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医学护理基础医学正文

直面乳腺癌:要知情也要理性

  • 投稿菲斯
  • 更新时间2015-10-29
  • 阅读量806次
  • 评分4
  • 27
  • 0

■ 谭 嘉

青年歌手姚贝娜走了,但她的美妙歌声及捐献眼角膜的善举永远留在了人们心中。她年轻的生命因乳腺癌匆匆走到人生终点,让人无比痛心和惋惜,也瞬间拉高了全社会对乳腺癌的关注度。医院乳腺科门诊量激增,前来就诊的年轻女性明显增多;媒体上乳腺癌防治的各类报道铺天盖地;网络上不少“恐吓式”的防癌资讯更让人谈癌色变。

姚贝娜生前作为宣传大使在乳腺癌防治活动上演唱励志歌曲。

谈癌色变没必要

“这几天很多小姑娘到中心来看病。”天津市肿瘤医院乳腺癌防治中心主任张瑾说,影视明星陈晓旭在2007 年因乳腺癌病逝后,也曾短期内出现年轻就诊者明显增加的现象。“大家关注乳腺癌防治是好事,但也不必过于恐慌。”

姚贝娜的前主治医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乳腺中心曹迎明医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曾表示,姚贝娜的情况十分特殊,希望大家不要因此而恐慌。采访中,也有专家分析说,姚贝娜病情迅速恶化也可能与她病情发现时已较晚,发病年龄轻复发概率高,术后未及时定期复查,出现转移后没有积极治疗等多方面因素有关。“乳腺癌并不可怕,早期乳腺癌如果得到规范治疗,10 年生存率可以达到90% 以上,死亡率甚至低于糖尿病和高血压。”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乳腺外科主任医师王靖说,乳腺癌属于治疗效果相对较好的癌症,虽然我国城市女性乳腺癌发病率已居于恶性肿瘤发病率首位,但死亡率比其他癌症低。随着治疗技术的进步,大部分乳腺癌患者都可以长期存活,2 期~ 3 期乳腺癌患者10年生存率也达60%,即使是晚期复发转移,靶向药物等新治疗手段也能帮助部分患者有效延长生命。

世界卫生组织资料显示,乳腺癌是早期发现可以降低死亡率的恶性肿瘤之一。乳腺癌早期治疗相对简单,费用较低,应用能改善生活质量的诊疗技术机会多,比如可以保乳、前哨淋巴结活检避免腋窝清扫等,不仅能够帮助延长存活时间,还能提高生活质量。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乳腺癌预防治疗中心主任医师卫燕博士介绍,美国癌症学会发布的《2015 年癌症统计》的数据显示,在女性罹患的各类恶性肿瘤中,虽然乳腺癌发病人数遥遥领先,比位居第二的肺癌高出一倍多,但是乳腺癌死亡人数仅为肺癌的约一半。

“有的人因家族中有一个乳腺癌病人而惶惶不可终日,这完全没有必要。”卫燕说,乳腺癌患者中有遗传背景的仅占5% ~ 10%,是否有家族史需要从发病性别、发病年龄、亲属级别等多个层面考虑。乳腺有结节也不必过于紧张,绝大多数乳腺结节是良性的,与乳腺癌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另外,乳腺癌也并不都是以结节形式出现的。

卫燕说,早期乳腺癌是可治愈的,复发转移后虽然已不可治愈,但是也需要治疗。治疗目的是减轻病人相关症状,减缓疾病进程,维持或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即使是从出现复发转移后的生存情况看,复发转移的乳腺癌经过适度正规抗肿瘤治疗,生存期依然是可以按年而非按月计算的。欧洲的研究数据显示,初次发现的晚期(即4 期)乳腺癌患者5 年生存率可以达到26%,这甚至比有的癌种总体的5 年生存率都要高,因此乳腺癌复发转移后,还是可以通过积极适度的治疗,争取获得较高的生活质量和较长的生存时间。

