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医学护理急救医学正文

普米克令舒联合博利康尼治疗成人哮喘急性发作的疗效观察

  • 投稿吊炸
  • 更新时间2015-09-17
  • 阅读量470次
  • 评分4
  • 25
  • 0

李桂阳

信阳市第二中医院内科,河南信阳 464000

[摘要]目的 探讨博利康尼联合普米克令舒治疗成人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该院自2010年4月—2012年4月收治的120例成人哮喘急性发作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12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普米克令舒雾化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普米克令舒联合博利康尼的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症状缓解时间、激素用量、机械通气使用率等指标差异并行统计学对比。结果 治疗1周后,对照组总有效率73.3%,观察组总有效率85.0%,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势明显;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症状缓解所用时间短,全身激素使用量小,机械通气使用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普米克令舒联合博利康尼治疗成人哮喘急性发作能有效缩短症状缓解时间,减少全身激素用量,降低机械通气使用率,有效率高,用药安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 普米克令舒;博利康尼;哮喘;急性发作

[中图分类号] R562.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12(b)-0115-02

[作者简介] 李桂阳(1976-),男,河南信阳人,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呼吸内科。

支气管哮喘是多种炎症细胞共同介导的气道慢性炎症浸润性疾病[1]。存在明显的气道高反应性,病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严重者可导致心肺功能衰竭,威胁患者生命。找到切实有效的临床药物治疗哮喘的急性发作是患者及医务工作者的共同愿望。现阶段临床上,激素类药物普米克令舒雾化剂及β受体阻滞剂博利康尼在治疗成人哮喘领域应用广泛[2],为探讨上述两种药物联合治疗成人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效果,现选择该院自2010年4月—2012年4月收治的120例成人哮喘急性发作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收治的120例成人哮喘急性发作患者的临床资料,120例患者均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中成人哮喘急性发作的诊断及分级标准[3],入选的120例患者排除冠心病、糖尿病、呼吸系统恶性肿瘤、肺结核等疾患;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咳嗽、喘憋、气促、呼吸困难,两肺布满哮鸣音;随机将12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中男31,女29例,年龄3~68岁,平均(51.2±6.1)岁;哮喘急性发作轻度者13例,中度30例,重度11例,危重6例,伴慢性支气管支气管炎10例;体质指数(BMI)(21.4±30.9)kg/m2;观察组中男30例,女30例,年龄29~69岁,平均(51.8±6.0)岁;哮喘急性发作轻度者12例,中度31例,重度10例,危重7例,伴慢性支气管支气管炎12例;BMI (20.9±31.1)kg/m2;两组患者在平均年龄、性别比例、BMI、临床表现、病情轻重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治疗前均签定知情同意书,知情并支持该次调查统计。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抗感染、吸氧、镇静、止咳、解痉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体现治疗差异;对照组:采用普米克令舒雾化治疗,普米克令舒(阿斯利康公司)1 mL(0.5 mg)通过面罩进行雾化吸入治疗,2次/d;观察组:采用普米克令舒联合博利康尼雾化吸入方案,普米克令舒1 mL(0.5 mg)联合博利康尼溶液(阿斯利康公司)1 mL(2.5 mg)通过面罩进行雾化吸入治疗,2次/d,连续治疗1周行疗效判定。

1.3 观察指标

除了统计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激素用量、机械通气使用率等指标。

1.4 疗效评判标准

治疗1周后,依据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支气管哮喘诊断、分析和疗效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定,①显效:气促缓解,呼吸频率低于40次/min,咳嗽消失,肺部哮鸣音及湿罗音消失,FEV1增值在25%以上;②有效:气促缓解,肺部哮鸣音及湿罗音减少,咳嗽、喘憋明显减轻,FEV1增值15%~25%之间;③无效:咳嗽、喘憋、气促、呼吸困难等症状无明显缓解甚至恶化;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4]。

1.5统计方法

该次样本使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的形式表示,采用t检验。组间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治疗有效率比较

治疗1周后,对照组总有效率73.3%,观察组总有效率85.0%,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势明显,见表1。

