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医学护理外科学正文

对影响围绝经期妇女取环因素的调查分析

  • 投稿可笑
  • 更新时间2015-09-16
  • 阅读量287次
  • 评分4
  • 44
  • 0

由艳君

沈阳维康医院妇产科,辽宁沈阳 110041

[摘要]目的 分析围绝经期妇女取环难度影响因素,提出预防取环困难的对策。方法 调取5家医院围绝经期取环病历报告,将511例取环困难者纳入困难组,331例取环容易者纳入一般组,进行因素分析。结果 困难组与一般组患者各项取环影响因素指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45岁、上环时间>11年、乡镇级医院上环、其它宫腔手术史、宫体倾斜、宫铜节育器成为围绝经期妇女取环困难独立风险因素。结论 围绝经期妇女取环难度影响因素较多,既有妇女自身因素,也有医源性因素;医院与妇女双方均应提高对IUD的重视,在IUD置入后早期规避风险因素。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计划生育手术;宫内节育器置取术;围绝经期;手术难度

[中图分类号]R1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654(2015)02(c)-0181-02

Women Ring Factors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n Menopausal Transition

YOU Yanjun

Shenyang Weikang Hospital ,Shenyang,Liaoning Province,11004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sis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difficulty of perimenopausal women in the ring, put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 of preventing ring taking difficult. Method Take 5 hospitals in menopause to take the ring case report, 511 cases of the ring difficulties were included in a difficult group, 331 cases were included in the general group to take the ring, factor analysis. Results The difficult group and common group of the patients take the comparison factor index cycles,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age>45 years old, the ring time>11 years, Sheung Wan, township level hospitals in other uterine cavity operation history, palace, palace body inclination of copper IUD become perimenopausal women take ring difficulties risk factors. Conclusion There are many perimenopausal women take ring factors affecting the difficulty, both women’s own factor, also has the iatrogenic factors; Hospital of women and both side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importance of IUD, in the early to avoid risk factors after IUD implantation.

[Key words]Family planning operation;Intrauterine device take insertion; Menopausal transition; Operation difficulty

[作者简介]由艳君(1981.7-),女,辽宁沈阳人,本科,主治医师,中级,妇产科。

计划生育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计划生育执行力度较大,强制落实较普遍。我国绝大多数育龄女性一生之中至少接受一次计划生育手术,放置宫内节育器(Intrauterine device,IUD)是最常见、普及率最高的计划生育手术类型之一[1]。但应注意的是,因基层医疗服务技术水平有限,放置IUD质量差强人意,加之女性自身自我保护意识与能力不足,IUD相关长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居高不下,难取率较高,许多妇女不得不行腔镜手术才能顺利取出IUD。上世纪80年代以前放置ICU的女性相继步入围绝经期,全国IUD取出例数达到高峰,如何提高IUD取出质量、降低手术损伤,是医院应关注的重点。该研究旨在探讨该地区围绝经期妇女取环困难影响因素,为提高IUD置取术质量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县域内,5家医院具有开展IUD取出术资质,调取医院病历报告,收集2010年2月—2014年8月,围绝经期行IUD取出术妇女病历资料。

1.2 方法

调取患者病历资料,将取环困难者纳入“困难组”、取环容易者纳入“一般组”,进行因素分析。

1.3 统计方法

以SPSS18.0软件包处理所获数据资料,以(x-±s)表示计量资料,以n(%)表示计数资料,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共纳入患者842例,年龄41~57岁,平均(45.3±5.1)岁,临近绝经116例、绝经当年431例、绝经后295例。上环时间1~21年、平均(11.5±6.1)年。上环时期:月经后631例、人流后199例、母乳期闭经后11例。执行置入IUC术医院类型:乡镇级211例、县级582例、市级49例。其它宫腔手术史94例,有妇科疾病住院治疗史105例。宫腔深度5~7 cm、平均(7.5±0.1)cm,宫颈和宫体纵轴形成角度75~115°。节育器类型:宫铜共329例、活性165共244例、其它228例、不明41例。

2.2 因素分析

因素分析显示,困难组、一般组<45岁、临近绝经、绝经后、上环时间>11年、上环时间为绝经后、乡镇级医院上环、其它宫腔手术史、妇科疾病住院史、宫腔深度≥7.5 cm、宫体倾斜、节育器类型为宫铜比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将2.2所得因素作为自变量,取环是否困难作为因变量,“是”赋值“0”、否赋值“1”,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45岁、上环时间>11年、乡镇级医院上环、其它宫腔手术史、宫体倾斜、宫铜节育器成为围绝经期女性取环困难独立风险因素(见表2)。

3 讨论

该研究显示,年龄>45岁、上环时间>11年、乡镇级医院上环、其它宫腔手术史、宫体倾斜、宫铜节育器成为围绝经期女性取环困难独立风险因素,表明围绝经期妇女取环难度因素较多,女性生理性因素、病理性因素、医源性因素、IUD类型等都可能影响取环难度。概括而言,IUD取出困难主要原因主要如下。

3.1 宫腔粘连

致粘连因素较多,流产、分娩后安环可增加粘连风险,上世纪80~90年代,计划生育政策执行力度较严格,被迫安环者较多,许多女方安环时机不恰当。宫颈感染、宫腔手术、频繁刮宫等都可能增加粘连风险,该研究中,困难组其它宫腔手术史、妇科疾病住院史比重高于一般组。宫腔手术、妇科疾病一定程度反映女性生殖健康状态,妇科炎症可能增加宫腔粘连、息肉发生、内瘤病变风险[2]。

3.2 宫颈萎缩狭窄、倾斜

宫颈萎缩狭窄、倾斜多为生理退行性改变所致,如宫颈、宫体萎缩、变硬多见于年龄较大、绝经时间相对较长者,有报告称绝经后2年宫颈萎缩发生率高达100%,此外部分患者围绝经期时间较长,发生宫颈萎缩、穹窿消失风险也较高,可能与雌激素水平渐进性下降所致内外生殖器差异有关[3]。该研究中,困难组、一般组宫腔深度、子宫倾斜率、年龄、绝经比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也证实了这一点。

3.3 其它

节育器异常是致取环困难常见原因之一,节育器异常多与手术操作技术水平不高有关,如位置不当、保留尾丝过短等,节育器异常还可能与节育环质量不佳、过期有关[4]。该研究中,困难组乡镇医院手术者比重高于一般组,提示手术技术水平确实可能影响取环难度。除以上因素外,妇女惧怕手术也是致手术不顺利主要原因之一[5]。

3.4 结语

致围绝经期妇女取环困难影响因素较多,既有妇女自身因素,也有医源性因素。医院应提高IUD置入术技术水平、严格掌握手术时机与指征,在进行妇科病诊疗时,慎重处理IUD。女性自身也应做好定期复查,规避风险因素。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373-374

[2]陈丽玉,张其清,金利华,等.IUD与子宫内膜息肉相关性研究[J].现代妇产科进展,2009,18(2):132-133.

[3]梁春梅,黄琼芝.影响围绝经期及绝经期妇女取环难度的相关因素及有效方法[J].社区医学杂志,2013,11(8):75-76.

[4]王勇.全国农村卫生人员妇产科培训教材[M].北京: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10:307.

[5]陈素玲,林美菊,王利菊,等.宫内节育器放置480例分析[J].中国乡村医药杂志,2014,30(4):33-34.

(收稿日期:2014-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