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标1 张俊玲2
1.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防治科,山东淄博 255100;2.山东省淄博市中心医院妇产科,山东淄博 255000
[摘要] 目的 对婚检人群艾滋病性病知识的干预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方法 随机抽取在该市某妇幼保健院进行婚前健康检查的1 680名男女进行艾滋病性病知识的宣传干预,并在干预前后对其进行问卷调查,通过调查结果分析和探讨艾滋病性病干预对该婚检人群艾滋病性病预防知识的态度和影响。 结果 该人群的艾滋病知识水平较低,知识正确率平均为59.65%,干预之后为88.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知识的主要来源是大众媒体;在个别传播途径以及其他非传播途径方面的认识比较模糊,在干预后均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干预后研究对象对艾滋病性病人群的态度有了显著的改变。结论 充分发挥妇幼保健系统在婚检和婚前教育方面的优势,对婚检人群进行预防艾滋病性病的宣传和干预,操作简便,干预效果显著,对于控制艾滋病性病的流行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建议推广应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婚检;艾滋病性病;干预;效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 R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6(a)-0142-02
艾滋病性病在中国开始从暗娼、静脉吸毒者等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流行和传播,进入了快速增长期,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抑制,可能会出现大规模流行。目前在世界范围内还没有专门针对并具有有效性的艾滋病性病治疗药物,也没有相关方面的预防疫苗。艾滋病性病的传播主要是与个人的生活方式以及行为观念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HIV感染发生的主要年龄是20~30岁左右的中青年人群[1-2],加强对于该人群的艾滋病性病基础知识的教育对于预防和控制艾滋病性病的流行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4月间某妇幼保健院进行婚前健康检查的1 680名男女进行艾滋病性病知识的宣传干预,并在干预前后对其进行问卷调查,通过调查结果分析和探讨艾滋病性病干预对该婚检人群艾滋病性病预防知识的态度和影响。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在该市某妇幼保健院进行婚前健康检查的1 680名男女,年龄22~58岁,95.6%(1 606名)年龄在22~32之间,其他的年龄分布在33~58岁范围内,文化程度具有普遍性,初中学历、高中学历、职专学历、大专学历、本科学历等,职业具有多样性,其中工人所占比例较大为35.83%,其他主要有公司白领、办公人员、销售人员、经理主管等。干预前后的有效问卷共有1 680份,干预前共712人,其中男性355人,女性357人,干预后共968人,男性486人,女性482人。干预前后两组人群在年龄、性别等人口学特征上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干预的内容进行艾滋病性病知识的宣传干预,干预内容主要包括我国规定上报的性病种类;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态度;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以及预防措施;优生优育的有关知识;艾滋病性知识的获取来源;能够接受的艾滋病性病教育方式,等方面。
1.2.2干预方法干预方法主要包括咨询、专家讲座、播放VCD、宣传资料以及小品表演等方式。
1.2.3问卷设计调查根据干预内容的需要以及有关文献和预调查结果,自行设计调查问卷,由经过统一培训、熟悉干预内容的专业人员,在干预前后对所有研究对象就同一问卷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我国规定上报的性病种类、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以及预防措施、对待艾滋病感染者的态度、优生优育的有关知识以及艾滋病性病知识的获取来源等,问卷以回答正确与否进行评分。调查采取不记名独立填写的方式,当场填写并回收。
1.3 统计方法
对所有调查所得的资料进行审核和整理,将有效的调查问卷整理的结果输入计算机,采用SPSS for windows 6.0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性态度以及性行为比较
在调查人群中,有57.4%的男性表示接触过黄色录像或者刊物,女性只有29.8%表示接触过;70.4%的男性表示不赞成性自由,83.6%的女性表示不赞成性自由,在干预之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艾滋病性病知识来源统计结果
婚检人群中,有87.4%的人表示有从广播、电视、录像、影碟获得这方面的知识,有69.3%的人表示有从杂志、报纸、书籍获得这方面的知识,有36.7%的人表示有通过上网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只有7.6%的人表示有参与这方面的讲座和课堂教育,有32.6%的人会与朋友和同事进行这方面的交流和沟通。
