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劲松1秦汝丽2
1.玉溪市第三人民医院内二科,云南玉溪653100;2.玉溪市第三人民医院急诊科,云南玉溪653100
[摘要]目的观察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与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体检或就诊患者332例,肥胖组(腰围,男性≥85cm,女性≥80cm,或体重指数≥24kg/m2)198例,正常对照组134例。采用高分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量颈动脉内膜内表面至中膜外表面的厚度;测量肱动脉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结果肥胖组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0.64±0.13)mm高于正常对照组(0.60±0.10)mm;肥胖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率(6.97±3.32)低于正常对照组(10.01±2.19)。结论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作为评估肥胖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指标具有一定的临床可行性,同时也可作为肥胖症或代谢综合征药物治疗改善血管功能的评估指标。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肥胖;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中图分类号]R5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654(2014)06(b)-0117-02
Correlationanalysisoffilmthicknessinobesepatientswithcarotidarteryintimaandvascularendothelium-dependentrelaxingfunction.
LUOjingsong1QINruli2
TheThirdPeople’shospitalofYuxi,Yuxi6531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Observethefilmthicknessinthecarotidarteryintimaandvascularendothelium-dependentrelaxingfunctionofcorrelation.MethodsChooseamedicalorpatients332cases,obesitygroup198cases,134casesofnormalcontrolgroup.Usinghigh-resolutioncolordopplerultrasoundinstrumentintheinnersurfacetomeasurethecarotidintimamembranethicknessofthesurface;Measurementofbrachialarteryendothelium-dependentrelaxingfunction.ResultsObesecarotidintimainthefilmthicknessishigherthanthenormalcontrolgroup;Obesebrachialarteryendothelium-dependentrelaxingfunctionislowerthanthenormalcontrolgroup.ConclusionCarotidintimaoffilmthicknessforevaluatingobesityindexofvascularendothelium-dependentrelaxingfunctionhascertainclinicalfeasibility,atthesametimealsocanbeusedasobesityormetabolicsyndromemedicationevaluationindextoimprovebloodvesselfunction.
[Keywords]Obesepatients;Carotidarteryintima;Endothelium-dependentrelaxingfunction
[作者简介]罗劲松(1976-),男,汉族,云南省玉溪市第三人民医院,主治医师,临床内科工作,邮箱:13887751888@163.com。
国内外不少研究结果已经证实,除遗传因素外,肥胖是代谢综合征发生发展的最主要的危险因素。肥胖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受损是缺血性心脑血管疾患危险性增高的重要原因[1]。颈部血管超声检查以其无创性、检查时间短容易被患者接受。早期通过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检查评估肥胖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对于防治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有一定临床意义。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具有无创性,检查时间短,被检者依从性好的特点,以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作为评估肥胖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指标具有一定的临床可行性,同时也可作为肥胖症或代谢综合征药物治疗改善血管功能的评估指标。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1.1.1选择2012年1月—2013年6月我院体检或就诊者332例,其中男性189例,女性143例,年龄18~52岁,平均(38±8)岁,无冠心病、脑血管疾病及外周血管疾病等病史,无严重全身慢性疾病病史,肝肾功能正常,无临床大量蛋白尿。
1.1.2分组肥胖组198例,正常对照组134例,见表1。
表1实验分组(例)
1.2方法
1.2.1体格检查及生化指标检查①身高、体重测量及BMI计算:所有受试者于清晨空腹排尿后着贴身内衣裤赤足测量身高和体重,最小记录单位分别为1cm和0.1kg,分别测量3次后取平均值作为测定值。BMI按公式计算:体重(kg)/身高2(m2)计算。②腰围及臀围测量:受试者于清晨空腹,着贴身内衣裤,直立位,腹部放松,双足并拢,将皮尺固定于肋弓下缘与髂嵴连线中点的位置,水平环绕,受试者呼气时的读数记作腰围;臀围测量以股骨大转子处的水平围径进行测量;分别测量3次后取平均值为测定值。
1.2.2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测量专人操作菲力浦ATLS0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5~12MHz探头),探头长度为5cm,于右颈动脉窦下方2~3cm处寻找内膜显示清晰部位测量右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
