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惠苗1 杨艳秋2 马新翠1
1.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护理部,北京 102600;2.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感染管理科,北京 102600
[摘要] 目的 了解低年资护士的锐器伤的高危因素及防护现状,为制定针对性的职业防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2012年1月—2013年3月该院工作5年内的护士锐器伤的发生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调查的175名低年资护士中80%发生过锐器伤,62.29%的护士表示在为患者进行可能接触到血液或体液的操作时从不戴手套;发生锐器伤的高危环节是掰安瓿、整理使用后的锐器、双手回套针帽、治疗后拔针、操作中未对准或戳穿;75%的护士锐器伤后能够正确处理伤口;污染锐器伤的60人中73.3%的护士在受伤时未戴手套,伤后仅23.33%上报。结论 低年资护士自我防护意识淡薄、操作不熟练不规范、安全用具使用不足及上报意识差等是锐器伤的高危因素;加强对低年资护士职业防护及操作的培训,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及操作能力,提高锐器伤管理意识,完善上报系统,能有效降低锐器伤的发生。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锐器伤;低年资护士;高危因素
[中图分类号] R4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6(a)-0178-03
锐器伤(SI)是一种足以使受伤者皮肤深部出血的意外伤害,是医疗护理工作中常见的一种职业性伤害,是导致医务人员发生经血传播性疾病最主要的职业因素[1]。国内有多篇文献报道,低年资医务人员是鋭器伤的高危人群[2-5]。为了解低年资护理人员在各项操作中锐器伤的高危因素,2012年1月—2013年3月间对某二级甲等综合医院180名低年资护士进行了问卷调查,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对某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工作5年内的175名护士,在2012年1月—2013年3月锐器伤发生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纳入标准:自愿参加本次调查,在临床工作中接触锐器,工作5年内的护士。
排除标准:不愿意参加调查,工作中不接触锐器的护士。
1.2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问卷是在北京协和医院医疗锐器伤调查表结合该院临床工作情况自行设计而成,内容包括护理人员的一般资料,操作中发生锐器伤的高危环节,锐器伤后上报与处理,护理工作中的防护行为。调查表由调查者发放,采用统一指导语,匿名填写现场收回,共发放问卷180份,回收180份,有效问卷175份,回收率97.22%。
1.3统计方法
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及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使用构成比表示,进行χ2检验。
2结果
2.1护士一般资料
科室:外科59人(33.72%),内科45人(25.72%),儿科10人(5.7%),急诊19人(10.86%),重症28人((16%),手术室14人(8%)。学历:本科19人(10.9%),专科131人(75.3%),中专24人(13.8%)。
2.2锐器伤发生率
175名护士中140人(80%)发生锐器伤,60人(34.29%)被污染锐器损伤,发生锐器伤共计373人次。
2.3锐器伤发生的操作环节
掰安瓿177人次(47.45%),其次为整理使用后的锐器环节75人次(20.11%),双手针头回帽占29人次(7.77%),见表1。
2.4锐器伤后现场处理及上报
发生锐器伤的140人中105人(75%)能够正确处理伤口;被污染锐器损伤的60人中上报院感科的14(23.33%),见表2。
2.5污染锐器伤后上报现状
被污染锐器损伤的60人中14人(23.33%)在伤后上报院感科,23人(38.33%)不知需上报,23人(38.33%)知道未报,见表3。
2.6个人防护现状
被污染锐器损伤的60人中73.30%的护士在受伤时未戴手套。调查的175名护士中62.29%在日常工作中为患者注射、取血时从不戴手套; 60%的护士在配制药液时裸手掰安瓿; 26.86%护士手部皮肤破损后为患者进行操作不戴手套。见表4。
3讨论
3.1锐器伤的高危因素
3.1.1职业防护意识淡薄锐器伤是职业暴露最危险的因素,75.71%的职业暴露是由锐器所致[1]。该次调查结果显示,低年资护士锐器伤的发生率为80%,显示低年资护士是锐器伤的高危群体。有研究表明[8],如果一个被血液污染的钢针刺破一层乳胶手套或聚乙烯手套,暴露者接触的血量比未戴手套可能减少>50%。本调查显示,在调查的175名低年资护士中,62.29%的护士在为患者进行可能接触到血液或体液的操作时从不戴手套防护;被污染锐器损伤的60人中73.3%的护士在受伤时未戴手套,高于武迎宏报道的55.8%,由此看出,低年资护士是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自我防护意识却普遍低。分析原因低年资护士对标准预防概念不清楚或对标准预防的内涵理解不正确,没有意识到锐器伤带来的潜在的职业危害[7],职业防护意识淡薄是锐器伤发生的重要原因。
