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医学护理基础医学正文

经络穴位按摩等治疗哺乳期乳腺炎50例疗效观察

  • 投稿Sun1
  • 更新时间2015-10-26
  • 阅读量691次
  • 评分4
  • 41
  • 0

刘文珍 赵振普

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安宁分院妇产科 甘肃省兰州市 730070

【摘 要】目的:探讨经络穴位按摩联合催奶手法治疗哺乳期乳腺炎的疗效。方法:选择我科2014 年2 月~ 2015 年1 月收治的哺乳期乳腺炎患者100 例,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 例。两组采用同样的乳腺炎常规护理和抗生素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经络穴位按摩联合催奶手法,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乳房疼痛、红肿和发热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抗生素使用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愈率90%,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治愈率70%,总有效率94%,观察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络穴位按摩联合催奶手法治疗哺乳期乳腺炎,减少抗生素使用、提高治愈率和总有效率,保证母乳喂养成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经络穴位按摩;催奶手法;哺乳期;乳腺炎

哺乳期乳腺炎是哺乳期妇女,尤其是初产妇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导致母乳喂养率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1],以产后3 ~ 4周最为常见。是由于机体抵抗力下降及乳汁淤积导致细菌侵入繁殖所致[2]。其临床表现为乳汁排出不畅、乳房肿块、疼痛、发热等症状。经络穴位按摩依据中医理论运用推、拿、按、揉、点的手法,同时结合科学催奶法,疏通经络、消肿止痛,使乳腺淤积通畅,从而达到治疗哺乳期乳腺炎的目的。我科2014 年2 月~ 2015 年1月尝试采用经络穴位按摩联合催奶手法配合抗生素治疗哺乳期乳腺炎5 0 例,取得明显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 组100 例, 其中初产妇75 例,经产妇25 例; 左侧乳房72 例, 右侧乳房18 例, 双侧10 例; 年龄23 ~ 35(27±5.3) 岁; 乳腺炎发病时间1 ~ 3天, 体温37.8 ℃ ~ 39.7 ℃, 血常规检查:WBC13.6 ~ 22.5×109 /L。所有患者均符合乳腺炎诊断标准。按入院先后顺序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 例。两组患者年龄以及病情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实施乳腺炎常规护理,根据具体情况静脉应用抗生素3 ~ 7 天。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经络穴位按摩联合催奶手法,方法如下:

1.2.1 经络穴位按摩

取少泽、肩井、膻中、梁丘、太冲、乳根、天溪、食窦诸穴。按摩时用盐水热敷乳房,用拇指在乳房肿块周围沿乳络向乳头顺摸推动,由轻到重,反复多次,避开硬结部位;点按乳周的乳根、天溪、食窦、膻中穴;一手按少泽、合谷穴,反手按揉背后的肝腧、脾腧、胃腧穴;按揉两侧肩井穴。操作者用手指指腹推、拿、点、按、揉以上穴位,用力均匀,以患者出现酸、麻、胀感觉为宜,禁用暴力。根据每个穴位的特点选择手法相互配合,每个穴位按揉1 ~ 2min,每天1 ~ 2 次。

1.2.2 催奶手法

患者平卧,操作者左手四指并拢与拇指分开托住患侧乳房,乳头朝上,右手拇指和示指指腹放在乳头和乳晕交接处,做好运奶。依次从乳房内下象限、内上象限、外下象限、外上象限一根一根乳腺管做起,做到揉里不搓皮、三揉一推一排,最后右手拇指和示指指腹放在乳窦处排出淤积的乳汁。每天根据患者乳房情况做1 ~ 2 次。

1.3 疗效判断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消失,无红、热和痛现象,肿块消失,体内白细胞总数与中性粒细胞值正常;显效临床症状有所消失,红、热、痛现象减轻,肿块缩小,体内白细胞总数与中性粒细胞值接近正常;无效 临床症状未消失甚至加重,肿块存在,体内白细胞总数与中性粒细胞值有所升高。总有效率=(治愈例数+ 显效例数)/ 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表示,两组均数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 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等级秩和检验,p ≤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相关观察指标比较观察组患者的乳房疼痛、红肿和发热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抗生素使用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治愈45 例,治愈率90%,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治愈35 例,治愈率70%,无效3 例,总有效率94%。观察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都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 讨论