2.3性病艾滋病知识平均分差异比较
在干预前的调查中,平均知识均分为59.65分,干预之后为88.73分,经统计学处理之后得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艾滋病性病知识干预之后,该婚检人群在性病的认知水平方面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2.4干预前后对待艾滋病性病人群的态度比较
干预前,婚检人群对于艾滋病性病人群带有恐惧感,34.65%表示不敢与他们有任何方面的接触,在干预后,婚检人群对于艾滋病性病人群的态度有了明显的改变,71.43%表示不用隔离艾滋病性病感染者,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与艾滋病性病人群进行安全距离的接触、沟通和交流,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5干预前后对艾滋病的态度比较
干预前,婚检人群中有73.45%表示婚检应该进行艾滋病毒抗体的检测,干预后,这个比例上升到92.64%,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婚检人群中有35.34%表示不会向社会公开艾滋病性病抗体的检测结果,干预后,这个比例上升到83.78%,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6干预前后艾滋病性病知识问卷答题正确率比较
由调查结果可知,干预前,研究对象的婚检人群对于艾滋病性病相关知识的了解在艾滋病基本概念性的知识、有效的预防措施以及其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等方面认识清楚,而在共用剃须刀、吸毒、同性恋、性滥交等传播途径以及蚊虫叮咬、共用马桶、一起游泳等非传播途径方面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在干预后婚检人群各方面的知识均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其中干预前认识模糊的传播途径和非传播途径的效果最为显著。见表2。
3讨论
经研究表明,该组婚检人群对艾滋病性病的基础认知水平不高,这可能与研究对象中工人所占比例较大的原因有关;大多数婚检人群对于艾滋病性病的还是比较关注的,他们获得这方面知识的主要途径是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大众媒体,获取知识的途径具有片面性。非传播途径报道不够全面,可能会对研究对象对艾滋病性病的认知产生误导性影响;婚检人群对于蚊虫叮咬、共用坐便器、共用游泳池等非传播途径方面的认识不够清楚,一方面在内心扩大了对艾滋病危害性的认识,另一方面缺乏具有系统性的艾滋病方面的教育和普及,这使他们在与艾滋病性病人群接触的时候产生一些不必要的恐慌,这是造成社会上普遍存在“恐艾症”的主要原因[3]。
该研究认为,婚检人群中的男女双方同时接受教育并达成默契和共识,这能够使他们更加深刻的认识到艾滋病性病对于社会和家庭产生的危害性,积极的促进男女双方在婚姻、家庭以及性道德观上树立健康的认识,使他们产生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4-5]。在教育方式上,大多数人喜欢从广播、电视、报刊等大众媒体获得艾滋病性病知识教育,这充分说明其在预防和控制艾滋病反面的重要作用,在以后的工作中,健康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的利用这个优势,通过与大众媒体做好知识教育和普及等各方面的沟通,加强对普通人群进行艾滋病性病知识的普及工作[6]。另外,调查结果显示,婚检人群对于艾滋病的预防和非传播途径方面的认识不足,在开展艾滋病性病知识的教育中,要将这种疾病的预防措施和非传播途径作为教育的重点,使他们能够正确的认识艾滋病性病的传播,避免不必要的恐慌;充分发挥妇幼保健系统在婚检和婚前教育方面的优势,对婚检人群进行预防艾滋病性病的宣传和干预,操作简便,干预效果显著,对于控制艾滋病性病的流行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建议推广应用[7-8]。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杭标.扬州市邗江区免费婚前医学检查现状与思考[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3(9):345-346.
[2]郭欢,韩晓霞,秦润花,等.兰州市685对免费孕前优生检查情况分析[J].中国优生优育,2013(5):74-75.
[3]金晓春.对 938 例育龄女性孕前优生检测结果的分析[J].求医问药,2012(4):56-57.
[4]于红,谭欣.流动人口非意愿妊娠终止术后有效避孕方法落实相关因素分析[J].河北医药,2013(16):45-48.
[5]詹光荣.孕前计生优生健康检查的结果分析[J].求医问药,2013(8下半月):583-584.
[6]黄星,孙乔,张枭,等.上海市浦东新区MSM人群安全套使用及性行为特征分析[J].职业与健康,2013(17):853-854.
[7]张雅娟,卫晓丽,马超锋,等.西安市强制戒毒人员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估[J].实用预防医学,2009(4):468-469.
[8]张雅娟,卫晓丽,马超锋,等.西安市强制戒毒人员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估[J].实用预防医学,2009(4):54-55
(收稿日期:2014-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