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探讨产科护理新模式对产妇心理状态和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2018年10月-2020年10月收治产妇68例,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给予优质护理模式,比较两组产妇心理状态、分娩疼痛及分娩结局。结果:研究组护理后产妇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妇产前、宫口开至3 cm、产后2 h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妇顺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妇实施产科优质护理,可有效缓解产妇焦虑情绪,减少疼痛度,提高安全度。
关键词:产科护理新模式 心理状态 分娩结局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精神建设层次的提高,医学发展方向也有所变化,逐渐从“治愈”向“关怀照顾”靠拢,更加重视产妇“生理-心理-社会”的一体化照护[1]。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妇女儿童的健康问题也成为社会各界较重视的一项研究课题。从2016年我国实施“二胎”政策后,产科服务问题受到了更多关注,如何优化生产环境,做好母婴监护是医院产科的重要研究内容。因此很多医院结合院内情况,进行了产科护理模式改革,以期为产妇提供更多安全、综合的护理服务,满足其身心健康需要[2]。基于此,本文将探讨产妇实施产科护理新模式对其心理状态和分娩结局的影响。
资料与方法
2018年10月-2020年10月收治产妇6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4例。对照组初产妇20例,经产妇14例;年龄22~32岁,平均(27.41±3.33)岁;腹围94~99 cm,平均(96.50±0.22)cm;产妇体重为55~73 kg,平均(64.11±3.12)kg。研究组初产妇19例,经产妇15例;年龄22~31岁,平均(27.07±3.37)岁;两组产妇孕周37~42周,平均(39.65±1.77);腹围95~99 cm,平均(96.68±0.27)cm;产妇体重为56~72 kg,平均(64.07±3.09)kg。本研究经过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产妇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所有产妇体重不超过75 kg,孕期体重增长不超过15 kg,具备阴道分娩条件;(2)所有产妇孕周数在20周以上,胎儿为单胎及活胎;(3)产妇无严重的妊娠期并发症。
方法:在收集好所有产妇资料后进行分组研究。(1)对照组产妇提供常规护理:为产妇分配宽敞且明亮的产房,设置单独休息用的隔帘,嘱咐产妇休息,在其宫口开至3 cm时,将其转入待产区,派护理人员进行生产指导与陪护。(2)研究组给予优质护理服务,具体措施如下:(1)成立护理小组,优化护理环境:首先在产妇入院并建档登记后,选择院内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组成专业护理指导小组,为产妇提供产科护理服务。期间由高级助产士担任组长,负责分析产妇健康情况,评估其可能存在的生产风险;多与产妇及其家属沟通了解其生产意愿,为产妇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并结合计划为组内护理人员进行工作分配。在产房选择、分配时,应尽量保持每个产房产妇数量在两个以内,并对产房内生活设施进行调整,增加产妇活动空间,方便产妇取用生活用品,适当对产房进行布置,加置陪护椅,为产妇提供更多的家庭支持[3];(2)做好产前教育,提供心理辅导:在产妇入院后热情地接待其与家属,向其介绍产房环境以及负责产科护理的医护人员。仔细与产妇沟通了解其对生产活动的认知度和生产准备情况,而后结合产妇需要为其普及相关的护理知识以及配合事项,如减轻疼痛方法、产褥期保健等[4]。运用模拟互动法为产妇示范胎动、分娩呼吸法、过程,指导产妇配合练习,通过反复练习提高掌握度。在产妇及其家属学习完毕后,为其发放和学习内容相配套的知识学习手册,鼓励产妇说出疑问,进行示范解答[5]。在心理护理方面,主要以沟通为主,了解产妇情绪状态,分析其不良情绪的产生原因,结合宣教手册向产妇说明不良情绪可能引起的风险,帮助其积极进行调整;(3)结合产程提供分娩支持:助产士需全程陪伴产妇为其提供生产指导,当产妇出现宫缩阵痛后,由助产士为其按压摩骶尾部,减缓疼痛程度,要求护理人员做好镇痛间隔时间记录,借助深呼吸指导以及音乐放松法帮助产妇放松注意力[6]。在分娩完成后做好产后监护,并及时对产妇进行鼓励指导其与新生儿接触,进行哺乳喂养。在产妇出院前再次进行健康教育,并建立微信群方便产妇进行护理咨询。
