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医学护理外科学正文

外科学的应用研究探讨论文(共3篇)

  • 投稿
  • 更新时间2019-12-30
  • 阅读量133次
  • 评分0
  • 0
  • 0

  医学外科学教育的结果,它不仅仅关系着我们患者的一个生命安危,同时也还关系着千家万户的身心健康,更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与安宁。所以外科医学也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就整理了关于外科医学的相关论文范文,一起来看看吧。


  第1篇:中医外科学引入PBL教学法应用初探


  翁家俊、洪婷、彭胜男、黄青:江西中医药大学科技学院,江西省南昌市330004


  摘要为了提升中医外科学的教学质量,笔者试将PBL教学模式应用于中医外科学教学中。笔者从PBL教学法在我国现阶段国情下存在的不足以及PBL教学法在中医外科学教学中具体实施方案等方面进行探讨,认为PBL教学法引入中医外科学教学中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开创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与此同时,教师也做到了教学相长,在教学中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质量。我们应在不断改进PBL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广泛应用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中医外科学PBL教学法不利因素


  近年来,在国家创新发展的大环境下,一些因循守旧、不能适应发展的事物也终将会被历史所淘汰。1969年,美国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PBL教学模式,实施以解决现实世界“问题”为核心的小组教育法。自1986年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和原西安医科大学引进PBL以来,我国多个医学院校也逐渐采用这种新型教学模式,并分别在基础、临床、实验等多个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可见,PBL必将成为我国医学教育领域创新的发展方向[1]。中医外科学总结了数千年我国劳动人民和外科医家防治疾病的经验和成就,是祖国医学重要的一部分。然而近年来我国中医外科学发展阻滞,大多数人存在重西医外科、轻中医外科之倾向,致使中医外科人才缺乏、设备简陋、科室稀少、且队伍极为不稳。若不下决心改变现状,很难从整体上提升祖国医学的医疗水平和世界地位。笔者就PBL教学法引入中医外科学教学实验情况做一总结。


  1对象与方法


  1.1实验对象选取我校2014级中医学骨伤专业1班和2班作为实验对象,两班皆为80人次。1班为对照班,2班为实验班,对两个班级男女比例、年龄、入学成绩等应用统计学对比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教学方法


  1.2.1实验组:(1)前期准备:采用PBL教学法。教师首先确定讲授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认真挑选设计结构不良领域的问题,制定合理的实施方案,既可与课堂教学同时进行,也可于课堂教学后开展。由班长或学委将全班同学随机分成12小组,每组6~7人,民主推选一人作为组长,小组长负责组织讨论和记录。每次课前由学习委员到教师办公室领取问题,且教师需对问题中尚未接触的医学术语和重要信息进行适当讲解。(2)自主学习:针对给出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确定主题,制定方案计划,进行学习任务分配,再通过查阅教材、学术期刊、网上搜索等方式获取所需信息,集中讨论后形成核心观点,同时记录整个自学过程。在此期间,指导老师不直接参与讨论,只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或者偏离主题中心时,做必要的引导。(3)集中讨论:PBL小组组长于课堂进行方案汇报和问题解答,随后由小组同学提问并与其展开答辩,教师需在此过程中启发学生思维,控制答辩时间,并分析和比较同学的问答。(4)总结:首先,教师要对问题中的重点进行详细解析,指出学生问答中不合理之处。其次,归纳该问题中的难点和本堂课的重点,将问题与书本知识相联系,以达到融会贯通之效。结合最新进展进行展望,启发学生创新性思维。最后,依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或学生的解答情况,决定是否进行后续的检索查阅并讨论总结。


  1.2.2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法。教学模式为“预习-讲课复习-考试”,期间利用少量课时予以集中讨论。


