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医学护理外科学正文

经皮微创手术和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效果

  • 投稿
  • 更新时间2022-08-29
  • 阅读量171次
  • 评分0

摘    要:目的:深入分析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接受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和传统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后对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和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1月-2021年11月在广饶县人民医院住院的有内固定手术适应证,且不需要椎管探查或椎管减压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100例参与观察,利用病床单双号抽签法分为两组,各50例。将传统开放手术应用于对照组患者治疗过程,另外接受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的患者归为观察组。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JOA评分、Barthes指数(BI)、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AS)评分、Cobb角、腰椎疼痛程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施不同手术方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JOA评分、BI评分及Cobb角数据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腰椎疼痛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腰段脊柱骨折利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的效果理想,可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程度,缩短卧床时间,加快康复速度,提高腰椎功能恢复效果,减少并发症产生,治疗效果得到患者认可。

关键词:胸腰段脊柱骨折;椎弓根螺钉;经皮微创手术;腰椎功能;


胸腰段脊柱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引发这种骨折产生的原因有很多种,包括轴向压缩、屈曲、剪力及旋转等不同方位外力冲击。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主要通过纠正受损椎体的畸形和后弓角,重新恢复脊柱的生理曲度和序列,调整椎间高度、前后缘高度等方式进行,传统的手术方式为开放手术,需对椎旁肌广泛切开剥离和长时间牵拉,不同程度损伤椎旁肌肉和脊神经后支,导致肌肉,尤其是深层肌肉的粘连、去神经和萎缩,不利于术后康复。本次研究将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应用于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治疗,其疗效明显优于传统开放手术,该手术出血少,组织剥离少,切口小,脊柱稳定性提高,术后恢复快。本文选取近5年收治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不同手术方法的作用效果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选择2016年11月-2021年11月在广饶县人民医院住院的有内固定手术适应证,且不需要椎管探查或椎管减压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100例,利用病床单双号抽签法分为两组,各50例。将传统开放手术应用于对照组患者治疗过程,另外接受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的患者归为观察组。对照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31~75岁,平均(51.4±2.6)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12例,高处坠落10例,外力撞击21例,其他原因7例;骨折部位:L1-4患者11例,T5-12患者39例。观察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30~74岁,平均(50.3±2.5)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15例,高处坠落14例,外力撞击16例,其他原因5例;骨折部位:L1-4患者14例,T5-12患者36例。两组间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1)本次研究入选患者均满足胸腰段脊柱骨折有关诊断标准;(2)所有患者均知晓本次研究并签署相关协议自愿参与研究;(3)无沟通交流障碍。

排除标准:(1)合并血液系统疾病、自身免疫系统疾病患者;(2)病理性骨折患者、陈旧性骨折;(3)存在心血管疾病患者;(4)心、肝、肾、肺功能损伤患者。

方法:(1)对照组5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采用传统开放手术进行治疗,流程如下。进入手术室后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消毒铺巾完成后,协助患者保持俯卧位,取腰背部以伤椎为中心的后正中纵形切口,暴露伤椎和相邻上、下椎体的椎板。胸椎进钉点参照上关节突和横突定位,腰椎进钉点则选择“人”字嵴。开路锥打开进针点骨皮质,用探针探查周围骨结构,进一步确定合适的进钉点和进钉角度。攻丝,将长度和直径适合的椎弓根螺钉拧入,安装预弯的固定棒,复位固定骨折椎体,通过C型臂透视观察,确定复位固定伤椎达到满意程度后,冲洗创腔,置入引流管依次缝合。手术结束后进行常规抗感染治疗。(2)观察组5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采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流程如下。患者进入手术室后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消毒铺巾完成后,协助患者保持俯卧位,利用C型臂X线设备进行透视观察,确定伤椎,再通过前后位和侧位透视确定进针点,最理想的椎弓根进针点位于伤椎相邻上下椎体上小关节和横突交界处。共做4个皮肤切口,长度约为2 cm,借助C型臂透视,掌握好进针点和进针角度置入导针,防止破坏上关节突和突破椎弓根骨皮质,伤及脊髓和神经。顺着导针用扩张套筒扩张完成工作通道,借助C型臂透视辅助用专用配套操作器械分别将4个椎弓根螺钉置入,术前借助不同影像学检查预估选用的螺钉直径和长度,防止术中出现反复置钉或置钉失败。固定预弯矫形固定棒于椎弓根螺钉,用器械撑开,恢复椎体高度满意后,将螺帽拧紧。钉棒安装完毕后常规C型臂正侧位透视,以确保钉棒安装无误,以免发生钉棒分离。逐层缝合切口,不需要置入引流管。手术后进行抗感染治疗。

