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卫 东海县人民医院
摘 要:目的:讨论经皮椎弓根钉微创手术与常规开放内固定手术在脊柱骨折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及对康复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35例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17例和观察组18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开放内固定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经皮椎弓根钉微创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及手术前后的脊柱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椎体前缘相对高度、Cobb角、疼痛评分、ASIA等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脊柱相关情况均发生了明显变化,但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ASIA等级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弓根钉微创手术是临床治疗脊柱骨折的一种有效手段,与常规开放内固定手术相比,经皮椎弓根钉微创手术的应用能够有效减轻术后影响,缩短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有效改善其脊柱功能。
关键词:经皮椎弓根钉;微创手术;开放内固定手术;脊柱骨折;
近几年来,脊柱骨折等骨科多发性骨损伤疾病的发生风险不断上升。据相关研究资料指出,脊柱骨折是骨科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创伤,其患病率占全身骨折的5%~6%,且主要以胸腰段骨折为主,其次为颈椎或腰椎[1]。脊柱骨折的发生不仅会损伤患者的脊髓和神经,而且会对患者的其他脏器造成一定损伤,在严重损害其日常生活和身心健康的同时,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以往临床对于脊柱骨折的治疗主要以开放内固定手术为主,但祝乃强等[2]学者认为,开放内固定手术对患者机体造成的创伤相对较大,既会影响其神经功能,又具有较高的术后并发症风险。因此,为脊柱骨折患者提供康复效果优良的治疗手段已经成为临床讨论较多的话题之一。目前,微创外科手术在临床上的应用越发广泛,对脊柱骨折患者开展经皮椎弓根钉微创手术治疗可促使患者尽早开展下床活动,提高患者的康复速度及预后质量,而且能够避免因长期卧床造成的不良反应,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风险。基于此,本研究选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35例脊柱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经皮椎弓根钉微创手术治疗脊柱骨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35例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17例和观察组18例。对照组男性10例,女性7例;年龄21~73岁,平均年龄(43.09±7.12)岁;骨折原因:6例交通事故伤,8例摔伤,3例其他。观察组男性11例,女性7例;年龄22~74岁,平均年龄(43.11±7.08)岁;骨折原因:7例交通事故伤,9例摔伤,2例其他。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符合影像学检查对于脊柱骨折诊断的相关标准[3]。(2)患者具备手术治疗指征。(3)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神经根受损、脊柱不稳定等现象。(4)患者和家属知情并主动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1)合并多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2)手术耐受性不足者。(3)临床资料缺失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开放内固定手术治疗。术前,通过计算机断层扫描术(CT)或磁共振成像(MRI)等影像学检查确定患者的骨折情况,然后经气管插管对患者实施全身麻醉操作,协助其保持俯卧位,并接受手术治疗。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利用X线确认具体的受损部位,在脊柱后侧的正中部位行常规手术切口,逐层切开患者受损的脊柱部分,充分暴露其伤处。在患者的骨折两端妥善植入椎弓根钉,借助连接棒安装并固定其连接杆。完成手术后,取适量生理盐水冲洗患者的术口,紧接着置放引流管,在依次缝合手术切口的基础上,还应给予患者术后抗感染治疗。
观察组患者实施经皮椎弓根钉微创手术治疗。术前的准备及麻醉操作方法均与对照组基本一致。利用影像学检查明确患者受伤脊椎的位置,并及时进行标记;借助经皮椎弓根钉予以定点,然后在定点位置做手术切口,长约1.5 cm,常规插入定位导针,沿该导针按顺序放入扩张管,妥善固定通道管,经X线透视确认位置,并拧入椎弓根钉。对脊柱骨折端进行复位,利用固定棒进行固定。完成手术后,取适量生理盐水冲洗患者的术口,紧接着置放引流管,在依次缝合手术切口的基础上,还应给予患者术后抗感染治疗。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时间。(2)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前后椎体前缘相对高度、Cobb角,医护人员应借助影像学技术观察两组患者的椎体前缘相对高度、Cobb角等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并予以详细记录。(3)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分。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两组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评估[4]。评分范围为0~10分,评分越高说明患者的疼痛程度越剧烈。(4)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应合理利用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神经功能分级标准[5]进行评分。等级越高说明患者的感觉和运动功能恢复情况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1)P<0.05。
2.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脊柱情况比较
术前,两组患者椎体前缘相对高度、Cobb角、疼痛评分、ASIA等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脊柱相关情况均发生了明显变化,但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ASIA等级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脊柱情况比较
注:与对照组手术后比较,(1)P<0.05。
3 讨论
作为人体躯干的重要骨骼之一,脊柱既上承颅骨,又下接髋骨,中间还附着肋骨,发挥着保护内脏、支撑躯干以及保护脊髓的作用[6]。由于交通事故、高处跌落、重物击打等因素的影响,近几年来,脊柱骨折的发生率越来越高,占全身骨折的5%~6%。骨折发生后,部分患者可表现出皮下瘀血、脊柱疼痛、步态不稳、活动受限等临床症状,如不加以重视和治疗,可能会诱发大小便失禁、肢体感知觉异常、运动反射消失等危重并发症,进而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7]。目前,临床治疗脊柱骨折主要采用手术方案。采用内、外固定术治疗本病,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骨重建与骨痂生长情况,提高其生活质量、机体康复水平。但与其他机体骨骼相比,脊柱的生理结构和生理作用相对特殊,加之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存在一定偏差,易在手术中产生应激反应,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此外,陈旭东等[8]学者经研究指出,常规开放内固定手术在临床中的应用虽然可以维持或恢复患者的脊柱高度和曲线,减少脊柱活动度丢失、后凸畸形等异常情况的发生,但容易造成大面积创伤,进而对患者的预后产生不利影响。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持续发展及应用,近几年来,经皮椎弓根钉微创手术在脊柱骨折治疗中的应用范围越发广泛[9]。
经皮椎弓根钉微创手术具有术中出血少、术后疼痛轻、机体恢复时间短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等特征,同时还能促进伤椎复位,改善患者的骨愈合重建情况[10,11]。在本研究中,对照组患者在脊柱骨折治疗期间实施了常规开放内固定手术,观察组患者则实施了经皮椎弓根钉微创手术。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椎体前缘相对高度、Cobb角、疼痛评分、ASIA等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脊柱相关情况均发生了明显变化,但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ASIA等级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知,脊柱骨折患者采用经皮椎弓根钉微创手术治疗能够取得良好效果。
综上所述,经皮椎弓根钉微创手术是临床治疗脊柱骨折的一种有效手段,与常规开放内固定手术相比,经皮椎弓根钉微创手术的应用能够有效减轻术后对患者的影响,缩短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有效改善其脊柱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