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医学护理外科学正文

腹部手术后并发肠瘘临床治疗观察

  • 投稿仁言
  • 更新时间2015-09-16
  • 阅读量605次
  • 评分4
  • 46
  • 0

张学东

敦化市医院,吉林敦化 133700

[摘要] 目的 探讨腹部手术后并发肠瘘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72例腹部手术后并发肠瘘患者,按照患者实际情况选择相应治疗方法,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 16例手术治疗,成功率93.75%;56例保守治疗,成功率98.21%。结论 根据患者肠瘘位置和身体状况予以不同方法进行综合性治疗,可增加治愈率、减少治疗时间、缩减医疗费用,具有良好应用价值。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 腹部手术;肠瘘;治疗

[中图分类号] R6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4(b)-0101-02

肠瘘在临床中属于一种危重疾病,目前死亡率有5%~20%。大部分肠瘘发生和患者腹腔感染及腹部手术存在一定相关性。本文选取72例腹部手术后并发肠瘘患者,根据患者情况制定合理治疗方案,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72例腹部手术后并发肠瘘患者,其中男58例,女14例,年龄33~65岁,平均年龄(45.3±2.5)岁。其中高位小肠瘘患者12例,主要是指十二指肠瘘及距Treitz韧带100cm范围内空肠瘘症状,低位小肠瘘60例。高流量瘘患者(每日引流量超过500mL/d)12例,其他低流量瘘患者60例。有管状瘘患者50例,唇状瘘患者为22例。全胃切除术后并发十二指肠残端瘘患者11例;胃癌根治术后并发胃肠吻合口瘘患者9例;术后腹壁切口裂开引发肠瘘者9例;阑尾脓肿术后并发肠瘘者10例;结肠癌术后并发结肠瘘者17例;宫颈癌化疗后直肠阴道瘘患者8例。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予以水溶性造影剂行全消化道造影或经窦道造影,目前其肠瘘位置、数量、大小,瘘口距离皮肤范围,瘘口引流状态。所有肠外瘘患者均需及时禁止饮食、补充药液,防治感染、引流、减压并营养支持等。6例早期发现高位肠瘘需及时予以手术治疗,一般在术后2~7d均会发现。2例患者腹内感染及粘连情况不严重,局部瘘口较小,保持良好血运,经温盐水冲洗,以大网膜包绕,术后持续性冲洗吸引治疗。4例腹腔内肠管存在较严重粘连,肠壁显著发生水肿,予以早期空肠造瘘治疗,且于远端小肠放置营养管补充。十二指肠残端瘘患者中有11例体质较差,经B超定位经原引流管置入输液管接头,进行间断性冲洗,通过鼻放置营养管,在机体和局部保持稳定,肠功能得到恢复后逐渐应用肠内营养代替肠外营养。术后腹壁切口裂开引发肠瘘者9例腹壁切口新产生45处瘘口,予以长期肠外营养支持治疗,且在切口处放置引流管进行冲洗。在低位、低流量肠瘘患者中52例采取B超定位,确定窦道走向,一端放置输液管接头,将渗液进行持续性冲洗,而另一端则与吸痰管相接持续性进行负压吸引,使得瘘液得到充分引流,然后将腹壁切口应用薄膜进行封闭,确保切口干净,然后涂以氧化锌软膏,避免出现皮炎;8例宫颈癌化疗后并发的直肠阴道瘘患者,在手术造口处转流粪便,确保瘘口及早愈合。6例高流量瘘患者若身体素质差时,可进行营养支持,持续性胃肠外营养,TPN持续治疗27~45d,平均时间(33±2)d,其余60例患者在早期予以TPN治疗,在肠功能得到完全恢复可恢复至肠内营养。实施TPN初期,一些患者可应予以生长抑素。

2结果

如表1所示,所有患者均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治疗,手术治疗15例均痊愈,1例出现腹腔感染,引发败血症致死,成功率93.75%;保守治疗中55例痊愈,1例患者血栓症状引发肺栓塞致死,成功率98.21%。

