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医学护理急救医学正文

2006 -2013年平项山市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系统运转评析

  • 投稿首席
  • 更新时间2015-09-17
  • 阅读量485次
  • 评分4
  • 14
  • 0

崔振铎

平顶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南平顶山 467000

[摘要] 目的 分析平顶山市2006—2012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FlaccidParelysis,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行情况,维持全市无脊髓灰质炎(脊灰)现状。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平顶山市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行情况。结果 平顶山市2006—2012年AFP病例监测系统共报告AFP病例200例。以市为单位,各年度<15岁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均>1/10万,年平均报告发病率2.81/10万,2009、2010年14天内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均<80%。以县(市、区)为单位,AFP病例监测系统及时性指标仍存在一定问题。各年度AFP病例旬报、主动监测报告完整率均为100%。结论平顶山市2006—2012年AFP病例监测系统敏感性指标均达到WHO和卫生部要求,持续维持无脊灰状态。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 脊髓灰质炎;急性弛缓性麻痹;监测系统;评析

[中图分类号] R51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5(c)-0100-02

2000年,中国所在的西太平洋地区经过了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无脊髓灰质炎(脊灰)证实,平顶山市进入维持无脊灰状态,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FlaccidParelysis,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转正常。2006年启用新的中国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开展AFP病例监测,进一步提高了监测工作质量。为及时发现AFP病例监测系统存在的问题,现将平顶山市2006—2012年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转情况分析评价如下。

1临床资料

全市10个县(市、区)AFP病例监测系统报告的200例AFP病例(所有15岁以下出现急性弛缓性麻痹症状的病例,和任何年龄临床诊断怀疑为脊灰的病例均作为AFP病例[1])流行病学调查表;实验室数据来自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实验室的标本检测结果。

2方法

2.1 调查范围

在全市10个县(市、区)全部149个乡级医疗机构开展AFP病例监测工作,符合AFP病例临床症状的作为调查对象,共报告AFP疑似病例212例,经调查排除12例。

2.2 调查内容

对200例符合AFP临床症状的病例开展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信息、临床症状、实验室采集信息、免疫史等。

2.3 质量控制

每年对全部的149个乡级医疗机构开展督导,对全部参与人员开展培训,调查表由专人录入中国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并对录入信息进行核对。

2.4资料分析

由中国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导出数据,利用Excel2003、SPSS 15.0软件对数据整理统计,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5 病例分类

参照WHO和卫生部的分类标准[1],由省级AFP病例专家诊断小组根据实验室检测结果,流行病学、临床等资料,对AFP病例病因进行最终诊断分类。

3 结果

3.1AFP病例发病概况

  2006—2012年全市共报告AFP病例200例,15岁以下儿童非脊灰AFP病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81/10万,各年度<15岁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均>1/10万。发病率最低2007年为1.88/10万,最高2012年为4.74/10万。各年度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21,P=0.006)(表1)。

3.2 AFP病例流行病学特征

3.2.1 地区分布200例病例中,184例集中在6个县(市),占病例总数的92.00%;汝州市报告病例最多,7年间共报告48例,占病例总数的24.00%,报告病例最少的卫东区、石龙区均为3例。(表2)。

3.2.2 时间分布发病季节以夏秋季为多,6~11月份共报告122例,占病例总数的61.00%。春节前后较少,1、2月份分别报告8、6例,仅占全部病例数的7.00%,其余月份发病构成基本相当。

3.2.3 年龄、性别分布所有AFP病例中,年龄最小2月龄,最大的54岁,其中80.50%的病例集中在0~3岁。男性发病率为21.73/10万,女性发病率为16.73/10万,男女性别比例为1.30∶1,男性女性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38,P>0.05)。(表3)。

3.2.4 免疫史分布全部病例中,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Oral Poliomyelitis Attenuated Live Vaccine,OPV)免疫史≥3剂次的占84.50%,<3剂次的占8.00%,免疫史不详的占7.50%。(表3)。

3.3 粪便标本采集及病毒检测结果

3.3.1 标本采集全部病例中170例采集到合格便标本,合格便采集率为85.00%。30例不合格便标本病例中3例未采集到标本;2例为单份粪便标本;25例为超时采便标本。

3.3.2 病毒分离结果采集到标本的197例AFP病例中,分离到非脊灰肠道病毒(Non-polio Enterovirus,NPEV)39例,分离率19.50%;分离到脊灰病毒(Poliovirus,PV)6例,其中Ⅰ、Ⅱ、Ⅲ型各1珠,Ⅰ+Ⅲ型1珠,Ⅱ+Ⅲ型2珠。分离到的PV经国家脊灰实验室进行型内鉴定,均为疫苗相关珠病毒。

