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医学护理中医学正文

探讨中医“治未病”思想在脂肪肝健康教育中的实践

  • 投稿xmen
  • 更新时间2015-09-18
  • 阅读量873次
  • 评分4
  • 88
  • 0

王 静

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体检中心,河南南阳 473000

[摘要] 目的 分析中医“治未病”思想在脂肪肝健康教育中的实践。方法 选取我院脂肪肝患者共124例,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治未病”思想行健康教育;对照组患者则实施常规健康教育;对两组患者的脂肪肝发病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将“治未病”思想应用于脂肪肝健康教育中后,脂肪肝发病率为24.2%(15/62);对照组行传统教育后,脂肪肝发病率为56.5%(35/62),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较,观察组患者脂肪肝发病率明显较低(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 将中医“治未病”思想应用于脂肪肝健康教育中,能够有效降低脂肪肝发病率,在临床中值得推广使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 治未病;脂肪肝;健康教育;实践

[中图分类号] R7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9(c)-0192-02

随着人们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的改变,我国脂肪肝患者逐年也呈现出上升趋势。中医“治未病”的思想则是坚持以预防为主,促进健康与防治疾病结合[1]。治未病的思想为“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强调未病先防重在养生,主要包括调理精神情志,保持阴平阳秘等方面。而既病防变则是能够预测疾病的发展方向从而更好地预防疾病的发生。我院对124例脂肪肝患者中的62例患者应用“治未病”思想行健康教育,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脂肪肝患者共124例,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其中观察组患者将“治未病”思想应用于健康教育中,男31例,女31例,年龄46~75岁,平均年龄(58.3±3.2)岁;对照组行传统健康教育,男33例,女29例,年龄48~80岁,平均年龄(61.2±2.5)岁。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备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观察组患者采用“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治未病”思想行健康教育,根据不同职业、年龄的患者因人制宜采取预防措施:①对于青少年而言,由于其思想上还未完全成熟,自制力相对较弱,生活中长期使用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缺乏适当的运动,导致其易形成脂肪肝。我们应同学校老师及其家长多加沟通,在日常生活中监督和鼓励青少年养成良好的饮食规律和坚持健康的运动等。②对于中年人,有应酬多、压力大且工作节奏快等特点,因此我院对此展开专家咨询、健康讲座以及交流专栏的形式,使中年脂肪肝患者意识到不规律生活、过度疲劳以及嗜酒对脂肪肝的严重影响,会加大脂肪肝的危害,使中年患者在生活中自觉保持“精神调养、饮食有节”,同时告知中年患者三餐应当主要以豆制品、水果和蔬菜为主,确保膳食营养均衡。一些食物会起到降脂护肝的效果,例如茄子、木耳、洋葱、蘑菇、山楂、枸杞等,可根据患者情况适当添加;叮嘱患者一定不要醉酒贪杯、膏粱厚味;在日常工作中注意休息,不但可以有效消除疲劳,还可以对恢复中年人的脑力和体力有很大的帮助,保证正常人体功能活动,进而加强其抗病能力,有助于肝脏的康复。③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大多处于不再工作,日常固定活动少的生活状态,机体活动能力衰退,各项身体机能减弱,因此在保证饮食控制的条件下,还应当叮嘱患者多参与运动,例如跳舞、慢跑、游泳以及打太极拳等。帮助患者增加运动量减轻体重。④对于一些年轻爱美的女性,由于其为了漂亮而导致营养不良性脂肪肝的出现,并通过各类宣传途径向其说明健康饮食,均衡营养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审美观,避免不合理的减肥、节食习惯。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健康教育方式。

1.3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数据以SPSS 18.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以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经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将“治未病”思想应用于脂肪肝健康教育中后,脂肪肝发病率为24.2%(15/62);对照组行传统教育后,脂肪肝发病率为56.5%(35/62),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较,观察组患者脂肪肝发病率明显较低(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脂肪肝主要是指人体代谢异常导致肝脏对其做出应激反应,导致过多的脂肪在肝脏中堆积以及肝脏内实质细胞脂肪病变的一种临床肝脏病例综合征。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脂肪肝的发病率也随之攀升,超过10%的人口都患有不同程度的脂肪肝,且发病年龄越来越趋于年轻化。如若未得到及时的治疗,部分患者可能会发展成为肝脏纤维化,严重时会发展为肝硬化等,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目前,脂肪肝的发病机制还未完全清楚,临床治疗中也未取得特效药。因此,脂肪肝主要以终于“治未病”的思想预防为主。

在我国的中医学中,自古以来就有“不治已病治未病”的传统观点,脂肪肝的临床症状表现不明显,因此常常被人们所忽视。正是由于这样的特点,我们认为在脂肪肝进一步发展前,进行“治未病”的防治理论,能够有效降低脂肪肝逐渐发展成为脂肪性肝炎、酒精性脂肪肝以及肝硬化的几率,这对防止脂肪肝的进一步恶化、病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

