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医学护理基础医学正文

医学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 投稿路人
  • 更新时间2015-09-18
  • 阅读量963次
  • 评分4
  • 93
  • 0

冯 旭

沈阳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卫生统计学教研室,辽宁沈阳 110034

[摘要] 目的 研究医学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提出改善医学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建议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应用自编教师基本情况调查表及教师职业倦怠量表对某医学院校在职教师进行抽样调查。运用方差分析、t检验和多元线性回归等方法对医学院校教师职业倦怠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该医学院校教师职业倦怠总分为(47.77±6.22)分、情感耗竭得分为(20.01±3.46)分、去个性化及低个人成就感得分分别为(8.31±1.67)、(19.45±3.54)。教龄和学历越高的教师倦怠程度越轻,授课学时数越少的教师情感衰竭程度越大,教师教龄越小去个性化程度越大,教师职称越低低个人成就感程度越大。结论 医学院校教师存在一定程度的职业倦怠但情况并不严重。教师的授课学时数、教龄、职称和学历是医学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 职业倦怠;医学院校;教师;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R4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6(b)-0182-02

[作者简介] 冯旭(1979-),女,辽宁沈阳人,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社区卫生服务,心理健康,f-1979-11@tom.com。

“职业倦怠”(Job burnout)是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费登伯格于1974年首次提出,用于描述个体在面对过度工作需求时所产生的身体和情绪衰竭的现象[1]。教师被公认为一项高强度高压力的职业,已有研究表明,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群体[2-4]。医学院校教师负责培养医学专业的大学生,医学知识的特殊性要求其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教学工作繁重,而且还面临教育观念、教育行为的改革,以上因素的累加效应使得医学院校教师可能易出现职业倦怠现象。本研究旨在调查医学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这不仅对于缓解医学院校教师职业倦怠情况,提高教师职业工作质量和生活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还能提高教育管理部门和医学院校对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重视,并为寻求减轻医学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的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于2012年12月—2013年1月在某医学院校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16个教研室的102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

1.2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问卷包括①自制的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问卷,包括性别、年龄、职称、科研情况等;②教师职业倦怠量表,共22个条目,包含3个维度,即情感衰竭(9个条目)、去个人化(5个条目)和低个人成就感(8个条目)。采用5点计分。

1.3统计分析方法

采用SPSS 13.0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学描述、方差分析、t检验以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2结果

2.1研究对象一般状况

本研究调查了102名教师,其中男性24人,女性78人;年龄为40岁及以下48人,41~50岁40人,51岁及以上14人,具体情况见表1。

2.2医学院校教师的职业倦怠基本情况

调查显示,102名教师的职业倦怠总分为 (47.77±6.22)分、情感耗竭得分为(20.01±3.46)分、去个性化及低个人成就感得分分别为(8.31±1.67)、(19.45±3.54)分。

2.3医学院校不同教师职业倦怠的比较

不同特征的医学院校教师的职业倦怠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比较结果详见表1。

2.4医学院校教师职业倦怠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教师的教龄和学历是倦怠总分的影响因素,教师的授课学时数为情感衰竭的影响因素,教师的教龄为去个性化维度的影响因素,教师的职称是低个人成就感维度的影响因素。(表2)。

表2教师职业倦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3 讨论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的医学院校教师的倦怠总分及各维度每题得分均值均小于3分,说明该医学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程度并不严重,这与周喜华[5]以及唐芳贵等人[6]研究结果一致。职业倦怠程度与性别无关,这与张霞[7]等的研究结果一致。年龄和教龄较大的教师在倦怠总分、去个性化和低个人成就感维度上得分均低于年龄较小的教师,主要是因为年龄较小的教师工作经验欠缺,处于工作压力大的状态。没有科研项目的教师在去个性化维度上得分高于有科研项目的教师,主要是因为有科研工作的教师希望通过科研来寻求学术上更大的发展,故去个性化得分低。在倦怠总分和低个人成就感维度上博士研究生得分低于硕士研究生,是由于学历高者倾向于高的期望和要求,更难于获得高个人成就感。教师职称越高在去个性化和低个人成就感维度上得分越低,主要是由于职称低其年龄也相对较低,工作经验还不够丰富,故其倦怠程度高。兼行政职务的教师在去个性化和低个人成就感上得分较低,这与周广亚[8]的研究结果相似,是因为兼行政职务的教师与不同社会人士交流的机会较多,生活内容更丰富。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在给医学院校教师带来全新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大的压力和挑战。医学院校在今后的管理中应重视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采取积极的措施,如针对职业倦怠高发群体的必要的个体化心理干预和组织调整来减轻或预防医学院校教师的职业倦怠,从而提高医学院校教师的生活质量和教育教学质量。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Maslach C, Schaufeli WB, Leiter MP. Job burnout[J].Annu Rev Psychol, 2001(52):397-422.

[2]刘思浚,徐济达.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现况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8):1895-1896.

[3]吴小云,刘春华.普通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倦怠状况调查 [J].现代管理科学,2013(8):92-95.

[4]王艳波,李丹琳.甘肃省护理专业教师职业倦怠现状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13,30(4)85-88.

[5]张霞,王林雪.我国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与对策实证研究[J].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50-57.

[6]唐芳贵,彭艳.高校教师职业倦怠与工作满意度、社会支持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08,24(8):930-932.

[7]周喜华.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倦怠与生存质量、自我和谐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7):1043-1045.

[8]周广亚.地方高校教师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的关系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3,40(18):3364-3366.

(收稿日期:2014-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