3.4 AFP病例病因分类

200例AFP病例中,经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初步诊断为格林巴利综合症49例,占24.50%;短暂性肢体麻痹62例,占31.00%;神经炎35例,占17.50%;肌炎9例,占4.50%;创伤性神经炎8例,占4.00%;其它(脊髓炎、脑动脉炎等)37例,占18.50%。

3.5 AFP病例监测系统评价

3.5.1 敏感性平顶山市2006—2012年AFP病例监测系统数据显示,<15岁儿童非脊灰AFP病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81/10万。自1993年以来连续19年AFP病例监测系统敏感性指标均>1/10万。

3.5.2 及时性2006—2012年以市为单位,每年AFP病例报告后48 h内调查率、粪便标本7 d内送检率、随访表75 d内送达率等三项指标,均超过了WHO和卫生部规定的80%标准。以县为单位统计,2007—2012年度均有部分县(市、区)相关监测指标<80%。

3.5.3 完整性2006—2012年,全市共有149所乡级及以上医疗机构,每旬开展AFP病例旬报工作;其中31所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由所在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部门负责,每旬开展AFP病例主动搜索工作,每年度全市AFP病例监测报表报告完整率均为100%。

4讨论

自1993年起,平顶山市已连续19年未发现脊灰野病毒(Wild Poliovirus,WPV)病例。2006年以来AFP病例监测系统敏感性、完整性均达到了WHO和卫生部的要求,监测质量逐年提高。同时监测中也发现一些问题:一是所有病例中,81%的病例分布在平顶山市中西部的鲁山县、宝丰县、郏县、叶县、及汝州市,这些地区多位于其他地市交界处,农村、偏远山区人口较多,来往交通不太便利,导致部分病例发病后就诊或报告不及时,直接影响AFP病例监测系统敏感性指标,显示偏远地区县乡两级AFP病例监测存在环节薄弱;二是要加强夏秋季节AFP病例监测工作,据文献报道AFP病例中病毒感染有明显的季节性[2-3],夏秋季为发病高峰,本监测也发现6~11月份报告122病例,比其他月份发病明显增多,提示要加强夏秋季节对肠道病毒感染的预防措施。三是AFP病例男性女性发病虽无明显差异,但近90%的病例集中在6岁以下,国内其他省份报道也显示[4-5],要加强0~5岁儿童AFP病例监测工作;四是所有病例中,8.0%的儿童OPV免疫史<3剂次,7.50%的儿童OPV免疫史不详,说明经过常规免疫和多次的强化免疫后,依然有部分儿童存在免疫空白,近年来全国及其他省份AFP病例监测分析也存在同样问题[5-6]。

综上所述,通过对平顶山市2006—2012年AFP病例监测系统数据分析,找到了平顶山地区AFP病例流行特征,发现了AFP病例监测系统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随着近年来全球消灭脊灰形势日趋严峻,与我国接壤的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本土脊灰流行趋势上升,2010年塔吉克斯坦脊髓灰质炎疫情暴发,说明脊灰野病毒输入无脊灰地区的高危性仍然存在[7]。今后的工作中,首先要加强对全市各级疾病控制部门、各类医疗机构的培训与督导,特别要加强对县、乡两级医务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对AFP病例的识别诊断能力及首诊及时报告意识,增强责任心,全面提高AFP病例监测系统的敏感性、特异性、及时性、完整性。同时,要持续做好OPV常规免疫和强化免疫工作,提高OPV接种率,避免易感人群累积,建立有效的人群免疫屏障,以继续维持平顶山市无脊灰状态。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卫生部.脊髓灰质炎野病毒输入性疫情和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相关事件应急预案(试行)[S].2011.

[2]吴瑞红,肖剑雄,潘伟毅,等.福建省2009—2011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系统运转分析 [J].中国热带医学,2012,12(11):1391-1392.

[3]丁帅,杨跃进,任丽君,等.开封市 2005—2011 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结果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3,40(14):2735-2736.

[4]梁晓峰.实现无脊髓灰质炎后中国免疫规划工作现状分析[J].中国计划免疫,2006,11(5):333-338.

[5]林琳,田鑫,常新,等.吉林省2001—2012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系统运行情况评价[J].中国疫苗与免疫,2012,18(4):337-339.

[6]樊春祥,温宁,汪海波,等. 中国 2011 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系统运转情况分析 [J].中国疫苗与免疫,2013,2,19(1):1391-1392.

[7]田炳均,童文彬.2010年塔吉克斯坦暴发脊髓灰质炎:病例输入的危险性和对欧洲区脊髓灰质炎监测的影响[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0,31(6):646.

(收稿日期:2014-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