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医学护理外科学正文

重型颅脑损伤急诊手术麻醉临床探析

  • 投稿全球
  • 更新时间2015-09-16
  • 阅读量273次
  • 评分4
  • 18
  • 0

彭亚芬

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人民医院,云南陆良 655600

[摘要] 目的 探讨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急诊手术时采用何种麻醉方法最合适。方法 回顾我院急诊科在2010年3月—2012年8月收治的12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将所有患者进行随机分配,观察组63例,对照组63例。126例患者使用相同的药进行麻醉诱导。观察组中,使用异氟烷吸入的方式对患者维持麻醉;对照组中,采取丙泊酚静脉注射的方式维持麻醉。结果 通过对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在进行插管手术之前与之后的变化进行比较,P>0.05,差异没有明显统计学意义;对患者手术麻醉后的病死率、发生并发症的概率以及致残率进行比较,观察组的状况明显比对照组好,P<0.05,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对患者进行手术前,一定要科学合理的评估患者病情,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做好手术前的准备工作。手术中要确保患者呼吸顺畅,防止患者出现休克现象并选取符合患者病征的麻醉方法,这样可以有效确保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手术效果。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 重型颅脑损伤;急诊手术;麻醉

[中图分类号] R6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3(a)-0159-02

根据资料显示,我国平均每年大概有5万人死于颅脑创伤,并有许多人因为颅脑创伤而导致残疾。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了我国许多家庭的幸福生活。另外,重型颅脑损伤具有病情多变、易变以及突变等特点。所以,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救治工作必须引起重视。在进行开颅手术时,对麻醉的处理技术要求非常高。在手术时进行麻醉具有高风险,麻醉方法的选取以及麻醉处理技术的好坏都关系到手术的成功与否以及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机率。本文主要回顾我院在2010年3月—2012年8月收治的12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详细分析他们进行急诊手术时的临床资料。现做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0年3月—2012年8月收治的12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其中共有男患者73例,女患者53例,年龄都在35~58岁,平均年龄是46岁。发病原因有:交通意外、高处跌落以及钝器击打,分别是51、42例以及33例。根据CT结果显示,126例患者中颅内血肿共39例,脑挫裂伤共57例,硬膜下血肿共30例,多发血肿7例。入院时针对患者受伤后存在意识障碍的具体情况进行判定,GCS计分是1~8分。

1.2 麻醉处理方式

对所有患者采取静吸复合的气管插管麻醉方式。在手术前,要仔细清理掉存在于患者呼吸道、口腔和鼻腔内的痰液、呕吐物以及血液,确保患者呼吸道顺畅。同时,要给患者进行供氧,使患者的血氧浓度值处在正常标准。对患者采取4~9min的供氧,然后选择0.1/kg的地西泮、3μg/㎏的芬太尼[1]、5㎎/㎏的硫喷妥钠以及2㎎/㎏迅速对患者的插管进行诱导,成功进行插管后继续维持呼吸机工作,呼吸频率为12次/min[2]。然后采用异氟烷对观察组患者的肺泡进行麻醉,最小浓度为1.2。通过微量泵,为对照组患者采取丙泊酚注射,量为10㎎/(㎏·h)。选择佳乐施、血液、晶体液等对患者的血容量进行扩充,在手术中对患者实施掀开颅骨瓣进行减压时要密切关注其循环变化[3]。为了防止气管的导管受到刺激,进行插管时通过静脉注射85s的利多卡因,量为1㎎/㎏。手术结束后对患者实施吸氧、输血以及抗感染等常规治疗。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治疗进行数据的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检验标准为α=0.05,P<0.05时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组选取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共126例,在患者进行插管前后,通过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进行观察,具体情况统计如表1,表2差异没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1例患者死亡,4例患者发生并发症状况,3例患者导致残疾,病死率、发生并发症的机率以及致残率分别是1.6%、6.4和4.8%;对照组有4例患者死亡,9例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状况,10例患者导致残疾,病死率、发生并发症的机率以及致残率分别是6.3%、14.3%和15.9%。对两组患者以上数据进行比较,P<0.05,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

注:χ2值=0.305853;χ2临界值=5.99,因为卡方值<卡方临界值,所以观察组比对照组更合理。

3 结语

颅脑创伤是一种比较普遍的急症,患者往往意识不清、头晕、发作癫痫病。重型颅脑损伤还具有病死率高以及麻醉风险大等特点,严重威胁着患者的人身安全。对于麻醉医师来说,其主要工作职责就是确保患者在进行手术时处于无痛与安全的状态。这也就间接地对麻醉方法、麻醉药剂用量以及手术过程中注射麻醉剂的操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通过临床麻醉实践显示,观察组病死率只有1.6%,明显比对照组的6.3%的病死率低,另外,观察组发生并发症的机率以及致残率都要比对照组低。说明在进行麻醉手术时,麻醉诱导用药相同的情况下,使用异氟烷吸入的方式对患者维持麻醉比采取丙泊酚静脉注射的方式维持麻醉效果更佳。通过异氟烷吸入的方式对患者维持麻醉可以有效防止患者吸入过量异氟烷,并促使患者保持稳定的心率与循环,从而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死亡以及致残的发生机率。

在整个手术过程中,要做好对患者的监测,确保患者可以进行稳定的呼吸、改善其颅内压与脑灌注压。这样可以有效掌握患者的病情发展,也可以及时发现险情并加以解决,避免麻醉过程中因患者体位不妥当、气管没有保持畅通、输液与输血不合符要求、供氧不足、二氧化碳集聚和麻醉肌松药没有合理使用等问题而导致患者颅内压不正常升高和脑组织从颅骨缺口往外膨出。科学的麻醉方法、麻醉处理技术与适合的麻醉药物是促使手术成功并降低患者死亡率、致残率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关键所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尹卫国.重型颅脑损伤急诊手术麻醉探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3,10(1):170.

[2] 郭亮.重型颅脑损伤37例麻醉处理效果[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7):67-68.

[3] 王兴高,刘善发,黎葵英.重型颅脑损伤急诊手术麻醉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21(4):97-98.

(收稿日期:2013-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