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旭
长春市中心医院 神经内科,吉林长春 130000
[摘要] 目的 通过在临床上观察和使用叶酸与普伐他汀针对患颈动脉狭窄的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与纤维蛋白原(FIB)的治疗效果。 方法 收集该院接受治疗患颈动脉狭窄的患者共176例,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将患者分为叶酸组和普伐他汀组以及叶酸+普伐他汀组,分别对患者在用药以前和用药8周以后,测定血清中CRP与FIB的水平,并加以对比。 结果该三组患者治疗以前的血清FIB与CRP的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治疗以后,有明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普伐他汀组和叶酸+普伐他汀组、叶酸组和叶酸+普伐他汀组的血清FIB与CRP水平对比,存在明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叶酸组和普伐他汀组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通过使用叶酸和普伐他汀对患者进行联合干预,能够有效地降低血炎症因子CRP与FIB的水平,治疗的效果十分显著,二者药物相结合具有协同作用,效果超过单独使用叶酸或者普伐他汀药物,在临床上值得推广运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叶酸;普伐他汀;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
[中图分类号] R543.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4(a)-0102-02
脑血管疾病目前占我国疾病死亡的首位,其死亡率和致残率都很高,其中因动脉粥样硬化与动脉狭窄而引起的脑梗死患者达到70%到80%[1]。而颈动脉粥样硬化则是由于颈动脉的狭窄引起的各类脑血管疾病的非常重要的原因。最近相关研究表明,及时有效地降低血管的炎症因子,可以预防颈动脉狭窄等相关症状的发生。为通过在临床上观察和使用叶酸与普伐他汀针对患颈动脉狭窄的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与纤维蛋白原(FIB)的治疗效果,现分析2012年9月—2013年8月间该院收治的176例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颈动脉狭窄的患者共176例为研究对象,都经过DSA(即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全面检查,均被确诊属于单侧或者双侧的颈动脉狭窄。把患者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成3组,其中叶酸组患者共53例,女28例,男25例,患者的年龄在46.5~79.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3.5±9.8)岁。普伐他汀组患者共60例,女31例,男29例,患者年龄在47.5~78.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4. 5±10.2)岁。叶酸+普伐他汀组的患者共63例,女34例,男29例,患者年龄在49.6~77.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4.7±11.3)岁。
1.2治疗方法
对于该3组患者,都给予一般常规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处理措施。另外,叶酸组患者给予叶酸(5 mg)口服,晚餐前1次/d;普伐他汀组在晚餐后半小时口服普伐他汀(10 mg),1次/d;叶酸+普伐他汀组在晚餐半小时同时口服叶酸和普伐他汀,服药的时间和剂量以及次数与前两组相同。患者在持续治疗8周以后,检测血清CRP与FIB指标,在治疗期间详细观察所有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状况。
1.3统计方法
采用SPSS18.0的统计软件开展的综合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
2结果
该3组患者治疗以前的血清FIB与CRP的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治疗以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普伐他汀组和叶酸+普伐他汀组、叶酸组和叶酸+普伐他汀组的血清FIB与CRP水平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叶酸组和普伐他汀组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在颈动脉狭窄的患者中,其CRP的水平不仅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特征与形态密切相关,而且还能够有效地阻止纤维蛋白的溶解,从而导致血管的平滑肌细胞功能性障碍,结果引发FIB的产生[2]。同时,FIB因为参与人体内的炎性反应,能够反映出人体血浆高凝状态的敏感度,这也是最位常见的炎性反应的参照指标[3]。所以,有效降低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炎症因子的水平,就完全可以避免因为动脉狭窄而引起的脑血管病的发生[4]。
普伐他汀属于第三代的他汀调脂类药物,能够明显作用于多类炎性细胞以及免疫调节细胞,从而可以进一步的改善人体血管内皮的功能[5]。而药物叶酸属于种水溶性的维生素,能够经过蛋氨酸的代谢,而明显影响到神经递质与血红蛋白的快速合成。该研究中,普伐他汀组患者通过治疗以后,FIB与CRP的水平和治疗以前进行比较,没有明显性的差异,但在治疗以后,却有明显的差异。这提示使用普伐他汀药物对于血浆的炎症因子有较强的抑制功能。而叶酸组患者在治疗以后,其FIB与CRP的水平和治疗以前对比,存在明显的差异,这则证实:叶酸对于血浆中的炎症因子,能够起到降低的功能,这极有可能是和阻止了血管炎症因子的释放关系密切[6]。
该研究证明,叶酸+普伐他汀组的患者在8周内的FIB与CRP的水平和治疗以前对比,有着显著的下降;其和普伐他汀组以及叶酸组进行对比,也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差异;但是叶酸组患者和普伐他汀组患者在治疗以后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此证明:使用普伐他汀和叶酸相结合,来降低血清中的FIB与CRP的水平,效果均要高于单独使用药物普伐他汀或者单独使用叶酸的效果。而普伐他汀和叶酸联合使用,不仅可以协同来降低血清中FIB与CRP的水平,而且两者的相结合运用,在颈动脉狭窄的预防中,完全起到良好的治疗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刘恒方,杨期东,李新华,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ABCA1表达及辛伐他汀干预的影响[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7, 24(2):199
[2]邱艳,洪鹭蓉,林娟.叶酸、B族维生素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伴高同型半胧氨酸血症患者心室重构及心功能的影响[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 20(2):244
[3]A. Nabata M, Kuroki H, Ueba. C-reactive protein induces endothelial cell apoptosis and matrix metal loproteinise-9 production in human mononuclear cells: Implications for the destabilization of atherosclerotic plaque[J]. Atherosclerosis, 2008, 10(3):856-857.
[4]胡智,刘英明.普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0, 18(2):113.
[5]Han JR,Deng B,Sun J, et al. Effects of dietary medium-chain tri-glyceride on weight loss and insulin sensitivity in a group ofmode rately overweight free-living type-diabetic Chinese subjects[J]. Metabo-lism . 2007,26:2476-2482.
[6]李晓飞,倪红兵,鞠少卿,等. 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低密度脂蛋白测定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J].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 11(6):291.
(收稿日期:2013-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