科普需要精致与温情

姚贝娜去世后,微信朋友圈很快被各种乳腺癌防治健康科普文章刷屏,其中不乏“恐吓式”的文章。对此,一位医生在微信中感慨说:“时下网络科普文章中,相当部分是粗制滥造的抄袭拼凑,并常常配以骇人听闻或悲情四溢的标题。真正的健康科普,是心态和信仰的表达,需要精致与温情。”“做任何事情,度的把握很重要。

科普的目的是告诉大家如何在遭遇疾病的情况下冷静应对,与医生一起进行‘灾后重建’,为自己或家人创造新的希望,营造新的生活氛围,而不是让大家惶惶不可终日。”卫燕对此也深有同感,“媒体需要告诉大家,乳腺癌虽然在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中位居前列,但是并不是人人都会得病;有些乳腺癌的危险因素是可以通过努力去降低的,了解得癌后该做什么,这就够了。现在有些媒体上宣传的内容对于没有医学知识的群众来说理解起来有困难,有些人云里雾里、一知半解就会更加紧张,媒体要把信息科学地传递出来,不要为了博眼球而言过其实。”

采访中,多位专家强调,健康科普需要客观、公正,危言耸听不可取,而以偏概全的健康科普也会误导公众对疾病的认知,不规范甚至不科学的健康科普会给公众带来更大的伤害。

“有时媒体总希望我们能谈谈吃哪种食物能防癌,我的回答可能让媒体朋友失望了。”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放疗科主任医师金晶说,健康饮食可以预防癌症,但这是一个宽泛的概念,饮食遵循新鲜、均衡的原则即可,但癌症发生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比如控烟、保持体重、积极锻炼身体,腰围和体重下降,定期体检等可以明显降低肿瘤发生几率。此外,癌症早期筛查和早诊早治都很重要。

天津市肿瘤医院乳腺癌防治中心主任张瑾提出,如果公共空间中充斥过多对疾病不科学的说法,会严重干扰公众对疾病的认知。比如乳腺增生会发展为乳腺癌的说法就缺乏科学性,但网络上相关内容的科普文章比比皆是。乳腺增生是乳腺X 线检查中用以描述乳腺腺体密度高低的专业用语,并非临床疾病症状描述用语,乳腺增生只是提示乳腺腺体密度升高,是正常生理现象,并不是疾病表现。

在网络论坛等互动空间中,也常常可以看到貌似有可信来源、其实并不科学的观点和说法。比如,一位网友在对“化疗是否有用”问题的回答中说:“化疗对人体的伤害太大了,我咨询我一位在医院工作的亲戚,据他说,化疗对癌症病人没有丝毫帮助,伤害巨大。”跟帖的其他网友中表示赞同者也不在少数。“网络上这些不规范、不科学的癌症防治知识会严重误导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影响他们作出科学、合理的治疗选择。”王靖说。

不要盲目恐惧诊疗的副作用

根据媒体报道, 姚贝娜2014 年7月发现癌细胞转移后并没有接受医生的化疗建议。对此,王靖表示,受人生观、价值观、经济状况等不同因素的影响,复发转移的乳腺癌患者对治疗方法的选择会有不同,但有的患者是由于对疾病和诊疗方法认识不足,缺乏相关知识,或病急乱投医或盲目恐惧放弃治疗,让人惋惜。专家指出,公众应该正确面对疾病,科学选择诊断和治疗方法,而不是盲目恐惧诊断及治疗手段的副作用。比如,在乳腺癌诊断中,有的患者对穿刺有抵触情绪,以为通过医生的触诊和影像学检查就能确诊,也有患者担心活检穿刺会引起肿瘤细胞扩散。