  1.3评估(1)问卷调查:在课程结束后,对两个班同时发放调查问卷,采用不记名方式,内容主要包括提升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注意力、活跃课堂氛围、提升知识掌握度、提高团队协作能力、提升人际沟通能力、提升思维水平和提高自学能力八个方面,选项为好、一般、差三种。(2)成绩考评:学生成绩由期末测验和平时表现组成。期末测验占70%,试卷采用百分制,考察内容有:名词解释5道,共10分;单项选择10道,共20分;多项选择5道,共20分;病例分析题5道,共50分。平时表现占30%,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自学能力、思辨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计算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调查结果以无记名方式向教学对象征求对PBL教学的看法和意见,结果显示,两组得分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传统教学法相比,参与PBL教学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学习的主动性、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的锻炼等方面,PBL教学组明显优于传统教学组。两组间八项评价指标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成绩比较两组学生在经过中医外科学不同教学方式后,实验组学生期末考核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本研究中,笔者试验性采用PBL教学法应用于中医外科学的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两组学生都按照相同教学大纲进行相同主题的教学,以保证所学知识的一致。在PBL课堂教学中,选取“湿疹”病种作为教学病例,把患者照片、病史、体格检查等各种临床资料在学生的课堂讨论前呈现给学生,并将参加讨论的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提出不同的问题,再通过查阅教材、学术期刊、网上搜索等方式获取所需信息,并于课堂上进行汇报、讨论和解答。经研究发现在期末考核方面,本研究中PBL教学组学生的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PBL教学法对中医外科学的教学影响包括提高学生的客观题理论成绩。而在教学满意度调查方面,以无记名调查问卷的方式征求受试学生对各自教学法的看法,结果显示在学习主动性、课堂氛围、知识掌握程度、协作能力等方面实验组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这与PBL教学法以问题为导向的设置,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方式是密不可分的。


  随着PBL教学法的逐渐推广,笔者将其运用于中医外科学教学中,发现PBL教学法较传统教学法而言,教学优势更加明显,但仍有一些不足之处。以下为笔者在中医外科学一学期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3.1中医外科学需要PBL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种具有综合性、多样性、突发性的外科疾病日益增多,提高中医外科学医务工作者的医学素养已成为当务之急。“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缺乏学习自主性,降低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学生知识结构相对独立,各学科之间缺乏有机联系,无法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创新性的思考能力,容易培养学生照搬套用的惯性思维,且学术古朴,解决途径单一,这是不利于中医外科学长期发展的,也是不符合中医学学科属性的。当今医学生的整体素质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而PBL教学模式的运用则是解决这一落后现象的一剂强力针,既有利于医学生素质的提升,也有利于推动中医外科学的发展:(1)在PBL教学模式下,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反思自我而获得和理解知识,极大地减少了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学生要通过对知识的质疑、判断、比较和分析、综合、总结等认识活动才能解决问题,而这同样是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2]。(2)学生现有的知识无法解决教学设计的“问题”,需要通过期刊、网络、询问他人等途径获取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一教学方式下,学生既能够有效提升对所需信息的获取和利用能力,也能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掌握最新研究进展,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使中医外科学与现代社会相适应。(3)中医外科学是一门临床实践性很强的临床学科,教学要注重课堂教学与临床教学相结合,将中医经典理论融会贯通于现代中医教学中。PBL将各基础学科和临床学科的知识综合置于同一临床案例内,各个学科相互渗透,相互交叉,且各个问题相互包含、相互贯通,有助于培养学生横向思维和知识的理解能力,提升医学生解决中医外科学中的复杂病证的能力。


  3.2PBL是师生双赢的选择PBL教学模式下,师生关系以及双方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都发生了变革,教师由“知识讲授者”转变为“学习促进者”,学生则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而言,PBL不仅能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拓展知识领域、锻炼思维能力,还能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以及自学能力,同时也做到了教学相长:(1)教学目标定位更加准确,教学思路更加清晰;(2)教师同样能从学生的讨论中获得启示,培养创造性思维;(3)提升教师语言表达能力,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4)提升教师对现代技术的运用能力,更新施教理念;(5)提升对教学工作的组织能力、观察力和对学生的管理能力。在此教学模式下,教师只有转变教学方式、施教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合格担任教学的引导者。


  3.3PBL在医学领域的发展是一场持久的攻坚战PBL在国内的发展已从试探摸索阶段进入总结完善阶段,但仍有许多不利因素阻碍PBL教学法的推广。


  3.3.1传统思想根深蒂固:对于学生而言,从小学起即接受传统式教学,这种“我讲、你听”的教学方式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难以迅速接受以自学为主的PBL教学。此外,教学方式的改变可能造成他们在面临综合性问题时产生焦虑恐惧的情绪,影响教学质量。对于教师而言,PBL教学理念虽已被熟知,但缺乏一定的教学经验,需要通过大量实践才能掌握PBL的教学技巧和方法,无法正确拿捏干预的尺度。尤其对于基础学科教师和年轻教师来说,往往缺乏临床思维,无法跨学科融合知识与应用,且教学模式的改变意味着花大量时间重新备课,因此有许多在校教师不愿接受教学模式的改变,或在教学过程中逐渐扭曲PBL的实质,这也为国内外许多推崇PBL教育理念的医学教育专家所诟病之处。


