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杰
科尔沁区第一人民医院输血科, 内蒙古通辽 028000
[摘要] 目的 分析我国医院输血科现行人才培养上存在的问题,探索合理且有效的输血科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评价其临床推行的可行性。方法 以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作为调研目的地,采用分层抽样的调研方法,通过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对呼和浩特市管辖范围内的10家医院(5家三级医院,5家二级医院)输血科共60名工作人员进行问卷调查。本次调研共发放调查问卷60份,回执得到有效问卷60份,有效应答率是100%。结果 60名输血科工作人员中,70%(42名)认为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存在培养观念落后的问题,66.67%(40名)认为存在培养专业的方法和内容陈旧的问题,86.67%(52名)认为实践训练环节薄弱,83.33%(50名)认为管理和激励机制欠完善,56.67%(34名)认为培养技术简单落后。结论 针对我国医院输血科现行人才培养上存在的问题,要注重对技术技能型和科研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应从明确输血科专业定位,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完善实践机制,重视实践管理,创新激励机制等方面入手,探索并制定合理的输血科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 输血科;创新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技术技能型人才;科研创新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 R19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5)01(a)-0026-02
The Pattern Exploration of Innovation talents training in Blood Transfusion Room
WANG Minjie
Horqin district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blood transfusion, Inner Mongolia tongliao 028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rrent talent training on blood transfusion of hospital, to explore a reasonable and effective blood transfusion kechuang new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evaluation of its clinical feasibility. Methods Inner Mongolia Hohhot as a study destination, using stratified sampling survey method, through the self-made general questionnaire of Hohhot within the jurisdiction of the 10 hospitals has 5 (including 5 tertiary hospital, secondary hospital transfusion branch, a total of 60 staff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 The survey of the questionnaires 60, effectively 60 questionnaires, acknowledgement effective response rate is 100%. Results 60 transfusion department staff, 70% (42) thought culture ideas behind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innovative talent training, 66.67% (40) think that training methods and contents of the old problems, a weak 86.67% (52) said the practice training, 83.33% (50) think that management and incentive mechanism is inadequate, 56.67% (34) think that simple culture techniques lag behind. Conclusions For blood transfusion of hospital of our country present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personnel training, should notice to skilled technology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 we should clear blood transfusion professional positioning, update teaching content and teaching method, improve the mechanism of the practice,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practice of management, innovation incentive mechanism and other aspects, to explore and formulate reasonable transfusion kechuang new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Key words] Blood transfusion branch; Innovative professional talents;Training mode; Explore; Technical skills;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creative talents
[作者简介] 王敏杰(1971.4-),女,内蒙古通辽人,大专学历,主管检验师,研究方向输血与检验。
虽然如今我国医疗行业整体取得了迅速的发展,但仍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如目前我国除了一部分大型医院将输血科单独设立成科之外,很多医院里的输血科都还没独立出来,隶属于检验科之中,输血科自身的专业系统管理仍未建立。对此,应建立输血科专业的管理系统,完善其管理制度,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以适应现代医院的发展。而在已设立独立输血科的医院中,输血科的日常临床工作已经趋向于成熟,但是在专业理论和技能方面却落后于实际工作,输血技术在不断向前进步(如采集和血浆置换、治疗性血液成分去除及干细胞的分离和自体输血等),为了适应其发展,应进一步改进和深化输血科的专业理论和技能素质,提高输血的科学性和安全性。而使输血科能够更好的服务于临床的关键,就在于培养创新型专业人员,特别是技能创新型人才和研究创新型人才,制定合理的输血科创新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如今在我国输血医学仍和当代医学整体发展有着很大的差距[1],没有成熟和完善的输血科创新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故探索合理且有效的模式,并评价其临床推行的可行性,对指导临床,提高输血科工作效率有着重要意义。本次调研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于2013年6月—2013年9月期间,选择呼和浩特市管辖范围内的10家医院(5家三级医院,5家二级医院)输血科共60名工作人员进行问卷调查。此60名工作人员中,男36名,女24名,年龄24~47岁,平均30.2岁,均在岗,且于输血科从事输血工作。
1.2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的调研方法,通过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对60名工作人员进行问卷调查。问卷调查的主要内容是探讨输血科在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可多选):培养观念落后、培养专业的方法和内容陈旧、实践训练环节薄弱、管理和激励机制欠完善、培养技术简单落后。本次调研共发放调查问卷60份,回执得到有效问卷60份,有效应答率是100%。