观察指标:(1)实施不同手术方案后,治疗效果鉴定标准如下:a.疗效显著:手术后,经检查骨折部位基本愈合,肢体受限等症状基本缓解;b.有效:手术后,经检查骨折部位愈合好转,肢体受限等症状改善;c.无效:手术后,经检查骨折部位愈合较差,肢体受限无任何改善迹象。总有效率=(疗效显著+有效)/总例数×100%。(2)手术前、后腰椎功能康复情况:利用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对日常活动限度、腰椎功能进行评估,分值为0~29分,分数越高,恢复越好;利用Barthes指数(BI评分)对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估,分值为0~100分,分数越高,生活能力越强;检测并对比两组腰椎Cobb角恢复情况,Cobb角越小,说明恢复效果越好[1]。(3)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AS)评分对两组骨折患者的腰椎疼痛程度进行评估,具体标准如下:a.无痛:0分;b.轻度疼痛:1~3分;c.中度疼痛:4~7分;d.重度疼痛:8~10分[2]。(4)观察两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的并发症情况,包括压疮、深静脉血栓、切口感染[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统计学分析系统展开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实施不同手术方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n(%)]

两组患者腰椎功能康复效果比较:术前,两组JOA评分、BI评分及Cobb角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JOA评分、BI评分及Cobb角数据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腰椎功能康复效果比较

两组患者腰椎疼痛程度比较:观察组腰椎疼痛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腰椎疼痛程度比较[n(%)]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讨论

据不完全统计,脊柱骨折中约有60%的患者为胸腰段脊柱骨折,尤其在男性人群中,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很容易造成截瘫,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威胁患者生命安全[4]。胸腰段脊柱骨折主要由于暴力因素导致,临床治疗目的是为了修复受损腰椎功能,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本次研究中将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应用于治疗过程中,结果发现,观察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总有效率相比明显更高,这是因为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这种手术方法的创伤性更小、出血量少,术后卧床时间短,康复更快[5]。围手术期间的疼痛程度较轻,经过一段时间术后康复后,患者的腰椎功能指标、生活能力及肢体活动能力都可在很大程度上得到好转。和传统手术相比,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精确性更高,可减少对周围组织的损伤以及复位不成功的情况,进而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6]。

综上所述,胸腰段脊柱骨折采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的效果十分理想,可提高腰椎功能恢复效果,减轻疼痛程度,加快康复速度,减少并发症产生,治疗效果得到广大患者认可。


参考文献

[1]王永春,驱婷梁雷锋,等.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与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J]特别健康,2021(15):154-155.

[2]曹立颖,钟南,林斌珍,等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段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J] .医疗装备,2021,34(17):113-114.

[3]陆敏华经皮微创与开放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段脊柱骨折的效果分析[J.大医生,2020,5(21):50-52.

[4]张阿鸣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段脊柱骨折的效果及对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9,25(2):73-74.

[5]张茁经皮椎弓根钉微创内固定术与传统后路开放式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效果比较[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0,14(5).66-67.

[6]肖峰经皮微创与开放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对胸腰椎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J]世界临床医学,2017.11(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