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医学护理中医学正文

中医药治疗痿证的临床总结

  • 投稿共青
  • 更新时间2015-10-29
  • 阅读量606次
  • 评分4
  • 73
  • 0

王雅洁

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安徽省芜湖市 241000

【摘 要】痿证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肢体痿弱无力,现代医学理论中的多发性神经炎症、运动神经元病、周期性麻痹等均属中医痿证的范畴。本文通过研究中医以及现代医学对痿证的认识,探讨中医药治疗痿证的有效方法。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痿证;中医药;临床治疗;疗效

痿证是肢体软弱无力、皮肤麻木且肌肉瘦弱,不能随意运动,日久出现肌肉萎缩的一种病证。“痿”有痿枯不用之意,指肢体筋脉弛缓,痿软无力,或伴有麻木、肌肉萎缩等[1]。临床以下肢痿弱较多见,故又称“痿躄”。痿是肢体痿弱不用,“躄”是指下肢软弱无力,不能步履之意。外感与内伤均可引起痿证,外感主要是由温热毒邪、湿热浸淫引起;内伤多因不良饮食习惯或久病劳倦伤及脏腑,引起脾胃虚弱、肝肾亏损[2]。痿证分为肺热津伤、湿热浸淫、脾胃虚弱、肝肾亏损、瘀阻络脉等五证型,但各类型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关联。临床治疗痿证需结合标本虚实传变,调养脏腑、补益气血,还需清利湿热、温热毒邪。

1 中医对痿证的认识

中医对痿证的记录最早要追溯到《内经》,《内经》中阐述了痿证的发病原因、发病机制、病症分类以及治疗原则等。《素问? 痿论》中指出“肺热叶焦”是痿证的主要发病机制,认为肺燥不能输精于五脏,使五脏失养从而发生痿软;《素问? 痿论》提出痿证可对脏腑产生不同的影响,并根据对脏腑的影响具体分为脉痿、肉痿、骨痿、筋痿、皮臂等五痿,同时该著作中提出痿证与肺胃肝肾等脏器密切相关,并提出“治痿独取阳明”的治疗原则[3]。《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五痿叙论》指出情志、劳逸致“内脏精血虚耗,荣卫失度……故致痿必”,“痿壁证属内脏气不足之所为也”。《儒门事亲?指风痹痿厥近世差玄说》指出:“夫四末之疾,动而或痉者,为风;不仁或痛者,为痹;弱而不用者,为痿;逆而寒热者,为厥”,强调“痿病无寒”。

2 现代医学对痿证的认识

现代医学理论认为,痿证可表现为多发性神经炎、周期性麻痹、运动神经元疾病、脊髓病变、重症肌无力等,主要症状为肢体痿软无力,患者不能随意运动。多发性神经炎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多发性末梢神经损害症状,临床主要表现为运动神经、植物神经功能障碍以及肢体远端对称性感觉等。临床多采用激素疗法、免疫抑制剂、增强抑制剂治疗方法,若患者为非急性期多发性神经炎,则可采用维生素B 治疗方法。运动神经元疾病是一组病因不明的选择性侵犯脊髓前角细胞、脑干运动神经元、皮层锥体细胞及锥体束的慢性进行性神经变性疾病,可分为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进行性肌肉萎缩、进行性延髓麻痹、原发性侧索硬化等类型,临床治疗中可采用维生素E、维生素B 口服治疗方式,也可辅助酶肌注、胞二磷胆碱肌注等方式。周期性麻痹是一组与钾离子代谢有关的代谢性疾病,分为低钾性周期性麻痹、高钾性周期性麻痹两种类型,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驰缓性骨骼肌瘫痪或无力。临床治疗低钾性周期性麻痹可采用氯化钾、乙酰唑胺、安体舒通等治疗方式,若服用钾剂效果不明显,可采用乙酰唑胺或安体舒通药物。

3 中医药治疗痿证

痿证可分为肺热津伤、湿热浸淫、脾胃虚弱、肝肾亏损、瘀阻络脉五种证型,每种证型的症状不同,用药方法也不同。肺热津伤型痿证其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病急、病起发热,或发热后出现肢体乏力等,患者可较短时间内出现肌肉瘦削、皮肤干燥以及心肌口渴等症状,小便黄赤或热痛,舌质发红且苔黄,脉细数。治疗肺热津伤型痿证,应采用清早救肺汤加减,常用药物为人参、麦冬、生甘草、阿胶、苦杏仁、炒胡麻仁、生石膏、霜桑叶、炙枇杷叶。湿热浸淫型痿证发病缓慢,患者可表现为肢体困重、痿软无力等症状,小便赤色热痛,舌质发红,舌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对湿热浸淫型痿证应采用加味二妙散加减药方,常用药物为苍术、黄柏、萆薢、防己、薏苡仁、蚕砂、木瓜、牛膝、龟板。脾胃虚弱型痿证发病缓慢,肢体软弱无力逐渐加重,神疲肢倦,肌肉萎缩,患者面色白或萎黄无华舌淡苔薄白,脉细弱。应采用参苓白术散合补中益气汤加减药方,药物组成为人参、白术、山药、扁豆、莲肉、甘草、大枣、黄芪、当归、薏苡仁、茯苓、砂仁、陈皮、升麻、柴胡、神曲。肝肾亏损型痿证起病缓慢,逐渐出现肢体痿软无力,特别是下肢症状更为明显,腿径大肉渐脱,患者舌咽干燥,舌红少苔,脉细数。应采用虎潜丸加减药方,药物组成为狗骨、牛膝、熟地、龟板、知母、黄柏、锁阳、当归、白芍、陈皮、干姜。脉络瘀阻型痿证四肢痿弱,肌肉瘦削,手足可麻木不仁,伴有肌肉活动时隐痛不适症状,舌质暗淡或有瘀点,应采用圣愈汤合补阳还五汤加减,主要药物组成为人参、黄芪、当归、川芎、熟地、白芍、川牛膝、地龙、桃仁、红花、鸡血藤。综上所述,痿证是临床治疗中的难治之证,病程长且难愈合。中医对痿证的认识时间早,众多中医书籍均认为痿证为外来损伤或秉受父母肾气不足引起精气不足、脾气虚弱致病。治疗时应多采用清热利湿、活血通络、滋补肝肾的药方。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吴青, 李庚和. 健脾补肾法治疗重症肌无力302 例[J]. 山西中医,2005,21(2):20-22.

[2] 李宝生. 中医治疗重症肌无力128例疗效分析[J]. 北京中医,2006,25(6):356-357.

[3] 焦少辉, 吕新正. 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轻、中度重症肌无力64 例[J]. 河南中医,2006,26(11):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