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医学护理外科学正文

传动直丝弓矫治技术对成人高角开病理的临床疗效

  • 投稿
  • 更新时间2022-07-12
  • 阅读量41次
  • 评分0

摘    要:目的:探讨传动直丝弓矫治技术对成人高角开病例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8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71例成人高角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直丝弓固定矫治技术,观察组采用传动直丝弓矫治技术,比较两组患者头影测量指标、矫正情况以及咬合功能。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头影测量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0 d后,观察组患者上齿槽座角(SNA)、上中切牙长轴与颅前低平面夹角(U1-SN)、上下齿槽座角(ANB)低于对照组,上中切牙至鼻根点与上齿槽座点连线的距离(U1-NA)、上中切牙切缘最下点至腭平面PP的距离(U1C-PP)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磨牙位移距离、间隙关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覆盖改善度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两组患者最大咬合力(MF)、最大合力时间(MFT)、咬合速率(SO)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0 d后,观察组患者MF大于对照组,SO高于对照组,MFT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传动直丝弓矫治技术可通过调节成人高角开头影指标改善面部软硬组织突度,从而矫正覆盖,提高咬合能力。

关键词:传动直丝弓矫治技术;成人高角开;头影测量;咬合功能;


开是以上下颌骨不协调为主要表现的口腔畸形疾病,患者常伴有上下唇突出、双唇无法闭合等现象。临床研究表明,有效采取牙齿矫正技术不仅能够提高临床矫正效率、改善畸形,还可优化矫正质量[1]。传统直丝弓矫治技术是临床治疗成人畸形的常用手段,通过内收前牙对上前牙转矩进行控制,从而恢复其上下前牙理想移动,改善咬合功能,但该方法在对牙列进行排齐后,还需进行牙弓平整,否则会造成上前牙过度直立、转矩丢失等情况,影响面部软硬组织突度,使改善效果不理想[2]。陈朝兴等[3]在其研究中表明,在直丝弓法基础上进行后牙支抗,可减少前牙突度,实现差别移动上下磨牙。传动直丝弓矫治技术具有托槽低摩擦力特性,可利用其转动效应稳固牙齿平衡,强化后牙支抗,降低咬合难度,将其用于治疗该疾病可能会更有效。基于此,本研究特选取本院2019年8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71例成人高角开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传动直丝弓矫治技术对成人高角开患者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9年8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71例成人高角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6例。对照组男性17例,女性18例;年龄20~41岁,平均年龄(29.79±7.52)岁;开分度:Ⅰ度16例,Ⅱ度19例;开合类型:牙性10例,骨性11例,混合型14例。观察组男性19例,女性17例;年龄21~42岁,平均年龄(29.91±7.46)岁;开分度:Ⅰ度16例,Ⅱ度20例;开合类型:牙性9例,骨性12例,混合型15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1)前牙开程度<8 mm。(2)磨牙关系属于安氏Ⅰ~Ⅱ类。(3)前颅底-下颌平面角(SN-MP)大于40°。(4)年龄>18岁。

排除标准:(1)具有正畸治疗史者。(2)伴有牙周病者。(3)伴有咬唇、咬手指等不良习惯者。(4)软硬组织轮廓无法测量者。(5)依从性差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1周行常规龈上洁治,并于治疗当日行口腔卫生宣教。

对照组采用传统直丝弓固定矫治技术。口腔清洁后,利用直丝弓矫治器(杭州新亚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型号8316-23B)于第一磨牙备环,并于前牙以及上下前磨牙黏结托槽,而后选择0.012英寸镍钛弓丝进行牙齿排列,期间注意上颌应佩戴平面导板,以诱导其导板基托止于上颌第二前磨牙,随后将邻间钩置入前磨牙间,进行转矩控制,完成矫治。结束后针对患者情况制作保持器,以维持矫治效果。

观察组采用传动直丝弓矫治技术。第一阶段:利用传动直丝弓托槽将前牙与第一磨牙黏结,于颊面管近端3.0~5.0 mm处采用0.016英寸澳丝后倾弯斜,使其唇弓抵达口腔前庭底部,并辅以0.014英寸镍钛丝排齐前牙,同时在尖牙前方以50~60 g轻力进行Ⅱ类牵引。第二阶段:进行前磨牙托槽黏结,并将0.016×0.025英寸不锈钢方丝作为唇弓,采用对角线结扎方式对减压托槽进行Ⅱ类牵引,以关闭拔牙间隙。第三阶段:从细至粗逐渐置换镍钛圆丝,并将其插入托槽基部横管内以调整牙轴,完成转矩控制,建立上下颌正常咬合关系。矫治结束后采用透明塑料矫治器进行保持。

两组均持续治疗观察18个月。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头影测量指标、矫正情况以及咬合功能。(1)头影测量指标:入院时以及治疗30 d后,采用X线头影测量机[锐珂(上海)医疗器材有限公司,型号CS8100SC]测量上齿槽座角(SNA)、上中切牙长轴与颅前低平面夹角(U1-SN)、上下齿槽座角(ANB)、上中切牙至鼻根点与上齿槽座点连线的距离(U1-NA)以及上中切牙切缘最下点至腭平面PP的距离(U1C-PP),每隔1个月测量1次,连续测量3次后取平均值。(2)矫正情况:随访期间统计两组磨牙位移距离、间隙关闭时间以及覆盖改善度。(3)咬合功能:入院时以及治疗30 d后,采用咬合分析仪测定最大咬合力(MF)、最大合力时间(MFT),测量3次后,取最大数值计算咬合速率(SO);咬合速率(SO)=(MF/MFT)×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头影测量指标比较

