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娴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综合科,浙江杭州 310006
[摘要] 目的 观察和探讨偏侧咀嚼习惯对于颞下颌关节的形态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通过拍摄颞下颌关节X线侧位片的方法, 测量100例于2013年1月—2014年6月就诊于我院颞下颌关节诊室的偏侧咀嚼患者的关节窝宽度、深度以及髁道斜度并询问患者颞下颌关节在张、闭嘴时出现弹响和疼痛的症状,以了解其颞下颌关节形态及功能变化。结果 100例患者中36例出现弹响(36%),56例出现疼痛(56%)。68例出现非习惯侧关节窝内骨皮质吸收变薄、髁状突功能面骨质变得不光滑、关节结节后斜面骨质变得粗糙(68%),习惯侧出现骨质改变24例占24%,比较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偏侧咀嚼患者非习惯侧与习惯侧髁道斜度、颞下颌关节窝深度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而两者间关节窝宽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偏侧咀嚼习惯影响颞下颌关节形态的同时对其功能也有影响。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 偏侧咀嚼;颞下颌关节; 功能影响
[中图分类号] R78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11(a)-0171-02
咀嚼是一项在神经的作用下,由牙齿、肌肉、关节共同作用产生的复杂的有规律的运动。一般情况下,人们同时使用两侧的牙齿或者左侧与右侧的牙齿轮替使用。偏侧咀嚼是一种口腔不良个人习惯,多是在口颌系统疾病引起疼痛的情况下偏向使用某一侧牙齿造成[1]。颞下颌关节由关节囊、关节盘、下颌骨髁突、颞骨关节面组成,周围由韧带加固。是人体内非常复杂的双侧联动的关节,兼具维持正常关节活动的稳定性和参与所需运动的活动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参与产生咀嚼、说话、咽食和各种面部表情等相关活动。偏侧咀嚼使两侧颞下颌关节运动出现不平衡, 长期发展使得颞下颌关节形态结构发生变化,进而产生功能上的影响[2]。本研究我们运用对髁道斜度、颞下颌关节窝深度和颞下颌关节窝宽度的测量方法,同时询问患者颞下颌关节在张、闭嘴时是否出现弹响和疼痛的症状,对偏侧咀嚼与颞下颌关节形态及功能变化之间的关系作出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根据既定标准选择2013年1月—2014年6月之间就诊于我院颞下颌关节诊室的偏侧咀嚼患者100例, 其中男性56例,女性44例,年龄为26~53岁,平均为43.8岁。纳入标准:①无全身系统性疾病、无颌面部肿瘤及外伤、手术史;②口内至少有27颗牙齿,牙列基本完整;③排除牙列重度磨耗,无磨牙症;④单侧咬肌丰满;⑤偏侧咀嚼史达2年以上;⑥两侧牙列经口内检查磨耗不均匀,一侧结石较多,另一侧磨耗明显。后3项满足任意2项即可[3]。
1.2方法
对所有就诊患者问诊,了解患者平时是否有颞下颌关节弹响和疼痛的症状,并加以记录。
对所有就诊患者的颞下颌关节X线侧位片按照Schullar法[4]进行检查, 然后在透明硫酸纸上钩画出颞下颌关节的轮廓图,之后确定基准点,最后画出线来。髁道斜度、颞下颌关节窝深度以及颞下颌关节窝宽度测量按照张震康[5]等的测量方法进行。其中都由同一工作人员对每位患者的关节图像描绘3次,并计算平均值;同时对髁状突有无骨质破坏增生或骨皮质吸收,关节窝、关节结节有无器质性改变等密切观察。
1.3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统计均应用SPSS 18.0 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两组间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平均数±标准差(x±s)形式表示,并以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问诊结果
通过问诊,了解到在所有100例选取的患者中,其中有36例患者出现弹响症状(36%),其中56例患者出现疼痛症状(56%),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关节骨质改变
100例患者中, 68例出现非习惯侧关节窝内骨皮质吸收变薄、髁状突功能面骨质变得不光滑、关节结节后斜面骨质变得粗糙(68%),24例习惯侧出现骨质改变(24%), 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χ2=38.97)。
2.3 习惯侧与非习惯侧关节指标比较
颞下颌关节X线侧位片检查结果显示,在所有100例患者中,偏侧咀嚼患者习惯侧与非习惯侧颞下颌关节窝深度、髁道斜度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而两者间关节窝宽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咀嚼运动是一项在神经的作用下,咀嚼肌收缩产生动力,由牙齿、肌肉、关节共同作用产生的复杂的有规律的运动。正常情况下,人们同时使用两侧的牙齿或者左侧与右侧的牙齿轮替使用。它对口颌系统正常发育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偏侧咀嚼是一种经常用单侧牙列咀嚼的口腔不良个人习惯, 多是由于口颌系统其它疾病(如失牙、牙髓和牙周问题等)导致的被动偏侧咀嚼。长期偏侧咀嚼习惯使下颌骨上牙齿中线偏向咀嚼侧偏移,同时牙弓有向咀嚼侧旋转的作用,破坏了口颌系统的平衡,进而导致颌面部左右两侧发育不对称,导致口腔系统疾病。临床上通常表现为:①面部左右两侧不对称,习惯侧咀嚼肌比较发达、磨牙有磨耗(轻重程度不定,可轻可重)并且具有良好的自洁作用;②对侧面磨耗比较轻或没有磨耗,甚至可见有牙结石附着;③患者常以颞下颌关节症状就诊[6]。根据研究结果显示,偏侧咀嚼习惯与颞下颌关节的形态和功能密切相关。为了解偏侧咀嚼对颞下颌关节的形态及功能的影响,本文通过对颞下颌关节X线侧位片进行问诊和拍摄。