1.3统计方法
本次调研中所有数据均通过Excel表格整理统计,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
2 结果
从表1可知,60名输血科工作人员中,70%(42名)认为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存在培养观念落后的问题,66.67%(40名)认为存在培养专业的方法和内容陈旧的问题,86.67%(52名)认为实践训练环节薄弱,83.33%(50名)认为管理和激励机制欠完善,56.67%(34名)认为培养技术简单落后。
3 讨论
3.1在本此调研的60名输血科工作人员中,70%(42名)认为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存在培养观念落后的问题
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必须遵循教育的外部、内部关系规律[2]。在对高等医学院学生的教育和培养中,教学过程是教授与接受的关系,而老师是教育者,学生是被教育者这种角色关系几乎已经成为固定模式。教师在课堂中以权威自居,师生之间缺乏有效交流。同时在对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培养方向和观念落后,师生缺乏独立思考、独立实验和创新进取的精神。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应明确输血科的专业定位,树立严谨仔细踏实的工作作风,扎实专业理论基础,以培养富有创新思维的人才作为输血科专业教学工作的中心任务。培养创新型人才主要包括:技术技能创新型人才和研究创新型人才两种。
3.2 在60名输血科工作人员中,66.67%(40名)认为存在培养专业的方法和内容陈旧的问题
在对医学生的教学上,课堂教学都是长期不变的主要教学模式,课内学时占据了绝大部分,而课外辅导学时时间很少,无法满足因材施教的需要,创新型技能培训机会少之又少。同时我国人才培养被传统的学科所局限,不同院系之间很少合作,输血科及其他的专业学科等学科间的壁垒一直存在,导致输血科学生对于多学科领域的新系和项目知之甚少。此外,在临床实践中,输血科的重要作用常常被忽视,所以对于医学生关于输血专业知识的培养也相对滞后。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增加和完善教学方法。在教学方式上,增加各种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开展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教学的效果,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以增加师生的创新和科研思维。
3.3在60名输血科工作人员中,86.67%(52名)认为存在实践训练环节薄弱的问题
我国人才培养一直处于传统的模式中,重理论轻实践的规则一直存在。医学生一般只有在本科阶段的最后1年才有机会进人临床实习,而且由于实习任务重,在输血科只有1~2周的实习时间,这就导致学生只能够在极其有限的时间当中,在输血科对输血科的工作范围和配血操作步骤做初步的了解,根本没机会进行深人的学习和研究,更没法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提高。所以在临床工作中,应增加和完善教学方法。在教学方式上,增加各种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开展多种教学方法,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以增加师生的创新和科研思维。
3.4在60名输血科工作人员中,83.33%(50名)认为存在管理和激励机制欠完善的问题
不管是技术人员,还是教师和学生,都缺乏有效的管理和激励机制,导致工作人员和学生对既定的工作和知识教授缺乏热情和动力,不仅不利于工作和教学的进行,同时更不利于人员进行创新性科研项目,从而制约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所以制定和完善创新激励机制是非常重要的。科研创新工作是一项耗费精力和时间的长期活动,科研人员长期处于工作状态,容易产生疲劳和被动感。应制定和完善创新激励机制,将科研成果量化为奖励、晋升和提拔任用的重要衡量标准,拉动科研人员的工作和创新积极性,这已经成为激励科研人员的创新能力重要途径之一[4]。
3.5在60名输血科工作人员中,56.67%(34名)认为存在培养技术简单落后的问题
我们仍缺乏正规化、专业性和系统性的输血教育,此现状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甚远[5]。一方面,所编写教材内容远远跟不上现代医学的发展,相当一部分教材数年甚至数十年未经更新,这就造成学生接受陈旧知识一成不变,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另一方面,教师本身缺乏创新能力,在对学生的教学过程中,不能够给学生带去创新的思维教育,不利于创新型专业人才的培养。为此,我们应应及时更新对学生教授的教学内容,注重对学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的培养。同时应全面有序地进行课程改革,以适应新形式下对输血科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新观念。同时注重对师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增加其独立创新思考和实验的主动性。
总的来说,我国的输血医学教育,至今无系统化的教育课程体系和成熟的培养模式,输血医学也未被纳入我国高等教育的学科专业目录,与输血医学的发展和社会对输血人才的需要极不相符。李玉云[6]等对输血人才的社会需求、培养目标、社会定位、输血的法律法规等多方面进行了调研。而本次的研究则较其更加完善,增加了关于技术技能型和科研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完善实践机制和管理、创新激励机制等方面的调研与探索。在调研之结果中,何俊[7]等提出从目标定位、教学内容、教育方法、实践机制等诸多方面进行完善,与本次调研有相似之处,但本次调研更注重对创新机制等方面之探索,并基于此制定出适合我国医疗行情的输血科创新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日后如若在临床应用推广,必将极大的提高输血科的工作效率。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输血技术规程.1997:60-70.
[2] HuynhNT,FordDS,DuyenTT,etal.Jkand Mi.ⅢphenotypefrequenciesinNorth Vietnam.Immunohematol,2003,19(2):57-58.
[3] 陈艳春,杨青成.运用Intemet实现血站与储血点间信息共享的实践与体会.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版),2009(3):326-328.
[4] 倪明辉.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研究.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
[5] Chen V,Halverson G,Wasniowska K,etal.Directevidence for theexistence of Miltenbergerantigen.VoxSang,2001,80(4):230-233.
[6] 李玉云,余加宏,刘琦,等.输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中国输血杂志,2012,25(2):168-169.
[7] 何峻,唐诗,王璐,等.生物医药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创建—基于学科和专业建设.广东药学院学报,2008(4):336-338.
[8] 王文敬,李婷婷,张玲,等.输血医学专业高等教育模式的探索[J].中国输血杂志,2012(10):1100-1104.
[9] 毕晓琳,李宁,叶萍.加强输血从业人员培训,保障临床输血安全[J].中国输血杂志,2012(S1):144-145.
[10] 赵祎莉,王秀菊,刘怡伶.输血科创新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中国医学创新.2010(22):163-165.
[11] 邱太华,苏礼华.医院输血科输血医师的培养[J].中国社区医师,2013(5):370.
(收稿日期:2014-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