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医学护理基础医学正文

我国免疫性皮肤病基础研究现状与展望

  • 投稿鬼畜
  • 更新时间2015-10-29
  • 阅读量528次
  • 评分4
  • 83
  • 0

马锐锋

黑龙江省绥棱县中医院 黑龙江省绥棱县 152200

【摘 要】免疫性皮肤病种类众多,高达4000 多种,而且半数以上是传染性的皮肤疾病,还有大部分的疾病病因不明。引起皮肤病的主要因素与身体免疫系统有关,本文作者通过分析目前我国免疫性皮肤病的基本状况,针对几种常见的皮肤病进行研究展望。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免疫性;皮肤病;现状与展望

免疫性皮肤病病因不易确定,病理机制与免疫学说有关。在研究皮肤病的同时也要对免疫系统进行了解和研究,作者通过对几种常见皮肤病如红斑狼疮、表皮大疱病、银屑病等进行进展研究。

1 免疫性皮肤病基础研究现状

免疫性皮肤病主要是皮肤疾病与免疫系统相联系,也就是皮肤免疫系统。因为皮肤是免疫反应的效应器官以及启动部位,皮肤内含有众多的免疫活性细胞。免疫活性细胞存在于皮肤中,也有动态运动在皮肤内外的免疫细胞。例如真皮树突细胞、角质形成细胞等。免疫性皮肤病与这些免疫细胞有重要关系。自1999 年到2003 年间自然科学基金会高度重视免疫性皮肤病的研究,在短短五年期间申请项目达260项,其中39 项获得了资金支持。这些项目研究包括与免疫系统相关的多数皮肤疾病,涉及结缔组织病、自身免疫性皮肤病、银屑病等。研究内容较广,针对常见的免疫性皮肤病研究较为深入。[1]

2 常见免疫性皮肤病研究现状及展望

2.1 结缔组织皮肤病

结缔组织皮肤病是非器官特异性的自身免疫病,起病初期症状明显,以红斑狼疮最具代表性。红斑狼疮发病是表现机体体液免疫异常,临床表现明显。通过体内淋巴细胞活化研究,证明机体内淋巴细胞活化受多种因子及基因调控,这一发现为基因生物治疗研究奠定了基础。红斑狼疮产生机制可以从免疫遗传学的角度进行考量,并且在相关的MHC 位点发现了与红斑狼疮病的相关性。但是,红斑狼疮病不在家族中遗传,其MHC 相关性并不全面,仅是一种免疫遗传的趋势,还不能从基因的角度上证明其免疫异常。近年来,对红斑狼疮病的研究主要从抗原、抗体以及相关基因方面进行的,其中系统性的红斑狼疮的研究针对其DNA 遗传因子与免疫异常进行了对比分析,在受体多态性变化基础上对基因进行筛选,证明其基因与免疫因子、抗体之间的关系。通过一系列的研究发现,SSB 抗体可能保护机体组织和对红斑狼疮导致的组织损伤进行修复,通过临床提取患有急性红斑狼疮疾病患者的血清,发现其SSB 抗体含量远超过正常人体内的含量,所以提出以上假设。为了证实这一学说,进行了进一步的实验,建立了抗原真核表达体系,观察SSB 抗原的免疫诱导效应,观察其有无优势效应,根据抑制指标来判断其抑制程度,这一研究对红斑狼疮发病机制的探索及治疗方面具有重要意义。[2]

2.2 自身免疫性皮肤病

自身免疫性皮肤病主要是自身免疫性大疱病具有代表性,它是特异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包括表皮内和表皮下大疱病两种。大疱病的研究比较深入,已经从基因水平过度到抗原性质水平上,通过噬菌体抗原表位能够对抗原肽进行准确的定位,能够通过建立血清筛选、表位肽定位等为治疗奠定基础。目前,通过对比分析研究,发现7 个氨基酸序列与该病的基因程序亲和力极高,可以通过体外克隆进行基因序列的对比,从分子水平上探索大疱病的发病机制重组表位肽不仅能够简单、便捷、快速、特异性强的诊断方法,还能够通过阻断致病性循环抗体进行疾病的治疗。自身免疫性大疱病还有一种叫做副肿瘤性天疱疮 ,在这种疱疮肿瘤中发现了与皮肤黏膜免疫现象相关的B 细胞,通过对B 细胞的研究能够进一步分析疱疮肿瘤切除后皮肤黏膜的变化情况,此外,通过对特异性B 细胞克隆的特异性治疗,能够使自身免疫病的治疗具有特异性特点,克服传统治疗上副作用大的缺点,是未来研究的新方向。[3]

2.3 银屑病研究

银屑病是比较常见的皮肤疾病 ,主要包括免疫遗传性、神经免疫性等,其中神经免疫学机制的研究是治疗银屑病的新方向。神经因子的营养来源主要是角质生成细胞、成纤维细胞等,感应神经释放的神经肽主要通过相应的受体作用到角质生成细胞等免疫细胞上,通过神经营养素、神经肽及其受体共同构成了神经系统的网络关系,银屑病的发生与以上机制具有密切的联系。银屑病的发病机制还与表皮细胞过度的增生具有一定的关系,所以,近年来还针对角质形成细胞、细胞因子、信号传导途径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研究中缺少系统的联系性,单一的对其中的机制进行研究缺乏整体性及严谨性 。未来银屑病将从基因异常、体液免疫异常、细胞免疫异常等几方面进行进一步研究,结合细胞内信号传导方面对整体性进行系统的分析与研究。

3 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对免疫性皮肤病的研究主要针对其致病机制进行,通过致病机制进一步研究其治疗方法。免疫性皮肤病的致病机理研究趋势是想基因分子水平方向发展,相信在通过进一步的研究能够对该类疾病的机理分析透彻。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梁伶,郑文军. 广西壮族系统性红斑狼疮与HLA-DRB1 等位基因相关性研究[J]. 中华皮肤科杂志,2013.36:23-24.

[2] 张建中,金江,郭利肋等. 两型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病情演变的分离现象[J]. 中华皮肤科杂志,2011. 29:176-177.

[3] 金江,夏东岚,张建中.52000Ro/SSA抗原结构分析及抗原片段克隆[J]. 中华皮肤科杂志,2012, 35:34 一一37.

作者简介马锐锋(1972-),男,黑龙江省绥棱县人。大学本科学历。现为黑龙江省绥棱县中医院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皮肤科相关疾病的医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