对此,卫燕坦言,有疑问的病灶究竟是不是恶性,是哪种类型的肿瘤,需要通过组织病理检查才能回答,穿刺活检才是金标准。不同种类肿瘤应该采用不同的针对性更强的治疗方法。所以,穿刺活检对于指导后续治疗非常有意义,而且穿刺活检是乳房表皮局部麻醉后,在超声引导下进行,并没有太大痛苦。美国梅奥诊所的研究人员最近在超过2000 名患者中进行的一项研究,也推翻了“癌组织活检会引起癌症扩散”的言论。今年1 月9 日英国的消化杂志《Gut》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与那些没有接受活检的患者相比,接受活检的患者有更好的预后和更长的生存期。

对于化疗,不少患者都心存恐惧。对此,卫燕解释说,乳腺癌是目前综合治疗最为成功的典范,化疗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许多新的辅助药物都可以改善恶心、呕吐、白细胞降低等化疗副作用。乳腺癌并非局限在乳腺,而是全身性疾病,研究显示,早期乳腺癌患者骨髓中也会发现肿瘤细胞,这也是术前化疗的理由之一,一方面能够缩小原发病灶,为之后的手术创造条件,也可以清除潜在远处的微小病灶。有的患者患病后四处就医,面对不同医生给出的治疗方案无所适从,也有的患者不采纳医生的建议,自行选择各种偏方验方。卫燕说,治疗选择是医患双方共同做出的决定。通常情况下,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出两种以上的治疗方式供选择,比如是选择静脉化疗还是选择口服化疗,是选择进口药还是选择国产药等。患者应该在医生给出建议的基础上作出决定,而不是超出这个范围。

“治疗指南是通用的,不同医生对指南的理解和解读多少是会有差异的,患者选择自己信赖的医院和医生就可以了。”卫燕说。

患者要学会与狼共舞

“一个生命的逝去值得哀悼,我们能做的是‘以逝者之名,行助人之实’。”姚贝娜病逝后的这几天,作为业内的资深专家,卫燕也接到了众多媒体关于乳腺癌防治的采访邀请。她说,媒体利用各种契机进行乳腺癌防治知识宣传的做法没错,但这还不够,还应该更多引导公众理性看待疾病。

在卫燕看来,多年来,媒体的健康宣教还停留在初级阶段,比如报道疾病的致病因素、高危人群、如何进行预防和治疗等,在此基础上,媒体更应该重视对公众的引导,应该把媒体和医务界认为公众应该知道和思考的内容传递给大家。在这方面,媒体和医务界还需要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肿瘤非常特殊,大家一提起都非常紧张,提到医学科普,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是如何养生,如何防病,之后想到的可能是如何祛除疾病,但如何看待疾病,恐怕是一个绕不过去而且也不应该回避的话题。”卫燕说,中国文化的传统比较忌讳谈生老病死,实际上,对于多数人而言,在生命过程中都有可能和疾病不期而遇,甚至可能被疾病“伴随”终生。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经过规范治疗,早期乳腺癌10 年生存率可以达到90%,在这个阶段,疾病属于可治愈的,但不是治疗结束就万事大吉了,乳腺癌术后2 年~ 3 年是复发高峰,5 年~ 10 年后的复发风险依然在3% 左右,按照医嘱坚持随访检查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既不能被病魔吓倒,也不能掉以轻心。定期检查如果发现小的远处转移病灶,可以早治疗,避免病情恶化。

“复发转移的患者要学会与狼共舞。”卫燕说,有的患者复发后一味追求用最贵、最新的药物治疗,但对于不可治愈的疾病,这一阶段的治疗目标是病情不发展,用药应相对温和,采用持续低剂量治疗,既要控制病情,也要避免增加过多由治疗带来的痛苦以及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等。

“不要过度惧怕疾病,与你选择的医生一起认真地治疗疾病,持续关注身体的变化,放松心情,适度进行锻炼才是保持健康的硬道理。”卫燕说。

乳腺癌发病年轻化?没证据!年轻歌手姚贝娜去世后,社会舆论普遍认为我国乳腺癌发病呈现日趋年轻化的严峻态势。对此,专家表示,乳腺癌发病“年轻化”的说法缺乏科学数据支撑,与此相反,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乳腺癌发病平均年龄呈上升趋势。

