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阳
重庆市黔江中心医院麻醉科,重庆 409000
[摘要]目的 探讨小剂量轻比重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老年下肢骨折的有效性,寻找适合老年下肢骨折病人的最佳麻醉模式。方法 该次研究资料选取2012年3月—2014年9月期间在该院接受诊治的86例老年下肢骨折病人,以随机法将其划分成两个小组,即实验组以及对照组。其中,43例对照组研究对象接受连续硬膜外麻醉,而43例实验组研究对象则接受小剂量轻比重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同时对比及分析两组研究对象麻醉阻滞具体完善时间、麻醉药物整体使用剂量以及麻醉阻滞具体起效时间等基本信息。结果 两组研究对象在麻醉阻滞具体起效时间及完善时间、麻醉药物整体使用剂量等方面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小剂量轻比重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老年下肢骨折病人中的利用效果较为显著,除了可以有效控制药物使用剂量之外,还可以加快神经阻滞基本完善时间,有助于提升镇痛效率,具有安全性高、副作用小等临床优势,因此建议推广。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小剂量轻比重;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老年下肢骨折;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R6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742(2015)04(a)-0087-03
[作者简介]王朝阳(1974,6-),男,重庆石柱县人,主治医师,大专,研究方向:手术麻醉。
老年下肢骨折病人属于特殊患病群体,较之年轻人其身体机能与免疫能力都处于下降趋势,因此骨折手术通常会对其呼吸系统及循环系统各项代偿机制产生直接破坏,以至于发生失代偿等情况[1]。小剂量轻比重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老年下肢骨折病人中的合理应用,可以使药物上浮于机体脑脊液内,因此麻醉范围可以更加明确化和精准性,确保老年下肢骨折病人的各项代偿机制免受损害,以防发生失代偿等情况[2]。小剂量轻比重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优势方面更加突出,集合了硬膜外麻醉及腰麻的所有优点,同时其药物使用量相对较小,潜伏期普遍偏短,而且术后还能进行硬膜外相关镇痛方案,因此在老年病人中受到高度青睐[3]。鉴于此,该研究把该院于2012年3月—2014年9月收治的以有86例老年下肢骨折病人均分为两个小组,对照组研究对象接受连续硬膜外麻醉,而实验组研究对象则接受小剂量轻比重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旨在总结小剂量轻比重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老年下肢骨折的有效性,并寻找适合老年下肢骨折病人的最佳麻醉模式,现将具体研究程序作详细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次研究资料选取2012年3月—2014年9月期间在该院接受诊治的86例老年下肢骨折病人,以随机法将其划分成两个小组。实验组43例病人中有男性病例27例,女性病例16例;病人年纪在62~80岁之间,其平均年纪约(69±3.56)岁;病人体重在61~75 kg之间,其平均体重约(66±0.42)kg。对照组43例病人中有男性病例25例,女性病例18例;病人年纪在64~79岁之间,其平均年纪约(71±2.11)岁;病人体重在60~73 kg之间,其平均体重约(64±0.67)kg。两组研究对象的年龄、体重以及性别等相关资料中的比较均未表现出明显性区别(P>0.05),值得比较。
1.2 纳入标准以及排除指标
所有研究对象都符合老年下肢骨折的诊断标准,而且已经排除脊柱畸形、肾功能缺失、肺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药物过敏等病例。本次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核和批准,所有研究对象均同意配合本次试验。且与患者和家属签订知情同意书。
1.3 方法
对照组研究对象接受连续硬膜外麻醉,而实验组研究对象则接受小剂量轻比重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其具体实践程序如下所示。
①术前30 mim给予病人0.1 mg苯巴比妥与0.3~0.5 mg阿托品,给药方式为肌肉注射。由护理人员把病人送入手术室之后,予以常规监测其血氧饱和度、血压以及心电图等,并以面罩进行吸氧,将氧流量控制为2 L/min。
②给予病人开放静脉,以1:1的比例予以胶、晶补液。麻醉时患者取侧卧位,以患侧为上。
③对照组研究对象选取L1-2椎间隙或者是L2-3椎间隙,予以硬膜外穿刺,当其穿刺成功之后,将硬膜外导管放入其中,约3 cm左右,并缓慢注入麻醉药物,直至药物剂量达到手术要求后止。如果病人注射麻醉药物之后出现血压异常下降等情况,可以给予麻黄碱10 mg,以静脉注射为主要给药方式;如果病人的心率值未超过50次/d,给予0.3~0.5 mg阿托品,同样以静脉注射为主要给药方式。
④实验组研究对象选取L2-3椎间隙或者是L3-4椎间隙,予以硬膜外穿刺,当其穿刺成功之后,置入腰穿针并观察脑脊液的回流情况,如果脑脊液回流通畅,注入轻比重0.25%布比卡因5 mg,再将腰穿针取出,并将硬膜外导管放入其中,约3 cm左右。给予病人持续行侧卧位,并对麻醉平面进行合理调整,使之不得超过T10,约5~10 min麻醉平面固定后改为手术体位。再结合病人麻醉效果,予以硬膜外加用麻醉药物。
1.4 观察对象
对比并且分析两组研究对象麻醉阻滞具体起效时间、麻醉阻滞具体完善时间以及麻醉药物整体使用剂量等临床信息。
1.5 统计方法