哺乳期乳腺炎是乳腺管内和周围结缔组织炎症,中医称之为“乳痛”,以初产妇多见。产妇在哺乳早期往往发生乳头破裂、感染、乳腺管阻塞和乳房过度充盈等,而导致乳腺炎的发生[3]。如治疗不及时或治疗效果不好,则会发展成乳腺脓肿,影响泌乳功能,妨碍哺乳。临床上将本病的发病过程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即乳汁淤滞期、炎性浸润期、脓肿形成期。哺乳期乳腺炎多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所致,因此常使用抗生素治疗,但有时少数患者仍发展为乳腺脓肿。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哺乳期乳腺炎多由于乳头发育不良、产妇无经验、怕疼等原因未能将乳汁排空而致乳汁淤积在乳腺管中引起阻塞,导致乳汁淤积,乳汁淤积有利于入侵细菌的生长繁殖[4]。所以该病早期治疗的关键是疏通乳汁淤积。

经络穴位按摩具有刺激人体特定的穴位,激发人的经络之气,以达到通经活络、调整人体的机能、祛邪扶正的目的。现代医学[5] 认为,少泽、肩井、膻中、梁丘、太冲、乳根等穴位刺激有明显的通乳作用,疏通乳腺导管,排出淤积乳汁;能使5- 羟色胺含量增加,促使吗啡样物质释放,起到镇痛作用;还能改善组织供血,增加局部微循环,促进炎症吸收,达到治疗哺乳期乳腺炎的目的。经络穴位按摩联合催奶手法直接刺激乳头及乳晕处的神经末梢,刺激感觉神经和交感神经,激活乳腺,疏通乳腺管,促进血液循环加快,缓解患者乳头平滑肌的痉挛状态,加快乳房内乳汁排出,消除细菌感染的环境。本组中,观察组疼痛、红肿和发热的消失时间(4.18±2.10)、(2.08±1.03)、(1.90±1.46),明显短于对照组(6.60±1.97)(3.48±1.09)(3.36±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尽管两组都应用抗生素治疗,观察组使用天数(4.90±1.94)比对照组(7.04±2.18)明显缩短,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由于观察组抗生素药物使用时间缩短,降低了抗生素的毒副作用、过敏反应及耐药性等危害,更有利于母乳喂养。

本组中,观察组治愈率90%,对照组治愈率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效果显著,与其他报道[6] 结果类似。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 和94%,统计学有差异。对照组3 例无效,发展为乳腺脓肿,经外科手术切开引流后2 周治愈。乳腺炎的预防重于治疗,早期排除乳汁已成为治疗关键措施之一。有报道,哺乳后排空乳房,其患病率较哺乳后不吸尽乳汁的发病率可降低1 倍。

总之,经络穴位按摩联合催奶手法配合抗生素治疗哺乳期乳腺炎,明显提高疗效,缩短治疗周期,有利于母乳喂养,值得临床推广。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杨素勉, 桑文淑, 孙惠萍, 等. 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产褥期乳腺炎55 例疗效观察[J]. 中华全科医学杂志,2006,9(24):2069-2010.

[2] 吴在德, 吴肇汉. 外科学( 第7 版)[M].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305-306.

[3] 仇银红, 石金华, 葛金霞. 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护理体会[J]. 江苏医药,2010,12(1):1486.

[4] 李梦琳. 护理干预对于初产妇乳腺炎的影响[J]. 吉林医学,2013,34(13):2592.

[5] 许雪叶. 云南白药联合红外线照射治疗哺乳期乳腺炎[J]. 中医中药,2010,17(19):112.

[6] 高水波, 吴鸿, 高承舜. 国术点穴疗法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J]. 中国针灸,2012,32(9):833-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