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治未病思想除了强调疾病应当重在预防的重要性,同时也提出了防止疾病合理治疗以及转变的思路[3]。对于治未病而言,其主要目是在于防范。根据不同的发病特点可以将其归属于“瘀证”“积证”“胁痛”“肥气”等。现代很多医学家均认为,脂肪肝的主要原因是痰、湿、瘀,由于患者湿热内蕴、痰浊郁结,再加上脾失健运,从而导致湿痰瘀阻互结,对肝脏脉络造成痹阻出现脂肪肝。由此可见,患者脂肪肝的机理和中医理论中的痰、瘀、湿等有着直接关系[4]。因此我国中医学认为患者的发病部位在肝脏和脾脏,主要是由于肝血瘀滞和肝失疏泄而导致的。分析其原因,这可能与患者嗜酒无度、感受外邪、过度肥胖、久病体虚等因素有直接关系[5]。

要养成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每天保持固定量的运动,坚持早睡早起,不要贪睡,经常走动,不要瘫坐。患者可以根据自身在运动后的脉搏和疲劳感,对运动量做出适当的调节。通常情况下,每分钟100~160次为最佳运动脉搏,运动时间在20~30 min为宜,运动结束后,疲劳感应在20 min内消失。每天坚持运动15~20 min或每周坚持3~5次,每次20~30 min都为有益身体健康的运动方式。每周保证150 min的有氧运动时最为有效的预防手段,例如:骑自行车、慢跑、打羽毛球、游泳、跳绳等。对于长期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可选择每天大步快走三公里。患者的运动方式及运动量也可根据季节做出适当的调整。对于年轻人而言,定期的游泳、爬山、郊游等不但对身体健康有益,还可以广交朋友使其心情愉悦;对于老年人来说,太极拳、太极剑、交谊舞等活动都可长期坚持,锻炼身体。

在人生的几个时期,都易引起脂肪堆积,需要引起注意。①儿童时期:儿童时期的脂肪细胞还处在不断增值过程中,如果儿童过多的摄入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又未得到相应的锻炼的话,体内能量消耗变慢,脂肪细胞出现增生并肥大,脂肪堆积,形成难以治疗的肥胖。因此,在儿童时期,要严格控制孩子的体重,通过合理控制饮食和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方式,预防儿童出现肥胖和脂肪肝。②中年以后:生活相对比较稳定,体内激素水平不断发生改变。此时若不注意保持正确合理的饮食起居习惯,是极易出现脂肪肝等疾病的。对于中年男性而言,由于长期在外应酬,饮酒过量和摄入过多高脂肪食物等都是引发脂肪肝的主要原因;对于中年女性而言,不健康的零食是她们最大的敌人。③疾病康复期:对于处于疾病康复期的患者,人们习惯给予大量的补品,进而加快其恢复速度,增强器身体免疫力。但如果进补过多,而又缺乏相应的运动,导致脂肪严重堆积,成为形成脂肪肝的主要原因。

人的情志对疾病的发生有着很大的影响,若患者受到强烈的精神外界刺激,或持续性的刺激,都会使人体出现气机逆乱,阴阳失调而引发各种疾病。精神刺激可导致正气内虚, 外邪侵入。对于一些女性患者来说,若出现大幅度的精神改变,或受到消极的情绪刺激后,极易通过暴饮暴食,毫无节制的摄入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进而引起肥胖或脂肪肝。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强烈的精神情志刺激,可引起身体各项功能低下以及人体内分泌失调,激素分泌不正常,脂肪代谢异常,使脂肪大量堆积。

我国中医学中认为,患者若是出现大怒、过喜以及过度悲伤等情况时会使得机体中气血不和,脏腑功能出现紊乱,加重脂肪肝的病情。所以,在日常生活以及工作中患者都应当调养身心,尤其是保持良好、愉快的心情,使自己豁达乐观,则会气血和平。同时,保持规律的锻炼和愉悦的心情有着密切的关系,维持身体与心理的有效平衡,调节健康的生活规律,在加强体魄的同时,减去体内过多的脂肪,对有利于预防和治疗脂肪肝。

良好的生活习惯对治疗脂肪肝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我国《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明确指出,食而不运,脂膏将留置于肝,良好饮食习惯对治疗脂肪肝的重要性。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将“治未病”思想应用于脂肪肝健康教育中后,脂肪肝发病率为24.2%(15/62);对照组行传统教育后,脂肪肝发病率为56.5%(35/62),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较,观察组患者脂肪肝发病率明显较低(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说明将中医“治未病”思想应用于脂肪肝健康教育中,能够有效降低脂肪肝发病率,在临床中值得推广使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郭季春,杜强.中医“治未病”思想在脂肪肝健康教育中的实践[J].医药论坛杂志,2011(4):175-176.

[2] 石国凤,许涛,王娟,等.中医“治未病”思想在心功能不全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与研究[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2(5):183-184.

[3] 田文婧,王旭,周志荣. “治未病”思想指导下的中医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6):620-622.

[4] 吴利凤.“治未病”理论在社区健康管理的运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3(11):1221-1222.

[5] 传鹏.中医未病学学科化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2:146-148.

(收稿日期:2014-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