通过SPSS 19.0统计学软件分析以及处理该组研究数据,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P<0.05表示。
2 结果
该次研究发现,两组研究对象在麻醉阻滞具体起效时间、麻醉阻滞具体完善时间以及麻醉药物整体使用剂量等方面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如表1所示。
3 讨论
老年人群体在全身性的生理功能方面均呈现出逐渐降低趋势,其呼吸系统、心脑血管等都在逐渐老化,加之极易并发各种严重性并发症,因此对于手术以及麻醉的整体承受能力相对偏低,在麻醉实践环节极易出现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失代偿等情况,以至于病人出现休克症状,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对病人生命健康造成直接威胁[4]。李圣君等[5]认为,对于这类型病人,予以手术操作时,必须严格把握麻醉方案。而临床上较为常见的麻醉手段为持续硬膜外麻醉或重比重腰麻,但该麻醉方案在具体麻醉环节,药物剂量、麻醉平面却难以直接掌控,以至于出现麻醉平面偏广或阻滞不全等情况,致使机体血压的整个波动范围异常扩大,可能会对病人安全性造成直接影响。不但如此,该麻醉方案起效相对偏慢,因此可能会直接增加病人痛苦,不利于提升其生存质量,因此老年下肢骨折病人的最佳麻醉模式成为临床上重点关注的课题。在此背景之下,小剂量轻比重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手段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重视。
小剂量轻比重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操作程序方面十分简单,而且疗效确切,对于机体循环系统而言也不会造成严重影响,是一种集硬膜外麻醉及腰麻优势为一体的麻醉方案[6-7]。同时,小剂量轻比重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药物使用剂量方面相对有限,加之麻醉的整体潜伏期较短,病人术后可以直接进行硬膜外镇痛,可以在老年人群体中广泛推广。
在该次研究实践活动当中,把86例老年下肢骨折病人视作研究对象,并以随机法将其划分成两个小组。其中,对照组研究对象接受连续硬膜外麻醉,而实验组研究对象则接受小剂量轻比重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经过治疗之后发现,实验组研究对象麻醉阻滞具体起效时间是(5.3±2.1)min、麻醉阻滞具体完善时间是(6.1±1.3)min,而对照组麻醉阻滞具体起效时间是(13.1±4.2)min、麻醉阻滞具体完善时间是(17.9±1.6)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此之外,实验组研究对象麻醉药物整体使用剂量是(3.9±2.9)mL,而对照组究对象麻醉药物整体使用剂量是(13.1±3.0)mL,因此两组研究对象在麻醉阻滞具体起效时间、麻醉阻滞具体完善时间以及麻醉药物整体使用剂量等方面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大量文献资料中的研究结果基本相符[8]。
研究表明,小剂量轻比重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老年下肢骨折病人中的利用效果十分突出,不但能够最大限度控制药物使用剂量,同时还可以加快计提神经阻滞基本完善时间,因此有助于提升镇痛效率,是一种具有安全性高以及不良反应小的麻醉方案,建议推广。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
[1]李向荣.老年下肢骨折手术病人连续硬膜外麻醉与连续腰麻对循环功能影响的比较[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2,23(2):126-128.
[2]田华.国产盐酸罗哌卡因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术后镇痛中的效果及其对血清指标的影响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5):119-121.
[3]章暐.股骨近端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及转子下骨折的比较研究[J].中华骨科杂志,2012,24(11):649-652.
[4]李洪军.血浆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检测对老年下肢骨折并发深静脉血栓的早期诊断价值[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2,11(8):1053-1054.
[5]李圣君,李九会,陈宗仁.硬膜外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老年患者下肢骨折的效果[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7):1514-1515.
[6]路强,丁路,韩正飞.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下肢骨折手术中的应用[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4,39(7):903-906.
[7]王旭东,来晓炜.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检测在老年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中的临床意义[J].现代医药卫生,2014,11(11):1633-1634.
[8]张宵宵,詹欢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治疗依从性影响和并发症的预防作用[J].中国现代医生,2011,19(32):126-127.
(收稿日期:2015-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