3讨论

肠瘘出现原因较多,主要有腹腔感染致使胃肠吻合口处发生感染症状及炎性水肿,一般在腹腔受到感染时,其肠壁会引发炎性水肿,从而导致患者出现贫血、低蛋白血症等情况,从而降低患者局部愈合作用,易引发感染,从而溃破产生瘘;肠腔局部具有较多张力,或压力增加,有的在前期胃肠手术过程中,远近肠腔并未予以有效减压,而且经手术治疗后,肠道蠕动效果并未得到快速恢复,或有粘连性肠梗阻形成,均会使得吻合口处张力上升,引发瘘;肠吻合时未予以适宜缝合,在手术操作中不具有较高规范性、未合理应用吻合器械,或操作人员经验不足等,均有可能导致缝合针距不均,或线结紧松不同,有漏针等现象,导致肠瘘;患者供血不足或出现休克,有的患者在进行十二指肠手术过程中,边缘血供,在消化性溃疡切除面积过大时,若清除不彻底,会影响血供,降低愈合速度,引发肠瘘,或实施肠吻合术过程中,肠系膜高度分离,未明确血供状态,使得漏口处发生缺血性坏死,产生吻合口瘘;还有的患者出现漏诊情况,局部破裂并未及时发现;前期手术过程中未合理置入引流管,导致肠管肠壁受到摩擦及不利压迫导致肠瘘等[1]。

在腹部手术后并发肠瘘属于较为严重并发症,高位、高流量瘘,均会有很多胆汁胰液出现,导致腹膜炎产生,极易出现电解质紊乱,而瘘管窦道产生过程较慢,且就具有较长病程。长期予以肠外营养,特别在给以卡文后,持续2~3周会产生胆红素含量上升现象,巩膜黄染、胆汁发生淤积,导致肝脏严重受损。瘘口远端小肠放置引流管会将所流出胆汁胰液引回,能够及时完成肠外营养恢复肠内营养,减少肠外营养不良反应,使得肠屏障尽快恢复,避免菌群失调,防止肠道细菌出现易位,减少住院时间;若高位、高流量肠瘘手术未达到满意效果,腹腔产生较严重粘连情况,手术进腹不易,将粘连进行强行分离,会引发新瘘口,术中操作出现过大创伤,肠管持续暴露,肠功能无法及时恢复。宫颈癌手术后进行放疗会导致高位直肠阴道瘘产生,瘘口组织往往出现水肿,对其无法快速修补,需在早期手术中造口以便转流粪便,提高瘘口愈合速度,应用保手治疗通常并无效果。

营养支持在是肠瘘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分为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肠外营养(TPN)属于机体营养主要供应方法,能够降低胃肠液分泌,显著改善全身营养状况,促使各器官功能恢复,促进感染控制效果。而TPN得到合理应用时,会促使大多数肠瘘患者无需手术治疗即可自愈[2]。

在对肠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时,时机的把握至关重要。而如何选择,则需根据个人情况分析,在患者产生肠瘘后,往往先需经保守治疗,防控感染,支持营养,瘘口溢出量下降,方可予以手术治疗。若手术后早期部分患者瘘口较小,需予以支持治疗,在经二次手术对瘘口进行修补且进行引流,才能够得到良好治疗效果。而且在选取手术治疗方法时,需按照瘘时机出现时间、临床特点针对性制定治疗方案。手术治疗前,需确定患者是否患有大范围腹膜炎和脓肿症状,经CT检查确定其粘连程度和分布这状况,且评估患者耐受力,确定患者脏器是否支持手术治疗。若在检查中发现患者腹腔感染较为严重,出现低蛋白等现象,往往难以得到较高手术成功率,且易引发反复肠瘘,需得到重视[3]。

总之,在临床中,针对腹部手术后并发肠瘘出现原因,需积极预防,在出现肠瘘后,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有效治疗方案,方能够提高成功率,降低死亡率。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吴敏,包木仁.胃肠手术后并发肠瘘30例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2):175-176.

[2] 赵宇,申连东,王敏.腹部手术后并发肠瘘36例治疗体会[J].陕西医学杂志,2012,41(11):1345-1346.

[3] 薛亚琼.腹部手术后并发肠瘘患者的护理[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8):330-331.

(收稿日期:2014-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