  3.3.2教育资源严重落后:PBL教学过程中需要充足的图书馆藏书、大量的文献数据库、相应配套的教材以及专门的教室和实验设备、教学仪器等硬件设施,而我国多数院校尤其是偏远地区没有足够的资金购买教学资源,使PBL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此外,PBL教学模式下的考核评价体系尚未成型,国内一些现有的考核评价体系往往为评价而评价,既无法体现PBL教学的优势,也增加了学生负担,造成学生的挫败感和厌学情绪,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PBL的推广与发展。


  综上所述,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PBL更为突出“课堂是灵魂,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关键”的教学理念[3],知识的获取从教师的“传授”转变为学生自我的构建,这对教师和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挑战。经过教学实验发现,PBL引入中医外科学教学过程中,师生是相互合作、相互作用的,这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医学生的整体素养,也能全面提升教学质量水平。因此,笔者认为,中医外科学教学工作需要注入创新的力量,教学工作者应在不断提升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广泛应用PBL以适应中医学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第2篇: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外科学教学中的探索


  刘爱华1刘丽华2


  【摘要】目的研究翻转课堂在外科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校2014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96名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8名,其中研究组采取微课与翻转课堂,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方式,比较两组学生教学效果。结果经过观察两组教学效果,研究组自主学习能力、学习兴趣、表达能力、灵活运动知识、团队协作能力以及知识扩展程度评分均较对照组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6.556,6.980,4.994,6.039,5.046,5.015,P<0.05);且满意度91.67%较对照组81.25%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637,P<0.05)。结论微课与翻转课堂在外科学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明显提高教学质量,改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面掌握外科相关知识。


  【关键词】外科学;微课;翻转课堂;教学方式


  外科学属于医学科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不断更新变化的特点[1]。随着医疗技术不断发展,外科学教学理念不断更新,梁昆等专家提出采取微课与翻转课堂教学方式效果更好,明显改善教学质量,维持老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不仅使其全面掌握基础知识,同时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提高自主学习能力[2]。本文选择临床医学专业学生96名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微课与翻转课堂在外科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5年6月—2016年6月,选择我校2014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96名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8名。其中,研究组中,男22名,女26名,年龄21~24岁,平均年龄(22.3±0.8)岁;对照组中,男23名,女25名,年龄20~24岁,平均年龄(22.6±1.0)岁。比较两组学生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研究组:(1)老师严格按照每章节所讲述的重点内容,进行选题设计,针对其中一个知识点或者病例,提前准备并制作教学视频,时间长度约为10min,在上课前一周将其发送至学生,嘱咐其进行自学。(2)学生收到视频资料后,通过查阅资料以及老师提供在线辅导进行学习。每个视频最后均含有一些问题,用来帮助学生理解并检测自学情况。(3)课堂上老师针对本章节中重点以及难点进行详细讲解,并与学生进行探讨,指导其自由讨论,抒发自己内心想法,最后对本章节进行总结性讲解。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方式,老师采取幻灯片等方式将本章节重点知识进行归纳,并详细讲解相关知识。


  1.3观察指标


  在教学结束后进行教学效果调查,其中包括自主学习能力、学习兴趣、表达能力、灵活运动知识、团队协作能力以及知识扩展程度等方面,总分为10分。并发放满意度调查问卷表,总分为100分。满意度=(满意人数+比较满意人数)/总人数×100.00%[3]。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教学效果


  经过观察两组学生教学效果,研究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习兴趣、表达能力、灵活运动知识、团队协作能力以及知识扩展程度评分均比对照组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满意程度


  经过观察两组学生对教学方式满意程度看出,研究组学生满意度为91.67%(44/48),比对照组满意度81.25%(39/48)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微课与翻转课堂中主要以学生为主,为其提供更多独立思考机会,明显改善其自主学习能力。且学习时间以及地点较为自由,可充分利用网络或者图书馆资源,并反复观看教学视频,有利于学生针对外科相关知识进行深入学习。在课堂上老师总结问题展开讨论,学生可以畅所欲言,抒发内心疑问或者见解,进行相互交流,有效调动其积极性,发散思维,增加知识扩展程度,同时也提高团队协作能力[4-7]。微课与翻转课堂中通过教学视频,更加生动形象的展现出外科常见的操作技巧,使学生更容易了解并掌握。同时锻炼其思考能力,并独立对病例进行分析。加之教学视频可供学生随时并反复观看,不仅减少教学成本,同时增强教学质量[8]。结合本文研究结果看出,研究组教学效果显著,不仅提高学生基础知识,同时增强操作以及分析能力。综上所述,微课与翻转课堂在外科学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有效增强学生分析以及解决问题能力,改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水平。