1.2.3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检测受试者空腹8~12h,检查前至少2h不喝茶水和咖啡;仰卧,安静休息10~15min后开始超声检查;有力手臂(右利手者选右臂,左利手者选左臂)外展15度,选择肘上2~15cm范围内最直的一段(至少1cm)肱动脉,在皮肤上标记该段动脉的中心位置,整个检查期间保持同一部位测量。测量基础状态肱动脉内径(D0):连续测量3个心动周期的肱动脉舒张末期内径,取平均值,同步记录心电图,以R波判断心动周期的舒张末期;测量反应性充血时的肱动脉内径(D1):将血压计袖带缚于被测者上肢前臂远端,袖带加压至200mmHg,压闭血管(触诊挠动脉搏动消失)3min。在袖带放气前30s至放气后120s作超声检查,放气后每10s测量胧动脉舒张末期内径一次,以最大值作为反应性充血的内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率:(D1-D0)/D0×100%。
1.2.4肥胖诊断标准参考美国国家胆固醇计划成人治疗组第三次指南(NCEP-ATPⅢ)及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关于我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的建议:腰围,男性≥85cm,女性≥80cm,或体重指数≥24Kg/m2。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2.0软件包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肥胖组198例,正常对照组134例。
2.1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测量结果比较
所有受试者均接受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测量(于右颈动脉窦下方2~3cm处寻找内膜显示清晰部位测量右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经比较,正常对照组的IMT为(0.60±0.10)mm;肥胖组的IMT为(0.64±0.13)mm,P<0.05。
图1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测量结果比较
2.2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比较
正常对照组与肥胖组肱动脉基础内径无明显变化;正常对照组反应性充血介导的血管舒张幅度较肥胖组明显增加,P<0.05。
表2正常对照组与肥胖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比较
3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肥胖症的发病率明显增高。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展的加快,在短短的20多年间,曾经被认为是最瘦的人群之一的中国人迅速胖起来。2006年我国成年人肥胖率患病率为7%,体重超重患病率为23%,并且肥胖症的人群趋向于年轻化。肥胖对健康的影响极大,大量流行病学资料显示,肥胖患者发生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显著增加[2]。因此,通过简单有效的检查方法发现发现肥胖患者血管功能障碍,探索早期干预肥胖状态及伴随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异常的有效方法,对降低肥胖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作为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指标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大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表明,传统的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同样为颈动脉内膜中膜增厚的危险因素[5-11]。在本研究发现,肥胖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与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具有一定的相关性。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具有无创性,检查时间短,被检者依从性好的特点,而以肱动脉超声检查评估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耗费时间较长,被检者依从性差。因此,以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作为评估肥胖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指标具有一定的临床可行性,同时也可作为肥胖症或代谢综合征药物治疗改善血管功能的评估指标。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杜中让,袁丽娟,杨宜坤.超重高血压患者与心血管危险性的关系分析[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6(S1):73-75.
[2]吴胜志,邹慧慧,史小克,等.代谢综合征与心脑血管疾病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3(4):486-487.
[3]王娟,都鹏飞.单纯性肥胖儿童血管内皮损伤与早期干预研究进展[J].中华全科医学,2009(8):872-873.
[4]樊荣,臧益民.脂肪组织的功与过评述[J].心脏杂志,2008(3):370-371.
[5]李争,杜鸿瑶,史俊玲.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2(11):1051-1056.
[6]黄增有,方咸宏.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与冠心病的关系[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2):469-470.
[7]陈明,徐岩.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J].中华高血压杂志,2008(7):649-650.
[8]王红卫,杨潮武,李行勇,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合并代谢综合征加重血管内皮功能损害[J].中华高血压杂志,2008(8):742-744.
[9]殷玉宏,路岩,姜一农.高血压患者内皮功能相关分子与颈动脉硬化的相关性[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6(12):1057-1060.
[10]宋雪馨,姜静,沙玉兰,等.动脉硬化患者颈内膜中膜厚度及血流动力学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07(16):43-44.
[11]李晨新,董四新,苏吉量.高分辨率超声检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与血管内皮功能相关性研究[J].西藏医药杂志,2003(3):11-13.
(收稿日期:2014-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