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医学护理基础医学正文

自血疗法联合盐酸依匹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探讨

  • 投稿Smar
  • 更新时间2015-09-16
  • 阅读量368次
  • 评分4
  • 15
  • 0

高敏坚 黄成川 罗颖兴

东莞大岭山人民医院,广东东莞 523000

[摘要] 目的 探讨和分析对慢性荨麻疹患者采取自血疗法联合盐酸依匹斯汀治疗的临床疗效及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3月皮肤科及中医科门诊收集6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口服盐酸依匹斯汀治疗,观察组在行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同时给予自血疗法,即抽取患者自身静脉血,并注入相应穴位中,3 d/次,10次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治疗1个月;记录瘙痒程度(VAS评定)、风团直径及数量等(4级评定法)变化情况,同时观察治疗前后血清总IgE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对照组治疗前血清总IgE水平依次为(565.65±110.79)IU/mL、(561.77±109.48)IU/mL,治疗后依次为(328.53±81.19)IU/mL、406.49±83.38)IU/mL,治疗前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治疗有效率为93.3%,较对照组73.3%显著性高,两组间该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荨麻疹采取自血疗法联合盐酸依匹斯汀治疗,疗效显著,能明显降低血清IgE水平,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这对改善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提升有积极意义,可在临床上推广。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慢性荨麻疹;自血疗法;盐酸依匹斯汀;疗效

[中图分类号] R725.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8(b)-0095-03

慢性荨麻疹在临床上其发病率较高,病因比较复杂,西药治疗有效,但停药后易复发,因此慢性荨麻疹的治疗是临床医师面临的一个很棘手的问题[1]。而自血疗法作为中医针刺治疗的一种特殊形式以副作用小、疗效持久显示出一定的优势。基于此,为分析自血疗法联合盐酸依匹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选取该院2013年10月—2014年3月间收治的6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两种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3月大岭山医院皮肤科、中医科门诊就诊慢性荨麻疹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所选取对象均符合吴志华所编《皮肤性病学》中关于慢性荨麻疹的诊断标准[2];将上述选取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观察组男女比例19:11,年龄范围(19~56)岁,平均(32.72±2.17)岁,病程7周~2年,平均(7.61±1.34)月;对照组男女比例17:13,年龄范围(18~59)岁,平均(33.52±2.88)岁,病程5周~2年,平均(6.33±1.29)月。

1.2 排除标准

①排除就诊前一周接受抗组胺药、免疫调节剂或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患者;②排除合并严重心、肝、肺等脏器器质性疾病患者;③排除妊娠期、哺乳期患者;④排除人工荨麻疹等其他类型荨麻疹的患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口服盐酸依匹斯汀(国字:H20055057),20 mg/次,qd;观察组30例,采取自血疗法联合盐酸依匹斯汀治疗,盐酸依匹斯汀口服剂量同对照组,同时抽取患者的肘部静脉血4 mL,自血疗法参考 [3] 制定,即:无菌条件下抽取病人自身静脉血4 mL,摇匀,后迅速穴位注射1 mL,分别于风热型取双侧足三里、外关,风寒型取双侧足三里、曲池,血虚受风型取双侧血海、曲池,3 d 1次,10次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治疗1个月。

1.4 观察指标

治疗前与治疗1个月后分别空腹抽取患者静脉血3 mL,于2 h内 以4 000 r/min离心10 min后取血清置于-20 °C冰箱保存;酶联免疫(ELISA)法检测血清IgE水平,试剂盒购自Backman公司,检测步骤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总IgE水平的变化情况。治疗前后采取100 mmVAS(视觉模拟标尺法)对两组患者瘙痒程度评分:0分,25~50 mm,无瘙痒感;1分,26~50 mm,瘙痒程度轻;2分,51~75 mm,瘙痒程度适中,但处于能忍受范围内;3分,76~100 mm,瘙痒程度重,完全不能忍受,且伴随烦躁感;按4级评分法记录风团大小、数目及持续时间;见表1。

1.5 疗效判断标准

根据临床症状评分下降指数评价疗效,即:评分下降指数=(治疗前总评分—治疗后总评分)/治疗前总评分×100%。痊愈:临床症状评分下降指数90%以上者;显效:临床症状评分下降指数60%~90%者;有效:临床症状评分下降指数20%~59%者;无效:临床症状评分下降指数<20%者。总有效率=痊愈+显效。