  第3篇:案例教学法在外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郑福祥(德宏职业学院,云南芒市678400)


  摘要:案例教学法具有情景模拟、表现力和真实性强等优点,在外科学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能够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关键词:外科学;案例教学法;临床医学


  临床外科学的案例教学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选择典型、真实、可供讨论并富有启发性的案例,指导学生进行深入分析,运用外科学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使学生系统生动地了解并掌握临床医学知识,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其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通过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推理和判断,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掌握外科学基本理论知识。


  1案例教学法应用于外科学教学的必要性


  外科学是医学学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医学生进入临床前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传统教学模式多采用“填鸭式”教学,以传授系统知识为目的,强调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课堂互动较少,造成学生的被动学习和思维的定性[1]。案例教学法避免了单一的知识灌输模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繁杂枯燥的理论通过典型案例的引入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临床诊疗能力。案例教学法能通过典型案例的引导,将基础及临床相关知识整合至案例中,使学生提前体验临床医生诊疗过程。选择临床案例并应用于教学实践,不但明显提高了教学质量,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而且在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2]。


  2案例教学法在外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2.1对象选择


  入选研究对象为德宏职业学院2014级临床医学专科学生,将1班72人和3班70人共142人作为实验组,4班69人和5班72人共141人作为对照组,以上4个班的学生均由同一名任课教师授课,4个班前两个学期的学习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选择典型案例


  在外科学的案例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典型案例。这些案例要有针对性,难度适中,且目标明确,要能充分突出主题。例如,教师在讲解急性阑尾炎相关知识的时候,可以向学生列举典型急性阑尾炎患者的发病过程与诊治过程,并将案例提前发放给学生,使其通过查阅资料等方式对案例进行分析。


  2.3教学方法


  (1)实验组的外科学总论部分采用案例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以案例为主线开展分析讨论。讲课前,教师按教学大纲要求选择1~2个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例提供给学生,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阅有关资料,自学相关知识。课堂上学生讨论后,可先让一名学生进行主要发言,从该病的临床表现反推病因、发病机制,并制订诊疗方案,其他学生进行补充或纠正,如有不同观点可进行讨论。这样能增强探究气氛,启发创新思维,使正确的知识得到巩固和深化。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主要起引导和总结作用,首先对学生的课前准备、观点进行鼓励和充分肯定,肯定学生的优点、参与积极性,然后结合临床实践对学生在案例分析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客观评价,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最后让学生交书面作业[3]。


  (2)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即教师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将规定的内容逐一向学生讲授,教师在课堂上以讲解为主、提问为辅,要求学生的思路跟着教师走。


  2.4考核


  期末利用同一份试题对两组学生进行考核,成绩80~100分为优良,60~79分为合格,60分以下为不合格。成绩应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3结果


  实验组考试成绩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见表1。


  4讨论


  通过期末考试结果可以看出,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法。


  4.1可激发学生兴趣


  外科学理论抽象枯燥,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案例教学法可使学生通过生动的案例掌握外科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知识,不仅可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印象,还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2可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外科学教学中,通过某一典型案例,让学生在记忆、理解、应用的基础上对案例进行分析,找出案例中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深刻领会和掌握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从而掌握相应的治疗手段和措施,这样既能丰富教学内容,又可培养学生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4]。


  4.3可锻炼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没有机会接触临床,更谈不上积累临床经验,对课本上所描述的症状只有理论上的认识,印象不够深刻。案例教学法模拟了临床工作中诊疗患者的思维过程,使基础知识和临床知识融会贯通,不但能使学生构建完整、系统的知识结构,而且能使学生学会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锻炼临床思维能力,做到学以致用,为日后实习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4.4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在案例教学中,通过对真实案例的分析与讨论,学生可以掌握更多的外科学知识,而且能接触病理学、诊断学等相关知识,并灵活应用,使自己掌握的知识更加丰富、扎实,进而有助于今后临床工作的顺利开展[5]。此外,在分析案例、收集资料及讨论案例的过程中,也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与他人协作能力,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综上所述,在外科学教学中合理应用案例教学法,不仅可以加强生生、师生间的交流与互动,增进彼此间的情感,有效增强外科学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还能有效巩固学生所学知识,使其掌握更多的外科学及诊断学、生理学等知识,从而开阔学生的视野。此外,通过案例教学法还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交流沟通能力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进而有效提升其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