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医学护理基础医学正文

输血疗效评价量化分析在输血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 投稿沐子
  • 更新时间2015-09-16
  • 阅读量803次
  • 评分4
  • 27
  • 0

云富斌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输血科,云南昆明 650032

[摘要] 目的 采用可量化实验室指标对临床科室用血的科学性、合理性及有效性作出评价分析,并为输血管理提供评价依据。方法 选取2011年5月—2013年5月在该院的输血病例800例,对其输血前后的相关指征进行监测,并回顾性分析其输血病历、评价输血效果,对比采用量化分析评价管理前后的临床合理用血情况。结果 执行无输血疗效评价前,330例无效输注95例(27.3%);执行后,470例无效输注55例(11.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输血疗效评价量化分析应用于输血管理,能够促进临床合理用血,提高输血管理的有效性、及时性。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输血疗效评价;量化分析;输血管理;合理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8(c)-0080-02

[作者简介] 云富斌(1969-),男,云南昆明人,本科,主管检验师,主要从事输血工作。

输血作为临床的诊疗措施之一,必须做到安全、有效。若输血达不到预期效果,则失去了意义。为了进一步了解临床输血疗效,选取该院2011年5月—2013年5月间输血病例800例,采用可量化疗效评价对临床用血的科学性、合理性及有效性进行了分析,并对无效输注原因进行了探讨,有效提高了输血有效率,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该院的输血病例800例。该组患者中,男560例,女240例;年龄范围18~45岁,平均年龄(25.3±2.3)岁。全部患者均符合输血指征,输血申请单填写完整、规范,达到输血标准[1]。

1.2 选用的试剂、仪器

血常规检查采用Sysmex生产的XE-500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进行;采用法国生产的stago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对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APPT)进行检测。所有试剂均为仪器厂家提供的配套试剂,各个项目检测前均完成了室内质控检测,质评效果全部位于优秀范畴。

1.3 方法

对红细胞、血浆类等进行疗效评价,然后综合这几种小指标的疗效评价,对内外科量化分析管理前后的总的效果进行对比。以输血申请单、申请血液品种及使用时间为依据,对病例进行分类、排序,可分为红细胞类(含全血)、血浆类(含冷沉淀)、血小板类。同时,再以《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为依据对本次实验的输血效果评价分析程序进行制定,并根据输血品种不同进行相应的疗效评定[2]。

1.3.1 血小板类的疗效评价 输注后1 h与24 h,对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查,比较输血前后的血小板(PLT)计数。治疗性血小板输注有效的判断:临床表现得到改善、止血效果良好或显著;血小板计数升高程度则是评价其疗效的参考依据[3]。预防性血小板输注有效的判断:以输注1 h与24 h的血小板计数为参考依据。若输注后1 h的血小板计数明显升高,但24 h的血小板计数则出现急剧下降,说明血小板被消耗或破坏,输注无效;血小板计数升高指数用CCI表示,血小板回收率用PPR表示,若输注后1 h CCI>10,则表示输注有效;若输注后24 h CCI>7.5,输注有效;输注1 h PPR低于30%或24 h PPR低于20%,血小板输注大多无效[4]。

1.3.2 血浆类的疗效评价 输注后24 h,对患者进行凝血四项检查,比较输血前后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的变化情况[5]。输注新鲜冰冻血浆主要是为了补充凝血因子,进而起到止血作用。血浆输注有效的判断:临床表现及凝血全套时间均得到有效改善,凝血酶原时间或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低于正常对照值1.5倍[6]。除了可以治疗甲型血友病及血管性血友病外,新鲜冰冻血浆还可作为纤维蛋白原的补充源。正常血浆纤维蛋白原的浓度<2~4 g/L,在受到多种原因影响而发生凝血障碍时,尤其是纤溶,纤维蛋白原浓度如果<1 g/L,应立即输注8~10单位的冷沉淀,即可补充2 g左右的纤维蛋白。

1.3.3 红细胞类的疗效评价 输注后72 h内,对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查,对比其输血前后血红蛋白(Hb)浓度及红细胞计数的变化情况。从理论上讲,1U(即200 mL)全血或红细胞制品,输注给血容量为4 L的患者,输入的红细胞中,约20%滞留于肝脾组织,剩下部分则全部进入到循环血液,此时患者血红蛋白则大约升高5 g/L(即20 g/L)[7]。

