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医学护理基础医学正文

不间断胸外按压在心肺复苏中的疗效探讨

  • 投稿沐子
  • 更新时间2015-09-16
  • 阅读量654次
  • 评分4
  • 69
  • 0

郑中斌

济南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山东济南 250062

[摘要] 目的 分析研究不间断胸外按压在心肺复苏中的疗效观察,以更好地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方法 选择2009年7月—2013年7月该院收治的需要进行心肺复苏的患者。A组43例患者在心肺复苏过程中使用不间断胸外按压的方法,B组12例患者给予常规心肺复苏方法,对比观察两组心肺复苏的效果。结果 A组初期恢复自主循环率更高(30.23%),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24 h生存率(23.26%)高于B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胸外按压时间中A组(8.44±1.32s)明显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使用不间断胸外按压的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心肺复苏;胸外按压;按压;不间断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5(c)-0013-02

[作者简介] 郑中斌(1980.9-),男,山东章丘人,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内科学(内分泌与代谢病)。

目前临床对心脏骤停的患者进行抢救,多采用传统的心肺复苏的方法,包括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为患者早期建立气道,早期CRP,并早期做电除颤,给予更高级的心血管生命支持[1]。在2010年心肺复苏指南[2]就提出,从心脏骤停到心肺复苏的间隔时间、心脏骤停到电除颤的间隔时间均会影响心肺复苏的成功率。为分析研究不间断胸外按压在心肺复苏中的疗效观察,以更好地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该院在2009年7月—2013年7月间心肺复苏工作中使用不间断胸外按压的方法,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收治的需要进行心肺复苏的患者55例。所有患者均明确有呼吸心跳骤停,且需要立即给予心肺复苏。

将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B两组。其中A组43例,为2010年心肺复苏指南出台后2011年1月开始采用不间断胸外按压方法的病例,男性29例,女性14例,年龄最大为93岁、最小为18岁,平均年龄为 (71.22±4.32)岁;均为ICU内患者。

B组12例,为2010年心肺复苏指南出台前给予临床常规的心肺复苏方法,男性10例,女性2例,年龄最大为77岁、最小为23岁,平均年龄为(61.86±4.13)岁;均为ICU内患者。

1.2 方法

A组患者使用不间断胸外按压的方法,在常规胸外按压的基础上,缩短胸外按压的中断时间、次数,以争取更多的抢救时间。呼叫与按压要同时进行,并注意迅速反复地进行胸外按压,频率为100次/min以上;每次中断胸外按压的时间在5 s以下;在用除颤仪除颤1次后再立即给予胸外按压;其他抢救方法对B组相同。

B组给予常规的心肺复苏方法,准确及时地判断患者心跳、呼吸停止,瞳孔散大,在呼叫后立即给予常规胸外心脏按压的方法。首先检查呼吸道梗阻,清除口鼻分泌物。然后进行胸外按压,注意按压过程中要平稳、有规律,按压与放松时间为0.6:0.4。按压频率为80~100次/min,按压深度为4~5 cm之间。胸外按压的同时给予人工呼吸、心电监护、连接电击除颤仪,并建立人工气道,给予药物治疗。

1.3 观察指标

使用心电监护仪对患者进行观察。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初期恢复自主循环率(心跳恢复,可以触及到动脉搏动30 min以上)、初期(24 h)复苏成功率(自主循环恢复、呼吸恢复、有自主呼吸动作、意识恢复)、24 h生存率,由两名医生进行观察统计,减少误差。使用秒表准确记录影响胸外按压的时间。

1.4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9.0软件包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

2 结果

A组初期恢复自主循环率、复苏成功率更高,影响胸外按压的时间更短,患者的24 h复苏成功率更高,与对照组患者的各个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3 讨论

不间断的心脏按压是在2005年版心肺复苏指南中提出的技术,要求减少中断按压时间,使心肺复苏每一步都体现出减少中断胸外按压时间。从研究结果也可以看出,在使用不间断胸外按压方法后,患者心肺复苏的成功率更高。不间断胸外按压组初期恢复自主循环率更高(30.23%),24 h生存率(23.26%)高;影响胸外按压时间(8.44±1.32s)短,各个指标与B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心脏骤停到心肺复苏的间隔时间、心脏骤停到电除颤的间隔时间长短直接地关系到患者的生存率。胸外按压能够通过增大胸内压力、直接按压心脏两方面,产生携带氧及重要物质的血流[3]。在按压胸部时,由于胸腔内普遍压力增加,就会导致胸腔压力大于颈动脉压力,并大于头动脉压力和颈静脉压力[4],这个压力差会促进血流向颈动脉流向头部,随后回流到颈静脉。而如果头部血流中断30 s以上,就可能会出现不可逆的死亡。

在按压过程中如果中断,也就是导致循环血流的停顿。进行不间断胸外按压是给予生命支持的关键。通过持续不间断的胸外按压,可以维持脑血流的灌注。通过这种胸泵的作用,可以保证机体不间断血流循环,保证动脉中的氧饱和度在60%以上[5]。且大量临床研究还认为,一旦中途短暂的停止,即使再进行胸外按压,也会导致不能立即产生充足的含氧血流[6]。

同时,心脏骤停还会导致机体出现广泛严重的缺血,尤其是对血氧需求较高的器官,包括心、脑的缺血损伤会更为严重。不但缺血会导致损伤,含氧再灌注也会导致损伤,再灌注后,自由基、微血管损伤、钙超载和白细胞等均会参与到缺血再灌注损伤中[7],可以抑制蛋白质功能,并破坏细胞膜完整性,导致器官的功能障碍。因此减少缺血再灌注十分重要。不间断胸外按压,有效地防止了反复多次的停止胸外按压,从而降低了心脏骤停几率、减少损伤次数。

胡振等[8]临床研究结果也认为:胸外按压能够通过增大胸内压力和直接按压心脏起到产生携带氧和重要物质血流的作用,给予不间断的按压就是不间断地为患者提供循环血流,其强调,无中断的按压是基本生命支持的关键。这与该研究结果一致。

在心肺复苏中使用不间断胸外按压的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救治成功率。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周文,罗群.从2010美国心肺复苏指南若干更新看胸外按压的重要性[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8):819-820.

[2] 苏倩倩,李莉.2010心肺复苏指南新观点[C]//2012北京协和急诊医学国际高峰论坛论文集.北京:北京协和医院,2012:505-508.

[3] 杨爱祥,方强,杨静,等.心电监护对心脏骤停时胸外按压复苏效果的分析[J].中国急救医学,2011,31(5):454-456.

[4] 马霄雯,闻大翔,杭燕南,等.胸外心脏按压技术的演变及机制研究进展[J].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12,33(2):134-137.

[5] 毕延萍,刘纪改,蔡卫东,等.持续胸外按压自主呼吸恢复的临床意义[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1,20(2):205-207.

[6] Zhang G,Zheng JW,Wu J, et al.An optimal closed-loop control strategy for mechanical chest compression devices: A trade-off between the risk of chest injury and the benefit of enhanced blood flow[J].Computer Methods and Programs in Biomedicine,2012,108(1):288-298.

[7] Li Y,Bisera J,Weil M, et al. An Algorithm Used for Ventricular Fibrillation Detection Without Interrupting Chest Compression[J].IEEE Transactions on Biomedical Engineering,2012,59(1):78-86.

[8] 胡振,张新超.不间断单纯胸外按压-心脑复苏新概念[C]//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第一届全国年会论文集.北京:中国医师协会急诊会,2010:567-570.

(收稿日期:2014-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