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医学护理基础医学正文

唐江山主任医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经验

  • 投稿新塘
  • 更新时间2015-09-22
  • 阅读量842次
  • 评分4
  • 77
  • 0

杜武霖

(福建省罗源县中医院福建罗源350600)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反流性食管炎;吐酸;脾胃病;舒肝理胃汤;唐江山

【中图分类号】R256.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9561(2015)07-0154-01

唐江山主任医师是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福建省第三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2013年被授予“福建省名中医”称号,是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专家。他注重临证思维,精通脾胃学说。现根据老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经验进行总结。

1 概论

胃内容物(包括十二指肠液)反流入食管产生症状或并发症时,称为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GERD)。酸(碱)反流导致的食管粘膜破损称为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 RE)。消化内镜是RE的主要诊断方法。GERD广义地包括了食管粘膜破损或无破损。因此,可分为内镜阳性GERD和内镜阴性GERD。内镜检查食管粘膜有破损者为RE。[1]反流性食管炎其临床表现以胸骨后或剑突下烧灼样疼痛、咽下困难或呕吐为特点,严重者可出现食管粘膜糜烂出血等。当代医家多认为本病属于中医“吐酸”范畴,多由饮食不节、肝气犯胃、肝火内郁、脾胃虚弱而成。[2]唐老认为本病属于中医的“噎嗝”、“胸痛”、“胃脘痛”、“吐酸”、“嘈杂”等病证范畴。其病因病机多为饮食不节、七情感伤,导致肝郁气滞、热积胃肠,搏结于食管,亦可因气滞血瘀、郁久化热、腐肌化脓而致病。中医药治疗多采用疏肝理气、和胃降逆、健脾清胃、化瘀散结等方法。唐老拟舒肝理胃汤一方,加减使用,疗效颇佳。

2基础方 舒肝理胃汤(唐老经验方)

柴胡10g、白芍15g、赤芍15g、枳实10g、香附15g、郁金10g、蒲公英30g、甘草6g。

本方以《伤寒论》四逆散为主,加赤芍、香附、郁金、蒲公英组成,具有舒肝和胃、理气止痛的作用,适用于肝郁气滞、胃失和降的反流性食管炎。症见胸骨后疼痛、胃脘胀痛、嗳气吞酸,舌质多正常,苔薄白,脉弦。方中柴胡气微香而味淡,颇利于舒畅肝胃之气滞,凡胸脘攻撑作痛,取之清轻疏达,引清阳之气上升以疏肝和胃,胃气和,脾运则健;白芍柔肝滋胃止痛,养血敛阴抑阳;枳实理气宽中,破气行痰,消积通痞;香附、郁金理气开郁;蒲公英解郁热;甘草缓中调胃;加赤芍增强祛瘀止痛效能。方中柴胡、蒲公英、甘草同用,和中疏肝、透解郁热;香附、郁金、枳实同用,调和肝脾、通经散结;芍药、甘草同用柔肝和胃以止胸脘疼痛。现代研究表明四逆散能够调节胃肠功能,促进胃蠕动和排空;香附、郁金有健胃、镇痛作用,制止胃和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蒲公英有消炎抑菌作用,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3临床发挥

脾胃湿热者合小陷胸汤(黄连、瓜蒌、法半夏)宽胸散结。脾胃虚弱者加黄芪、党参益气健脾。痰气交阻者加法半夏、厚朴、佛手消痰散癖。兼瘀血者合丹参饮(丹参、檀香、砂仁)散结化瘀。嗳气呃逆属痰浊内阻者加旋覆花、代赭石、法半夏;属气滞者加沉香、白豆蔻;属胃寒者加柿蒂、丁香。心烦少寐者加合欢皮、夜交藤、炒栀子解郁除烦。津亏热结者加沙参、百合、绿萼梅养阴润燥。化热腐肌者加金银花、白及清热消肿生肌。烧心反酸者加海螵蛸、瓦楞子、浙贝母制酸敛疮。疼痛甚,偏气滞者加白芷、延胡索;偏血瘀者加五灵脂、乳香、没药。大便不畅者加槟郎、大黄行气导滞。夹食滞者加炒麦芽、鸡内金和胃消食。出血者加地榆、三七粉凉血止血。食管癌者加菝葜、急性子消肿化瘀。

4验案介绍

验例一:郑xx,女,52岁,农民。剑突下灼痛、吞咽困难反复1年余,经胃镜检查诊断为反流性食管炎。一周来,因精神不爽加以饮食不节,自觉剑突下烧灼样疼痛加剧,连及两胁,食后则胀痛更甚,嗳气,咽中热,口苦心烦,大便不畅,舌苔黄腻,脉弦实。证为肝郁气滞,湿热结于胸膈。治以调肝和胃、清除湿热、宽胸散结,拟舒肝理胃汤合小陷胸汤加味。处方:柴胡10g,赤芍15g,白芍15g,枳壳10g,全瓜蒌15g,川黄连6g,法半夏6g,蒲公英30g,延胡索15g,香白芷10g,制香附10g,炒栀子10g,每日一剂。服药4剂,剑突下灼痛大减,大便通畅,舌苔仍黄腻,脉弦缓,原方全瓜蒌改为瓜蒌皮,继服10剂,剑突下灼痛消失,唯感食后痞胀,嗳气得舒,舌苔转薄白,脉弦细,上方去小陷胸汤,加佛手、砂仁、炒麦芽调治1个月,果愈。

验例二:沈xx,女,47岁,家庭妇女。平时常感胸脘疼痛,经胃镜检查诊断为食管憩室、反流性食管炎。先用西药治疗稍事有效,但却经常反复,后请中医用清热解毒、辛开苦降等治疗仍无效。细查其证:胸脘胀痛,呃逆则痛减,口咽干燥,神疲肢倦,舌质暗红,苔少,脉弦而细数,左脉大于右脉。综合脉证,此乃肝郁化火、气阴俱虚、久伤血络,治以疏肝活血、益气养阴,取舒肝理胃汤、丹参饮、沙参麦冬汤合参化裁。处方:柴胡6g,赤芍15g,白芍15g,枳壳10g,麦冬10g,沙参15g,山药30g,生甘草6g,蒲公英30g,丹参30g,檀香6g,砂仁5g,西洋参6g。连服6剂,胸胁得舒,胃脘痛亦减,宗效不更方,继服15剂,诸症消失,精神亦佳。

按语:反流性食管炎因肝气郁结、胃失和降所致,当舒肝理胃汤主之。前案属实证,为肝郁化火,又见湿热内阻,故合小陷胸汤清热化痰、宽胸理气;后案属虚中夹瘀,某医以食管炎,既为炎症,误用清热解毒,故无效。临床所见慢性炎症,并不等于中医所说热证、湿热证,若气虚当补气,阴虚当养阴,伤及血络当化瘀,因证施治,方能获愈。

总结:舒肝理胃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既抓住该病中医辨证上“肝气郁结、胃失和降”的主要病机,其加减用药又契合临床实际寒热虚实的不同,因此医者用之颇为方便,患者服之每取捷效,且处方平易而功效卓著,尤为难得。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反流性食管病(炎)诊断及治疗方案(试行)》[全国反流性食管病(炎)研讨会制定,1999年8月25日在烟台通过]

[2]《实用中医内科学》2009年第2版,P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