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医学护理基础医学正文

低剂量氨茶碱联合呼吸功能训练治疗56例COPD 的疗效分析

  • 投稿醉上
  • 更新时间2015-10-29
  • 阅读量322次
  • 评分4
  • 59
  • 0

肖 丽

安岳县第四人民医院 四川省安岳县 642353

【摘 要】目的:探讨低剂量氨茶碱和呼吸功能训练联合治疗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呼吸内科门诊2011 年1 月-2015 年1 月收治的COPD 患者中按照随机数字表法抽取56 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8 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低剂量氨茶碱治疗,观察组采用低剂量氨茶碱联合呼吸功能训练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肺功能变化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1)经对比,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86%(26/2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43%(20/2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EV1、FEV1%、FVC 和MWD 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 项指标和治疗前比较均显著提升,且观察组的各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社会活动、抑郁程度和焦虑程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 项指标和治疗前比较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的各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低剂量氨茶碱联合呼吸功能训练治疗COPD具有显著疗效,在提高总有效率的同时还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低剂量氨茶碱;呼吸功能训练;COPD;临床疗效

COPD 就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呼吸系统疾病中比较常见。该病最主要的临床特点就是气流活动受阻,气流阻塞具有进行性或者持续性发展的特点,具有不可逆性[1]。COPD 除了会使患者的肌肉发生萎缩之外,还会降低得他们的生活质量。若不能对COPD 进行有效治疗,患者的肺功能就会不断减退,最终导致呼吸功能衰竭。基于COPD 对人类生命安全的巨大威胁,为了提高该病的治疗效果,我院从2011 年1 月~2015 年1 月收治的COPD 患者中随机抽取了56 例进行了如下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我院呼吸内科门诊2011 年1 月~2015 年1 月收治的COPD 患者中按照随机数字表法抽取56 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对象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在2007年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中的诊断标准[2],并排除严重呼吸困难和新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在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的基础上,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共28 例,其中男15 例, 女13 例; 年龄为45~76岁,平均年龄为(62.3±5.4)岁;病程为1.5~13 年,平均为(6.5± 1.3)年;PaO2 为55~74mmHg,平均为(63.2±9.4)mmHg。从疾病类型来看,17 例为慢性支气管炎,11 例为肺气肿。从病情程度来看,9 例为轻度患者,12 例为中度患者,7 例为重度患者。观察组共28 例,其中男16 例,女12 例;年龄为44~78 岁,平均年龄为(63.4±5.6)岁;病程为1.8~12 年,平均为(6.2± 1.4)年;PaO2 为53~76mmHg,平均为(63.3±9.5)mmHg。从疾病类型来看,14 例为慢性支气管炎,14 例为肺气肿。从病情程度来看,10 例为轻度患者,13 例为中度患者,6 例为重度患者。将两组的性别、年龄、病程、疾病类型和病情程度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常规疗法

采用抗感染、吸氧支持、止咳平喘、解痉化痰等方式对两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3]。

1.2.2 对照组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单纯采用小剂量氨茶碱治疗,根据患者的肠胃反应和体重等给药剂量调整为50 毫克~150 毫克,每天2~4 次。

1.2.3 观察组

本组在常规治疗和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功能训练,具体方法如下:

(1)缩唇呼吸:用鼻子将气体吸入,然后用嘴将气体呼出,此时嘴唇呈半闭合状态,类似于吹口哨的口型[4]。

(2)腹式呼吸:将右手放在腹部上方,左手置于胸前,然后做深呼吸直至腹部有膨胀感,呼气时抬起右手并全身放松。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3.1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对比

主要的评价标准如下:

(1)显效:呼吸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肺部鸣音消失,患者意识清醒。

(2)有效:有轻微气喘、咳嗽等呼吸症状,患者出现躁动到清醒的状态转变。

(3)无效:呼吸症状没有改善,肺部鸣音未减少,甚至病情加重[5]。总有效率=(总例数- 无效)/ 总例数×100%。

1.3.2 与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测量患者的肺功能,并进行对比

肺功能的检测指标主要包括FEV1、FEV1%、FVC 和MWD 四项[6]。

1.3.3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存质量进行观察和对比

主要评价内容包括日常生活、社会活动、抑郁程度和焦虑程度等四个方面,生活质量越高,分值则越低[7]。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PASS17.0 软件对本组研究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进行X2 检验,计量资料用± 标准差( )表示,进行t 检验。当P<0.05 时,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治疗效果

对照组有8 无效, 总有效率为71.43%; 观察组有2 无效, 总有效率为92.86%。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总有效率,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3826,P=0.0363<0.05),具体数据如表1 所示。

2.2 治疗前后的肺功能

治疗前, 两组患者的FEV1、FEV1%、FVC 和MWD 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 项指标和治疗前比较均显著提升,且观察组的各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具体数据如表2 所示。

2.3 治疗前后的生活品质量评分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社会活动、抑郁程度和焦虑程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 项指标和治疗前比较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的各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具体数据如表3 所示。

3 讨论

COPD 的患者以中老年人为主,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突出,该病的发生率正在逐年上升。对于COPD 的老年患者来说,他们的身体机能正在退化,免疫力不断降低,所以对疾病的耐受性较差,相应产生的痛苦和心理负担也较大。就目前我国临床医学界对COPD 的研究成果来看,大部分专家和学者都认为坚持对COPD 患者进行长期的规范预防和治疗,并在病情发展的缓解期和稳定期加强对肺功能的恢复锻炼,对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还是具有显著作用的,还能有效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延长其生命。

本次研究我们对小剂量氨茶碱联合呼吸功能训练治疗COPD 的临床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疾病治疗过程中所使用的氨茶碱是一种常规药物,主要作用就是舒张支气管。从氨茶碱的生物性能上来说,它属于甲基黄嘌呤类的衍生物。对氨茶碱的药理研究发现,它在扩张支气管的同时,还能对COPD 的急性发作起到延缓和控制的作用,并能有效降低该病的发作频率。正是因为氨茶碱对COPD 病情发展的抑制作用,所以临床上将其作为稳定期治疗的常规药物。

在本组研究中,采用低剂量氨茶碱联合呼吸功能训练的总有效率为92.86%,显著高于单纯使用低剂量氨茶碱治疗的71.43%。同时,前者患者的肺功能和生存质量评分均显著优于后者,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充分表明,采用低剂量氨茶碱联合呼吸功能训练治疗COPD 具有显著疗效,在提高总有效率的同时还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杨杰. 氨茶碱联合呼吸功能训练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研究[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09(23):33-34.

[2] 倪小青, 代晓晓, 刘召红等. 小剂量氨茶碱联合呼吸功能训练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研究[J]. 中国医药指南,2012,11(04):25-26.

[3] 包子予. 小剂量氨茶碱联合呼吸功能训练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研究[J]. 中国现代医生,2012,14(35):39-40.

[4] 王海宏. 小剂量氨茶碱口服联合呼吸功能训练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研究[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36(11):15-16.

[5] 于学坤,柳福英. 氨茶碱联合呼吸功能训练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分析[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学术版),2013,12(05):120-121.

[6] 谢卫华. 氨茶碱联合呼吸功能训练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患者中的应用及其效果评价[J]. 大家健康( 学术版),2014,03(10):124-125.

[7] 郭金仓. 氨茶碱联合呼吸功能训练治疗60 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研究[J]. 中国医学工程,2014,08(27):161+164.

作者简介

肖丽(1989-),女,四川省内江市人。大学本科学历。现为安岳县第四人民医院医师。

研究方向为呼吸内科。

更正

本刊于2015 年第7 期第187 页刊发的一篇题为《舒适护理在妊高症产妇围产期的临床实践应用研究》,作者:马文彦,改为马文叶。特此更正!

《现代养生》编辑部

2015 年6 月29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