干预,确保良好开展监测早期发现疾病。
综上所述,通过对中老年教职工的临床血糖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提示在不同年龄段中男性血糖水平与异常检出率均高于女性,并且伴随年龄层不断提高血糖异常状况会明显增加,高龄男性患者应定期开展相关检测,保证早期诊断与治疗。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徐珂.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13):75-77.
[2]王丽娜,葛君琍.宝鸡地区55328例体检人群空腹血糖检测结果分析[J].医学综述,2014,20(5):934-935.
[3]查文云.1603例体检人群血糖、血脂检测结果的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8):116-117.
[4]张民.64例老年人的血糖血脂检测结果分析[J].吉林医学,2014,35(3):495.
[5]袁明生,王影.血糖仪与生化仪血糖测定结果比对在糖调节受损人群中的临床应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35(3):269-270.
[6]廖远泉,倪小平.皖南地区居民3799例空腹血糖检测结果的分析[J].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13,23(1):298-302.
[7]田燕,张晔.石河子某企业610名高温作业人员空腹血糖检测结果分析[J].兵团医学,2013,13(4):48-49.
[8]杨永红.血糖仪和自动化分析仪检测血糖的相关性和可比性研究[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30):109-110.
[9]王琳,朱德增,张杰,等.上海市延吉社区中老年糖调节受损分布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0,23(6):595-597.
(收稿日期:2014-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