全国肿瘤登记中心陈万青主任介绍,对于肿瘤发病年龄特征的评价指标主要采用平均年龄、发病中位年龄为衡量指标。分析全国22 个肿瘤登记地区2000 年~ 2010 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女性乳腺癌平均发病年龄从54.5 岁上升到55.98 岁,近10 年平均每年增加约0.14 岁。其中,15 岁~ 44 岁年龄段女性乳腺癌发病率在近十年中基本保持在20/10 万左右,但45 岁~ 64 岁年龄段的发病率却从2000 年的74/10 万上升到至2010 年的106/10 万;65 岁以上年龄段则从68/10 万上升到93/10 万。因此,从目前的统计数据来看,近十年我国乳腺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我国乳腺癌发病的平均年龄在上升,而非下降。

天津市肿瘤医院乳腺癌防治中心主任张瑾指出,尽管我国乳腺癌整体发病率明显升高,但是35 岁以下年龄段患者在全部年龄段乳腺癌患者中所占比例一直保持在10% ~ 15% 左右,这一年龄段患者的发病率并未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患者。目前,我国乳腺癌发病高峰期仍然是45 岁~ 50 岁,在70 岁~ 75 岁出现第二个小高峰。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乳腺癌防治中心主任医师卫燕认为,不论是美国还是国内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乳腺癌的发病高峰还是在50 岁左右。与此同时,虽然我国乳腺癌发病率在上升、但是死亡率在下降,这意味着无瘤生存人群进一步扩大。大家之所以有乳腺癌发病越来越年轻这种感觉,可能与我国人口绝对数量增多,年轻患者数量也随之增加,人员居住密度大,现代资讯交流沟通更为发达,以及公众对于不同年龄段患者离世的心理感受和关注度不同有关。

张瑾认为,与欧美国家80/10 万的总发病率相比,我国乳腺癌发病率相对较低,仅为其一半左右,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病人绝对数量多,年轻患者数量也相应较多。目前, 我国乳腺癌标化发病率以每年2.5% 的增幅持续上升,乳腺癌已位居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第一位,因而受到社会普遍关注。其中,年轻患者、绝经期前、正处于社会骨干中坚层的患者更受到关注,明星患者的社会关注度更高。

虽然现有数据还不支持发病年轻化的说法,但是不少医生在临床工作中感觉年轻患者越来越多。“20 年前,我还是住院医师时,30 岁以下的乳腺癌患者很少见到,但现在年轻患者多了不少。”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放疗科主任医师金晶说,这也可能与患者总数增加,年轻患者数量随之增加有关。

陈万青表示,研究人员也对这一现象给予高度关注并探索采用一种新的指标,即采用标准人口对各年的年龄别发病率进行调整,去除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因素,进而分析人口老龄化对发病年龄结构的影响。根据这一指标,研究结果显示,乳腺癌平均发病年龄在调整年龄结构后增加并不明显,甚至还略有下降,但下降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因此,人群乳腺癌平均发病年龄的上升主要是因为人口老龄化所致,但这个新的衡量指标也具有局限性,对于更全面反映疾病发病年龄特点的指标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探索。

早期筛查至关重要

陈万青表示,根据我国乳腺癌流行趋势的变化,在防治策略上也需要进行相应调整,如扩大乳腺癌筛查覆盖范围、研发更适合国人特点的筛查手段等。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徐光炜教授此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也曾表示,目前,我国“两癌”(宫颈癌、乳腺癌)筛查人群均为35 岁~ 50 岁的女性,但宫颈癌和乳腺癌发病情况不同,后者在老年女性中更为高发,50 岁以上不纳入筛查范围,使得至少一半乳腺癌无法通过筛查发现。