3.1.2操作不熟练、不规范规范的操作行为是职业安全的重要保证表1显示,治疗后拔针占锐器伤的7.24%,高于孙花子[6]报道的5.04%,操作中针头未对准或戳穿造成的锐器伤占6.43%;手术中传递器械致锐器伤占1.61%,由此看出,低年资护士操作中极易受伤,分析可能与低年资护士操作不熟练及缺乏实践经验有关。提高低年资护士护理操作水平是降低锐器伤的关键。同时本调查显示,违反操作规程是锐器伤的重要因素,该组因双手回套针帽引起的锐器伤占7.77%,高于陈火美[2]报道的4.40%,提示低年资护士在操作中存在不规范的行为,也是锐器伤的重要原因。
3.1.3安全用具配置不足正确使用安全器具是减少锐器伤的重要途径。本调查显示整理使用过的锐器占20.11%,明显高于武迎宏[5]报道的8.3%,说明在该院污染锐器二次处理或与其它物品混放的现象普遍存在。科室管理者为了节约开支未配置足够的锐器盒,护士在操作后不能将锐器立即放人锐器盒中,需回到处置室二次整理,增加了护士锐器伤的危险性。提示管理者应正确理解标准预防的内涵,为护士提供安全的操作环境,对预防锐器伤的发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1.4锐器伤后上报意识有待提高表2显示,发生锐器伤后75%的护士能够现场正确处理伤口;被污染锐器损伤的60人中,14人(23.33%)能够及时上报院感科,高于林凯等[2]的报道结果,分析近两年该院加大对锐器伤的管理取得很大效果;但仍有76.67%的护士在锐器伤后未上报,其中一半是知道需上报却未上报。提示低年资护士在锐器伤后比较重视伤口处理,而锐器伤后上报意识差。
3.2对策
3.2.1持续强化教育培训提高防护意识。有研究表明[9]定期进行职业防护培训及严格执行全面性防护措施,可防止﹥30%的针刺伤发生。职业防护意识淡薄是造成医务人员锐器伤的重要因素[1],提示提高低年资护士职业防护意识对降低锐器伤具有重要意义。建议管理者采取形式多样的培训方式,如专题讲座、现场演示锐器伤后处理流程、将标准防护或防范锐器伤的内容做成各种形式的图片、案例反馈等多种方式提高培训效果,使每名护士正确掌握标准预防的概念、内容以及锐器伤的潜在危害,提高职业防护意识及依从性,有效预防锐器伤的发生。
3.2.2规范操作程序提高操作能力严格执行操作程序是降低锐器伤的重要环节,管理者应不断规范操作中锐器的操作程序,加强对高危环节的管理,如掰安瓿时垫纱布;操作后鋭器立即处理;有可能接触到患者血液、体液的操作应带手套;对易发生锐器伤的环节进行流程再造等,规范锐器安全操作,避免锐器伤的发生。应加强对低年资护士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提高操作中的应变能力,避免因在实践操作中的不熟练而造成损伤。
3.2.3提高锐器伤管理意识完善上报体系。医院进一步加强锐器伤的管理,完善锐器伤上报体系,提高护士上报意识,对上报案例及时进行分析,得到锐器伤的高危因素,及时反馈信息,为锐器伤管理提供依据。同时医院管理者应重点加强科室管理者对锐器伤管理意识的提高及依从性,提高充足的安全用具,为护士提高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加大对锐器规范使用的督查力度,特别是操作中的易发生锐器伤的重点环节,及时纠正不规范的行为,并做为考核的重要内容,提高依从性,降低锐器伤的发生。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李敬华.中医医院急诊室医护人员锐器伤后报告及处理的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2):402-404.
[2]林凯,叶金明,钟既宁,等.综合医院医护人员锐器伤调查与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23):5325-5327.
[3]武迎宏,郭沈,刘坤,等.北京地区医护人员锐器伤现况及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7):1132-1134.
[4]王一瑶,王海燕,邓玉,等.临床护理人员鋭器伤现状调查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16(22):3576-3578.
[5]何金爱,王婕玲,张顺珠.医务人员锐器伤报告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2):2508-2509.
[6]孙花子,刘颖. 临床护士发生锐器伤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7):1398-1399.
[7]王伟丽,王书会,邓玉,等.临床护理人员锐器伤发生环节与受伤部位探讨[J].护理学杂志,2012,27(4):12-14.
[8]吴孟芳.实施有效干预降低针刺伤发生[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9):1115.
[9]金小慧,余继芳,石娜. 分离输液针头导致针刺伤原因分析与预防[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12):1742-1744.
(收稿日期:2014-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