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岚 宋四新 徐敬端 韩新瑞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洛阳 471000
[摘要] 目的 评价湿性愈合疗法治疗慢性溃疡性伤口的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在2013年2—8月收治的60例慢性溃疡性伤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采用水胶体敷料、湿性敷料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碘伏纱条敷料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换药次数和伤口愈合时间。结果 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73.3%(P<0.05);实验组的换药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伤口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慢性溃疡性伤口的临床治疗中,湿性愈合疗法的治疗效果显著,其能有效减少换药次数,加快伤口愈合,值得予以推广应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慢性溃疡;湿性愈合疗法;换药;疗效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3(c)-0080-02
[作者简介]王岚(1975-),女,河南洛阳人,本科,主管护师,研究方向:呼吸重症,E-mail:wanglan197502@163.com。
在临床上,足部、小腿慢性溃疡是常见病,其多发于足部及小腿下部,临床症状为足部及小腿部出现深度、形状、颜色不同的浅洞,以及不规则或龛状皮肤缺损[1]。下肢足背部、胫前部的软组织不丰富,在行走、站立时易出现静脉淤血,影响局部血供,这些部位若发生溃疡、皮肤缺损,就较难愈合[2]。为评价湿性愈合疗法治疗慢性溃疡性伤口的效果,该院2013年2—8月对足部、小腿慢性溃疡性伤口患者采用了湿性愈合疗法,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在收治的60例慢性溃疡性伤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6例,女性24例,年龄在12~89岁,平均(68.2±3.6)岁,病程在2个月~3年,平均(1.0±0.8)年。其中6例为下肢静脉溃疡,8例为糖尿病足溃疡,46例为术后切口或外伤感染所致伤口不愈。伤口特点:清创后,以伤口深度、长度为标准,进行伤口分期。60例患者中,Ⅱ期18例(22处),伤口范围最小为6.6 cm×1.9 cm×0.6 cm,最大为8.5 cm×1.4 cm×0.6 cm;Ⅲ期30例(32处),伤口范围最小为13.1 cm×1.2 cm×2.1 cm,最大为11.3 cm×13.5 cm×0.7 cm,伴潜行12处,深度在1.4~4.6 cm;Ⅳ期12例(15处),伤口范围最小为7.2 cm×4.3 cm×1.2 cm,最大为13.6 cm×10.2 cm×1.9 cm,伴潜行11处,深度在2.8~5.5 cm。
随机将6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换药治疗,同时积极治疗原发病,糖尿病患者应用降血糖药物。
实验组患者:采用湿性愈合疗法。换药应用湿性敷料,对于渗液、黑色或黄色腐肉较多的伤口,应用清创术去除部分坏死组织,然后使用生理盐水、双氧水清洗伤口,用无菌纱布擦干创面,使用碘伏(0.5%)对创面边缘及周围2 cm的范围进行消毒,在创面上覆盖藻酸盐敷料,再使用泡沫敷料外盖,以吸收渗液。当创面渗液减少、坏死组织全部清除,创面全部呈红色(肉芽组织)后,在创面覆盖水胶体敷料。针对渗液较少、黑色(或黄色)结痂的伤口,在应用清创术清除坏死组织,对伤口、周围皮肤进行消毒后,使用水凝胶自溶清创清除首次清创未清理干净的坏死组织,然后在创面覆盖水胶体敷料。根据创面情况,1~7 d换1次敷料。
对照组:应用清创术清除创面的坏死组织,然后使用碘伏纱条(0.5%)覆盖创面,对于伴坑道、潜行伤口,先以碘伏纱条(0.5%)填塞伤口,再将无菌纱布覆盖在上面。对于红色肉芽伤口,使用碘伏及生理盐水分别清洗周围皮肤和创面,再覆盖凡士林纱布,将无菌纱布盖再外层。根据伤口渗液情况,每日或隔天换药。
1.3 疗效评价
治愈:创面溃疡全部愈合;有效:治疗后,溃疡感染控制情况良好;无效:治疗后,创面感染仍未得到有效控制,伤口久不愈合。治愈例数+有效例数=总有效。
1.4 统计方法
该次研究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由表1可知,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的换药次数、伤口愈合时间比较。由表2可知,实验组的换药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伤口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湿性愈合最早由Winter博士提出[3],他通过动物实验证明:与干性环境相比,伤口在湿性环境中愈合更快,愈合速度可提高2倍。继此研究后,不断出现了用于治疗伤口的各种湿性敷料,本次研究也是基于此理论,在换药治疗中应用了湿性敷料。从研究结果来看,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73.3%(P<0.05)。表明湿性愈合疗法在各期溃疡创面的治疗中,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干性敷料,该结果与相关文献[3]报道一致。
湿性愈合疗法的作用机理为:①促进坏死组织溶解。要实现创面愈合,首先必须要清除坏死组织[4]。在湿性环境中,在渗出液的水合作用下,能让坏死组织释放纤维蛋白溶酶和其他蛋白溶酶,在蛋白溶解酶的水解作用下,坏死组织会被水解、吸收,快速清除坏死组织。当足部、小腿发生慢性溃疡时,在溃疡面周围会形成大量的纤维鞘,不利于营养成分穿过,阻断了组织与血液的营养交换。纤维蛋白酶可对纤维鞘进行水解溶解,以利于组织与血液进行营养交换[5-6]。此外,蛋白溶解酶在作用过程中会产生FDP,FDP可驱使免疫蛋白聚集,提高清创效果。②湿性敷料可使创面处于低氧环境。湿性环境的形成需要使用闭合性敷料,闭合性敷料会使创面处于低氧微环境中。据研究显示[7],纤维细胞在低氧环境下生长更快,同时还会刺激巨噬细胞,使其释放大量的生长因子,加快血管形成,促进肉芽组织更快地形成,从而缩短创面愈合时间。该研究中,实验组的换药次数、愈合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湿性愈合疗法治疗溃疡创面,能有效缩短愈合时间、减少换药次数。
综上,在慢性溃疡性伤口的临床治疗中,应用湿性愈合疗法能有效减少换药次数,缩短伤口愈合时间,提高治疗有效率,是一种方便、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予以推广应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徐姝娟,李慧,方雪华.湿性愈合疗法治疗慢性小腿和足部溃疡的效果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137-138,141.
[2]徐姝娟,李慧,方雪华.湿性愈合疗法治疗糖尿病足部慢性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护理杂志,2011(2):23-25.
[3]许冬梅.湿性愈合疗法的临床应用进展[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25):22-24.
[4]崔雪玲.湿性愈合疗法治疗愈合不良伤口的临床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06(13):41-42.
[5]金献萍,蓝春晗.压疮湿性愈合疗法护理研究进展[J].医学信息,2009(10):2262-2265.
[6] 谭亚蒲,刘海燕,李小琼,等.湿性愈合疗法治疗慢性溃疡性伤口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2008,23(22):24-25.
[7] 刘龙美,谭健,刘红红,等.湿性愈合理论在压疮治疗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8):1716-1718.
(收稿日期:2013-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