2.2观察指标对比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短,激素使用量小,机械通气使用率低(对照组20.0%,观察组3.3%,χ2=4.54,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该次调查过程顺利,研究结果区分度大,样本数量符合统计学要求,现结合相关文献对该次统计进行讨论。支气管哮喘是一种由嗜酸性细胞、T淋巴细胞及肥大细胞等多种炎症细胞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5]。支气管哮喘患者机体同时存在气道高反应性和气道炎症,其中气道高反应性是哮喘的主要特征,而气道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是形成气道高反应性的主要机制,气道炎症介质主要包括[6]:白三烯、组胺、血小板激活因子、前列腺素、趋化因子等。当支气管哮喘患者发生感染等情况时,就会出现喘息、气促等支气管哮喘发作症状,轻者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重者出现呼吸功能衰竭,危及生命。鉴于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临床治疗应以消除气道炎症、降低气道反应性为主[7]。

糖皮质激素能抑制炎症过程,进入机体后能有效抑制炎性细胞的聚集活化及上皮细胞的增生,降低血管的通透性及新生血管的生成[8],减轻气道炎症,并逆转气道的高反应性。普米克令舒是布地奈德雾化混悬液,是一种吸入性类固醇糖皮质激素,具有较强的抗炎作用,通过雾化方式给药,通过黏膜吸收,局部抗炎作用确切,耐受性好,能够有效减少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的释放,从而减少炎症介质对肺组织的损伤;博利康尼为选择性的β2-受体激动剂[8],是哮喘急性发作期按需使用的基础药[9],β2受体激动剂广泛分布于呼吸道平滑肌,通过雾化吸入局部给予博利康尼后,能快速解除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有效降低气道阻力,改善肺通气,改善呼吸困难症状,提高肺功能;还能抑制炎症细胞聚集和释放炎症介质,减少渗出,对减轻气道炎症损伤和预防恶化有重要意义。该次统计采用普米克令舒联合博利康尼治疗治疗成人哮喘发作,总有效率85.0%,高于国内同类统计[10];除此之外,该次统计采用对照方式将联合用药方案与单纯普米克令舒治疗方案对比,统计结果差异明显,联用方案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用方案。除了对比治疗有效率该次调查还在不同用药方案的静脉糖皮质激素用量方面做了对比,临床上治疗哮喘急性发作,当局部用药方式对症状控制不佳时需根据症状的严重程度静脉给予一定量的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的全身用量可间接反应雾化方案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糖皮质激素的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普米克令舒联合博利康尼对成人哮喘急性发作的症状控制有效率高于单用方案。在该次研究的基础上笔者临床团队计划进一步观察探讨普米克令舒用量及用药频率,旨在达到治疗目的的同时减少激素用量,减少患者的医疗费用。

综上所述,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普米克令舒联合博利康尼治疗成人哮喘急性发作能有效缩短症状缓解时间,减少全身激素用量,降低机械通气使用率,有效率高,用药安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柯菊芽.普米克令舒联合博利康尼令舒治疗成人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J].求医问药,2012,10(8下半月):677-677.

[2] 伦茂春.布地耐德混悬液联合博利康尼雾化吸入治疗急性发作期支气管哮喘[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1,17(9):1179-1181.

[3] 黎汝,陈毅斐,贾钧.普米克令舒,爱全乐和万托林三联雾化吸入治疗成人重症哮喘急性发作的疗效观察[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14,13(3): 291-294.

[4] 张立明.普米克令舒联合万托林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2011,13(8):1360-1361.

[5] 蒋文丽.普米克令舒联合万托林雾化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疗效研究[J].中外医疗,2013,11(1):122-123.

[6] 李旭东.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哮喘急性发作 39 例疗效分析[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0,8(1):85-86.

[7] 殷建云.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沙丁胺醇溶液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疗效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2012,17(2):370-371.

[8] 陈环,檀卫平,李静,等.不同亚型中重度支气管哮喘患儿白细胞介素-5,免疫球蛋白E 水平变化及意义[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1,26(4):267-269.

[9] 张红萍,吕燕,梁睿,等.孟鲁司特治疗成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疗效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12,11(4):335-341.

[10] 李兰英,王洪云,陈艳波,等.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人与强的松口服治疗成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疗效比较[J].实用医学杂志,2011,27(14):2629-2631.

(收稿日期:2014-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