观察指标:(1)心理状态: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量表对两组产妇护理前后的焦虑情绪进行评估,临界分值为50分,评分越高产妇焦虑程度越重;(2)分娩疼痛:在产前、宫口开至3 cm、产后2 h三个时间段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量表对产妇的疼痛程度进行评分;(3)分娩结局:通过临床观察,统计两组产妇的分娩结局。
统计学方法:数据计算统计采用SPSS 20.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产妇SAS评分比较:两组护理前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后S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SAS评分比较(±s,分)
两组产妇分娩VAS评分比较:研究组产妇各阶段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产妇分娩VAS评分比较(±s,分)
两组产妇分娩结局比较:研究组产妇自然分娩29例,剖宫产4例,胎儿窘迫1例,顺产率为85.29%;研究组自然分娩22例,剖宫产10例,胎儿窘迫2例,顺产率为64.71%。研究组顺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4,P=0.04)。
讨论
分娩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生理过程,具有周期长、耗能大的特点,而且通常会为产妇带来强烈的疼痛感,因此易使产妇在生产前产生一定恐慌焦虑情绪,影响生产过程[7]。传统产前护理虽然也比较关注产妇心理情绪引导,会进行产前教育,但其缺乏一定的针对性,因此不能结合每位产妇的教育、身体等背景差异满足其身心照护需求[8]。采用新产科护理模式,融合了导乐陪伴、家庭化护理模式等一系列新型护理模式的优点,为产妇提供更优质、全面的服务,更有利于减少其情绪负担,正确认知分娩过程,提高生产安全性[9-10]。
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对研究组产妇进行护理干预后,发现其焦虑情绪改善程度更明显,分娩疼痛评分也相对较低,自然顺产率也高于对照组。这是因为通过做好优质护理服务,在产前为产妇优化产房环境,为其提供相对私密、温馨的环境,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医患信任关系,帮助产妇迅速适应新的环境,平复紧张情绪。而且在护理期间借助模拟情景法、宣教手册等及时对产妇及其家属进行教育指导和心理护理指导,了解其不良情绪产生来源,也有助于帮助产妇掌握更多的分娩知识,了解产程流程,在生产期间能及时配合助产士指导进行呼吸、用力,主动完成分娩,减少各类不良事件的发生率[11]。另外,由助产士进行产程陪伴,及时对产妇状态进行评估,有助于提高其自然分娩率,产妇自然分娩产妇产后出血较少,患床褥期并发症的概率也相对较小,更利于产妇产后恢复,早日出院。
总之,对产妇提供更优质全面的护理服务,有助于减少其不良情绪的产生,提高分娩过程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陈春芳,孙海燕.人性化导乐分娩护理对无痛分娩初产妇心理状态及分娩结局的影响[J].当代护士(下旬刊),2020,27(10):81-84.
[2]张红珍.循证护理对高危妊娠产妇心理状态及分娩结局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5(7):180-181.
[3]韩青文.阶段性安全目标期护理对前置胎盘孕妇心理状态及分娩结局的影响[J].临床医学工程,2020,27(11):1567-1568.
[4]李霞,周丽.聚焦解决护理对高危妊娠孕妇心理状态、分娩结局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39(20):3722-3725.
[5]李如凤.导乐陪伴式家庭化护理模式对初产妇分娩疼痛、心理状态及分娩结局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0,13(26):159-160.
[6]胡菊莲,周临,屠美云.助产士主导的群组孕期保健模式对初产妇自我效能、分娩结局及心理状态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20,35(3):210-213.
[7]崔育丽,王芬兰,杨秀妮.家庭式一体化产房内分娩对初产妇心理状态及分娩结局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0,17(6):92-94.
[8]朱晓红.心理护理干预对胎膜早破产妇分娩方式及心理状态的影响观察[J].健康之友,2020,11(19):223.
[9]胡寒冰.产前同伴教育及助产护理对初产妇心理状况及分娩结局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20,29(4):748-750.
[10]鲍敏.人性化护理对自然分娩产妇心理状态、疼痛程度的影响[J].吉林医学,2020,41(7):1729-1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