1.6 统计方法

采取SPSS19.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采取(x±s)和(%)表示,行t检验和χ2检验。

2 结果

2.1 症状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瘙痒等症状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观察组各项症状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见表1。

2.2 血清IgE变化水平对比

治疗前,血清IgE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后,观察组血清IgE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见表2。

2.3 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30例患者总治疗有效率为100.0%,较对照组73.3%明显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粘膜、血管反应性疾病,表现为时隐时现的瘙痒性风团。病程<6周者,为急性荨麻疹;病程超过6周者,为慢性荨麻疹[3]。该研究选取对象,均为慢性荨麻疹患者,慢性荨麻疹在临床上发病率较高,发病原因较复杂,有研究显示,IgE因子在荨麻疹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4],其会对皮肤粘膜组织造成刺激,导致组织细胞合成并分泌多巴胺,进而促使相关炎症性介质释放,如血小板活化因子、前列腺素、白三烯等,进而引发血管、粘膜及皮肤之间的炎症性反应。

慢性荨麻疹的临床治疗较为棘手,西药治疗主要以抗组胺药物为主,盐酸依匹斯汀作为第二代组织抗胺药,其能有效抑制白三烯、血小板活化因子等炎症介质分泌,这对减轻皮肤组织抗免疫反应及炎症有积极的作用[5];有研究报道显示,对慢性荨麻疹患者采取依匹斯汀治疗,其临床疗效较西替利嗪显著[6];另外,韩婷梅的研究报道也证实了这一点[7]。

从祖国中医的角度上看,荨麻疹的辩证分型依据病因病机的变化而呈现多异性变化,很难总结出单一性方法陈述;常规治疗方法主要以清热凉血、温经散寒、疏肝健脾祛湿等方案为主;该研究中自血疗法作为一种较为特殊的中医针刺治疗,其不良反应轻、疗效持久,能有效减轻皮肤炎症性反应,目前关于自血疗法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有研究显示其可能与自体血刺激机体,增加免疫耐受性有一定联系;自血疗法应用于临床的报告较为多见,如苏红报道显示,对慢性荨麻疹患者采取自血疗法联合复方草酸苷治疗,其临床疗效明显较西药综合治疗显著[8]。该研究分析,通过对观察组30例患者采取自血疗法联合盐酸依匹斯汀治疗,其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其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3.3%,而对照组仅为73.3%;同时症状改善情况也显著性优于对照组:疗后瘙痒评分(0.82±0.32)分,风团数目(0.96±0.19)个,风团直径(0.76±0.37)mm,风团持续时间(0.43±0.24)min,较对照组(1.96±0.44)分、(2.02±0.34)个、(1.99±0.39)mm和(1.56±0.38)min优势显著,这说明该联合治疗方案对促进慢性荨麻疹患者预后改善有积极意义;另外,该还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gE变化幅度进行研究,发现观察组该指标水平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显著,疗后血清IgE水平下降至(328.53±81.19)IU/mL,远低于对照组(406.49±83.38)IU/mL,这说明IgE可做为慢性荨麻疹临床疗效的判断标准之一,这也与上述论证相符合,而吴国志的报道也证实了这一点[9]。

综上,对慢性荨麻疹患者采取自血疗法联合盐酸依匹斯汀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利于患者症状改善及IgE水平降低,可在临床上推广。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黄艳春,龚丽萍,杨美平,等.润燥止痒胶囊联合盐酸依匹斯汀胶囊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荨麻疹的疗效观察[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1,25(11):913-915,918.

[2] 吴志华.皮肤科治疗学[M].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82.

[3] 陈云龙,陈文峰,林阿丰,等.自血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及对B淋巴细胞的影响[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12,29(3):61-62.

[4] 王彦芳,李克楠. 依匹斯汀联合肤痒颗粒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24):2974.

[5] 冯会兰,唐世清.依匹斯汀与西替利嗪联合雷尼替丁治疗老年慢性荨麻疹疗效比较[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4,33(1):77-78.

[6] 李玲玲,张玉杰,尹利莎,等.白介素25、33在慢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意义[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4,47(4):284-286.

[7] 韩婷梅.依匹斯汀治疗荨麻疹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学,2012,7(28):120.

[8] 苏红,黄宇平,刘建. 自血疗法联合复方甘草酸苷及地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23(6):854.

[9] 吴志国.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分析[J].中医中药,2012,10(27):604.

(收稿日期:2014-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