“西方国家普遍将乳腺癌筛查年龄定在40 岁以上。东西方人种存在差异,根据我国现实国情,乳腺癌筛查人群年龄段划分上究竟多大年龄合适,还需要深入研究。”陈万青说。

2014 年,全国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发布了我国2003 年~ 2005 年以人群为基础的癌症生存数据。这一首次覆盖我国城乡全部癌症的生存数据研究报告显示,女性乳腺癌5 年生存率最高,为73%,高居此次统计的26 种癌症榜首,但仍远低于国际先进水平。

“美国女性乳腺癌5 年生存率为90%,澳大利亚为89%,欧洲为82%。乳腺癌筛查,尤其是乳腺钼靶X 线筛查的开展程度不同是造成我国乳腺癌患者生存率与发达国家存在明显差异的原因之一。”陈万青说,调查同时显示,我国女性乳腺癌的5 年生存率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异,城市地区为77.8%,而农村地区仅为55.9%。乳腺癌作为预后较好的癌种,如果及时发现、规范治疗,患者生存率能够大幅提升。

专家指出,在筛查技术上,由于东方女性乳腺腺体更为致密,如果采用西方国家普遍使用的乳腺钼靶X 线检查,早期病变容易被乳腺影遮蔽而造成漏诊,需要开发更为适合国情的筛查方法。我国目前将超声检查作为“两癌”筛查工作的初筛手段。研究显示,超声检测的诊断正确率并不逊于X 线摄片,但在我国实践结果不佳,检出率偏低,这主要是因为,超声筛查技术对操作者技术水平的依赖性强,难以进行质量控制。

乳腺癌早期筛查对于乳腺癌的早发现、早治疗至关重要,但对于乳腺癌现行筛查手段的性价比及其效果,业界也一直存在争议。

对此,张瑾表示,乳腺钼靶X 线检查是目前全球范围内有经济承担能力的国家普遍采用的乳腺癌筛查手段,在推广乳房X 线筛查的西方国家,女性乳腺癌死亡率一直呈现下降的趋势,5 年生存率稳步提高,最高可达90%。对于其筛查效果有明确的循证,其辐射剂量也不会造成额外损伤。乳腺X 线假阳性率较B 超和乳腺核磁低,属于可阅读可会诊影像学手段,即不同专家在不同地点不同时间可随时对影响进行阅读和判断,而B 超恰恰是不可重复阅读、不可会诊项目,诊断医生凭借主观判断出具诊断报告。

因此,乳腺X 线不存在过度诊断,乳腺X 线出现的假阳性率主要是由于诊断者对诊断标准掌握的不够准确,需要提高诊断水平,或者是因为设备有缺陷。目前我国乳腺癌患者中,Ⅰ期患者仅占20%,10% 为Ⅳ期,而欧美发达国家乳腺癌患者约50% 是早期,这与其规范健全的乳腺癌筛查体系有很大关系。

张瑾指出,我国自“十一五”以来开展“两癌”筛查工作,但筛查并未覆盖全部人群,在筛查体系尚不健全的背景下,公众提高健康意识,定期进行乳腺自检和专业体检是有必要的。“特别值得注意的是,35 岁~ 70 岁人群乳腺检查,应先做X 线检查,如果X 线检查腺体成分超过50%,就要结合B 超进行进一步检查;35 岁以下人群由于乳腺腺体致密容易造成遮蔽,应首选B 超。”

卫燕指出,鉴于自检并不能达到早发现早治疗从而降低乳腺癌死亡率的目的,2005 年北美癌症早期诊断指南就已不再推荐用乳腺自检作为乳腺癌的早期诊断方法了。即使是经验丰富的乳腺科医生,仅仅凭借门诊医生的望诊和触诊,也有可能漏掉一些比较早期的乳腺癌。双侧乳腺及双侧腋窝的超声和双侧乳腺钼靶检查才是乳癌筛查的重要和基本的手段,但考虑到我国现实国情,受经济和技术条件所限,或因各种原因不能定期接受专业筛查的人群,学会关注乳房的变化,以便及时就诊,还是有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