颞下颌关节由关节囊、关节盘、下颌骨髁突、颞骨关节面组成,周围由韧带加固,是人体中最复杂的关节系统之一。当口颌系统为双侧对称性时,表示处于健康状态。这种双侧联动的关节既可以单独行动,但同时要受到另外一侧的影响,偏侧咀嚼使两侧颞下颌关节长期在运动方面出现不平衡,进而引起颞下颌关节结构发生改变,关节会由于长期承受超负荷而发生病变。咀嚼侧的颞下颌关节会在人们咀嚼时受到的压力比较小,相反,非咀嚼侧受到的压力比较大。这是因为两侧的颞下颌关节由于偏侧咀嚼而提供了不同的机械环境,同时也就造成了不同的组织反应,表现出来往往是非咀嚼侧形态变化显著。已经有研究表明,当压力负荷作用于某一侧后牙时,本侧在垂直方向上受到的力小于对侧,双侧关节的负荷不同可引起软骨细胞的损伤,进而影响到细胞外基质(如热休克蛋白70、硫酸化氨基葡聚糖)的合成最终造成病理性损伤。
随着人们生命的不断延续,颞下颌关节的结构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关节的形态不断地发生演变,结构发生变化了的颞下颌关节正常的生理功能就会受到影响,最终导致病理性改变,引起退行性关节病。左右双侧的髁状突会在偏侧咀嚼的长期作用下出现运动上的差别,进而使得在关节窝内的位置上髁状突发生空间上的变化。颞下颌关节骨性结构位置关系向来备受人们关注,它对于颞下颌关节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及可能涉及颞下颌关节的手术治疗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本次研究中,通过问诊,我们了解到在所有100例选取的患者中,有36例患者出现弹响症状占(36%),其中56例患者出现疼痛症状(占56%);通过影像学检查,我们了解到有68例出现非习惯侧关节窝内骨皮质吸收变薄、髁状突功能面骨质变得不光滑、关节结节后斜面骨质变得粗糙(68%),习惯侧出现骨质改变24例占24%,比较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而习惯侧与非习惯侧关节指标比较结果看,偏侧咀嚼患者习惯侧与非习惯侧颞下颌关节窝深度、髁道斜度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而两者间关节窝宽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习惯侧颞下颌关节窝会在偏侧咀嚼习惯的作用下的发生向前内方向的重塑,并且这种变化会随着偏侧咀嚼习惯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加重。这可能是由于偏侧咀嚼时,髁突的异常运动产生的作用力使颞骨关节窝产生向前的生长改建。同时颞骨在咀嚼肌的牵张力的作用下使颞骨关节窝向内的改建。Durkin等[7]也认为,咀嚼功能的改变会引起关节窝的改建。然而,目前对于偏侧咀嚼引起颞下颌关节骨性结构改建的研究较少,多见于动物实验,胡敏[8]等报道在对于小型猪一侧后牙缺失的研究中发现,双侧颞下颌关节及其周围组织都出现了明显的退行性改变,未失牙侧表现不明显而失牙侧表现明显。而Mongini实验证明,随着咬合关系的改变,髁突也会发生重新构建[9]。
总之,偏侧咀嚼习惯对颞下颌关节形态及功能有影响,值得临床在相关疾病诊治时引起注意。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姜华,王照五,刘洪臣,等.右侧偏侧咀嚼对颞下颌关节形态的影响[J].上海口腔医学,2010,19(6):607-609.
[2] 王美青,吴尧平.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诊治[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1-15.
[3] 邱蔚六.口腔颌面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321- 332.
[4] 李波,谭学新,李晓箐,等.偏侧咀嚼患者颞下颌关节形态变化研究[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08,3(1):165-166.
[5] 张震康,赵福运,孙广熙.正常成人100 侧颞下颌关节X线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1975,55(2):131-132.
[6] 王美青.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咬合病因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09,2(3):131-134.
[7] Sargeant AJ, de Haan A.Human muscle fatigue:The significanceof muscle fibre type variability studied using a micro-dissectionapproach[J].J Physiol Pharmacol,2006,57(Suppl 10):5-16.
[8] 胡敏,周继林,洪民,等.小型猪单侧牙缺失对颞下颌关节影响的组织学研究[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1996,31 (3):153-155.
[9] Da Costa N, Edgar J, Ooi PT, et al. Calcineurin differentially regulates fast myosin heavy chain genes in oxidative muscle fibre type conversion[J]. Cell Tissue Res, 2007,329(3):515-527.
(收稿日期:2014-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