入院时,两组患者头影测量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0 d后,观察组患者SNA、U1-SN、ANB低于对照组,U1-NA、U1C-PP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头影测量指标比较

注:与对照组治疗30 d后比较,(1)P<0.05。

2.2 两组患者矫正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磨牙位移距离、间隙关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覆盖改善度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矫正情况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1)P<0.05。

2.3 两组患者咬合功能比较

入院时,两组患者MF、MFT、SO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0 d后,观察组患者MF大于对照组,SO高于对照组,MFT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咬合功能比较

注:与对照组治疗30 d后比较,(1)P<0.05。

3 讨论

开是指前部或后部牙齿于垂直向无咬合接触的错畸形,以上下牙弓不协调、颌骨异常等为临床表现,若不及时予以治疗,严重者可影响其发音功能,甚至导致咀嚼、吞咽等功能障碍[4]。临床常以传统直丝弓矫治技术进行治疗,通过大范围对牙齿施加恒定力值,使前牙内收,从而促使上下前牙恢复理想移动,但该技术治疗初期可导致患者前牙唇倾、后牙升高,使其咬合面呈顺时针旋转,加大咬合功能障碍,延缓疾病恢复,治疗效果欠佳[5]。传动直丝弓矫治是以传统直丝清理技术为基础的一种新型技术,可在内收前牙的同时对其后牙支抗进行强化,有效保护上颌磨牙[6],将其用于该疾病可弥补传统直丝弓矫治技术的不足。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SNA、U1-SN、ANB低于对照组,U1-NA、U1C-PP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磨牙位移距离、间隙关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覆盖改善度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传动直丝弓矫治技术可有效控制患者平面,矫正异常情况,从而改善其颌骨及面部软组织侧貌。可能的原因是,首先,传动直丝弓矫治术利用新型传动直丝弓矫治器对直丝弓槽沟、方形横槽沟、垂直槽沟等三维结构进行对角线结扎,具有低摩擦自锁滑动的作用[7],可允许牙齿最大限度地倾斜移动,以此调节平面,缩短磨牙位移距离,加快实现矫治效果。其次,该治疗通过对颌间进行Ⅱ类牵引和后倾屈,升高其下颌后牙,并使其保持直立,以此打开咬合平面,促使下颌平面角向均角改善,有效调节牙弓长度,减少下前牙往复移动[8],从而降低后牙区垂直高度,逆时针旋转下颌,以此实现转矩控制,迅速改善其面型,恢复面部软组织侧貌。最后,该治疗采用尖牙设计,可消除结扎摩擦力,扩大滑动范围,使牙齿利用轻力进行快速移动,缩短间隙关闭时间,同时传动托槽沟可去除远中合方翼角,直接穿入结扎丝,减少弓丝接触,从而降低弓丝滑动阻力,纠正前牙覆盖,增加磨牙移动,进而降低SNA、U1-SN、ANB,缩短U1-NA、U1C-PP,有效改善上下颌突度。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患者MF大于对照组,SO高于对照组,MFT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传动直丝弓矫治技术可改善患者咬合功能。可能的原因是传动直丝弓矫治技术早期进行Ⅱ类轻力牵引,利用其转动效应将轻力通过唇弓传递至牙冠邻面接触点,使其中切牙发生舌向移动,促使前牙内收,磨牙后移,以此保持上下颌牙弓稳定[9],充分矫正舌向错位牙,使上下颌牙齿由尖对尖关系调整为牙尖交错关系,从而使咬合平面增加、用力闭唇现象减少,进而达到促进唇舌肌功能恢复、改善咬合功能的目的。

综上所述,传动直丝弓矫治技术可通过调节成人高角开头影指标,改善面部软硬组织突度,从而矫正覆盖,提高咬合能力。


参考文献

[1]陈云颖.传动直丝弓技术在安氏亚类错中的疗效分析[J].系统医学, 2019.4(1):130-131,134.

[2]刘建捷,孙娜.传统直丝弓固定矫治器与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对正畸患者咬合功能及牙周健康的影响[J].中国美容医学, 2019.28(10):109-112.

[3]陈朝兴,陈建刚,文茜.微螺钉种植体支抗结合MBT直丝弓矫治技术治疗安氏I类上颌前突错() 的有效性探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30(12):2057-2059.

[4]程锋,胡丽,周盎,等.传动直丝弓矫治技术对成人高角开患者矫治疗效的探讨[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20,36(5):274-278.

[5]尹雪莲,杨光,王鹏,等.两种矫治技术对安氏I 1类错畸形患者口腔领面部软硬组织的影响[J].贵州医科大学学报,2020 ,45(6)-.712-716.

[6]昝昊,俞星,万佳丽.传动直丝弓矫治技术在恒牙早期安氏I类1份类错颌畸形矫治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6):81-84.

[7]周黎黎,宁姗姗. DAMON自锁托槽与传动直丝弓托槽在安氏亚类错畸形治疗中疗效的比较[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8,5(16):18-20.

[8]寇瑾,李峰山,柴宝义.上颌扩弓前方牵引辅助直丝弓矫治技术对恒牙早期骨性I类错() 畸形的矫治效果研究[J].中国美容医学,2019.28(8)-129-131.

[9]涂维亮.直丝弓矫治器在牙列错() 畸形患者矫治中的应用效果[J].医疗装备,2019,32(15)-.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