1.4 统计评价

对病历中输血后在有效时间内的实验检查结果和输血有效理论值进行对比,判断两者是否相符。若符合,则表示输血有效,反之则无效。对于不符合者,既要做好记录,也要及时告知临床主管医生,并进一步了解其症状有无改善,若有改善,则表示输血有效;改善不明显或无任何改善,则表示无效[8]。对该次实验中的无效分数进行统计,并和临床共同分析无效原因,并对各临床科室与医务人员输血效果有效率进行记录、统计、分析,将全部报告上报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0.0软件包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内外科系统输血疗效评价统计情况

在该次研究中,输血前共800例病例具备输血指征,370例为内科病例,约占46.3%;430例外科病例,约占53.8%。实行量化分析管理后,内外科的输血疗效均较之前有了显著变化,见表1。

2.2 量化分析管理前后的效果对比

实行输血疗效评价后,470例输血病例中,仅有55例无效输注,约占11.7%,与实行前比较,输注有效率上升了15.6%,见表2。

3 讨论

现阶段,临床还无法确保血液绝对安全,而国际上对临床输血适应证标准引入日趋严格。卫生部已于2012年8月1日废止了《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故各医疗机构也逐步推行成分用血,减少全血不规范使用事件。之后,《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正式施行,提高了对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与监督管理的要求。鉴于此,该院输血科对输血申请单的审核更加严格,严把输血指征关,并在院内全面实施了输血疗效评价量化分析等措施,以促进输血管理的有效性。

从表1可看出,实行输血疗效评价量化分析管理后,内科输注有效率高达86.3%,较之前的73.3%提高了13%;外科输注有效率高达90.0%,较之前的72.2%提高了17.8%;总输注率有效率为88.3%,较之前的72.7%提高了15.6%。综合来看,实行输血疗效评价量化分析管理后,对提高输血输注有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曾有报道[8]指出,对医院内外科输血情况进行输血疗效评价量化分析管理后,内科输注有效率可高达85.2%,外科输注有效率可达86.3%,总输注有效率可高达85.4%。该次结果与文献报道基本无异,甚至各个指标均略优于文献观点,这不排除与该次选取病例数量有关。由此可见,在医院建立可行性高、考核方便的输血疗效评价机制,能够促进临床输血的科学化管理,提高临床用血的合理性、科学性与有效性。

在表1中,不管是评价管理前或评价管理后,内外科室系统间的输注有效率基本相差不大,但我院还是与各临床医生进行了沟通,对输注无效的原因进行了具体分析。结果发现,内科系统无效输注的原因主要是长期输血者的家人未进行检查或反复输血,导致迟发型溶血反应与免疫因素的血小板输注无效。外科系统主要是由于病人出院或急诊用血等,未能及时送检相关的检查项目,也未能按时进行疗效评价。为此,该院定期统计与分析各科室输血疗效评价,并及时上报统计分析结果给输血管理部门,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改进,大大提高了输血监管部门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临床合理用血是为了使真正需要输血的病人得到血液供给。在输注与治疗期间,必须及时对相应指标进行检测。在输血管理中采用输血疗效评价量化分析的方法,能够提高临床合理用血的有效率,对临床输血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黄原,周卫东,潘明亮,等.输血疗效评价量化分析在输血管理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3,26(8):167.

[2] 张普山,叶汉深,钟彩霞.全程管理的临床输血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J].中国输血杂志,2013,26(7):677-678.

[3] 谭斌,工立新,张雄石,等.利用实验室信息系统加强输血科管理[J].华西医学,2010,25(7):1352-1354.

[4] 陈兴智,许建荣.医院临床输血质量管理及输血资质评审现状与对策[J].临床血液学杂志,2013,26(10):735-737.

[5] 李喜莹,赵维齐,赵国华.完善输血科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及应用[J].北京医学,2010,32(8):684-685.

[6] 孙定河.3460例临床用血的科学合理性分析.现代实用医学,2010,22(4):405.

[7] 舒象武,李碧娟.输血科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和应用[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0,12(2):183-185.

[8] 黄建石,魏亚明,胡永红.输血申请与输血病历评估体系建立及其用于临床合理用血评价探讨[J].中国输血杂志,2012,25(10):1059-1062.

(收稿日期:2014-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