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医学护理中医学正文

留针时间对针刺治疗非器质性失眠40例的影响

  • 投稿王盐
  • 更新时间2015-09-16
  • 阅读量273次
  • 评分4
  • 59
  • 0

解小会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中心医院,广东深圳518102

【摘要】目的:观察不同留针时间对针刺治疗非器质性失眠的临床疗效影响。方法:选取非器质性失眠患者8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针刺疗法治疗,A组留针时间20min,B组留针时间40min,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10次和治疗20次时的PSQI评分均明显小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分别有34例和35例患者治疗有效,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在对非器质性失眠患者的针刺治疗中,留针20min和留针40min具有较为相同的临床疗效。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非器质性失眠;针刺;留针时间

【中图分类号】R246.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5)03-0111-02

失眠是临床中最常见的睡眠障碍性疾病,目前尚无特效疗法,但中医针刺疗法在失眠的治疗中具有较多的应用,且疗效显著[1]。但是对于针刺过程中的留针时间不同是否可导致针刺疗效不同,目前临床无特别研究,本文就对不同留针时间在针刺治疗非器质性失眠患者中的疗效进行观察,以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非器质性失眠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以入睡困难或难以持续睡眠为主诉,且病程持续1个月以上,所有患者均经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测量总分>7分,同时排除合并严重焦虑、抑郁或精神分裂以及严重脏器功能损害等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40例。A组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龄20~70岁,平均年龄(45.7±6.3)岁,病程1个月至2年不等,平均病程(1.2±0.3)年;B组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22~68岁,平均年龄(43.6±6.7)岁,病程1个月至2年不等,平均病程(1.3±0.4)年。两组患者上述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针刺治疗,针具选用我院专用的不锈钢毫针,并采用专用定时器给予定时。主穴选用百会、神庭、三阴交、神门、安眠、内关等。配穴根据中医辨证分型选用心俞、足三里、脾俞、大陵、胆俞、四神聪、胃俞、血海等。所有患者均取仰卧位,常规消毒各穴位,采用毫针刺法,并辨证实施平补平泻法。A组留针20min,B组留针40min,两组患者均每周治疗3~4次,共治疗20次后对疗效进行判定。

1.3观察指标①应用PSQI评定量表对两组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10次和20次时的睡眠质量进行评分,分值0~21分,7分为临界值,得分越高说明睡眠质量越差,并计算减分率,以此作为疗效判定依据;②对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安全性进行观察,包括是否出现晕针、断针、出血、血肿以及针后感染等不良反应,计算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1.4疗效判定标准[2]临床治愈:夜间睡眠时间保持在6h以上,且PSQI减分率≥90%;显效:睡眠质量好转,夜间睡眠时间较治疗前增加3h以上,且PSQI减分率89%~75%;有效:睡眠治疗有所改善,夜间睡眠时间较治疗前增加1h,PSQI减分率74%~30%;无效:PSQI减分率不足30%。

1.5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5.0分析资料,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采用(x±s)和[例(%)]表示,并分别应用t和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PSQI评分比较对两组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10次和治疗20次时的PSQI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PSQ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0次和治疗20次时的PSQI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疗效比较治疗20次后,A组和B组分别34例、35例患者治疗总有效,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3安全性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见晕针、断针、出血、血肿以及感染等不良反应,所有患者均可耐受,并均完成治疗。

3讨论

失眠症属于中医“不寐”、“不得眠”等范畴,中医认为其主要病因机制是由于阴阳失调、营卫不和致神失所养所致,表现为入睡困难、多梦、易惊醒、早醒等,并可诱发心悸、胸痛、中风等病症。中医在失眠的治疗方面尤以针刺疗法最为突出。针刺疗法作为传统中医中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其不改变患者的睡眠结构,而是通过对各个经络系统的机能进行调节,达到治病的目的,其主要治疗机制在于调和阴阳,纠正阴阳的偏盛偏衰,以使机体归于“阴平阳秘”,恢复正常生理功能[3]。同时针刺治疗具有适应症广泛、操作方便、经济安全的特点,已被广大患者接受。

留针是针刺疗法中的一个重要步骤,是在针刺得气后,将针体留置穴内,让其停留一定时间后再给予出针的一种方法,其目的是在于得气、调气,以提高针刺疗法的治疗效果。但是对于留针时间的长短临床尚无统一定论,恰当的留针时间对提高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有文献指出,恰当的留针时间可改善患者预后,不恰当的留针时间可能会造成严重不良后果[4]。因此在本研究中,笔者对A组和B组患者选用不同的留针时间,A组选择留针时间20min,主要是由于在针刺手法的研究中有文献指出20min是较佳的留针时间[5];而同时又有临床资料指出,对于慢性、顽固性疾病,可适当的延长留针时间,尤其是对于难治性失眠症患者留针40min患者也可接受[6],因此对B组患者选择留针时间40min,对两组进行比较。同时两组患者所选取穴位相同,其中主穴之一百会位于头部,具有镇静安神、调理气血的作用;神门穴位于腕横纹尺侧端,具有安神志、调整阴阳平衡之功效;三阴交位于小腿内侧,具有健脾胃、益肝肾、调三阴经之功效;安眠为经外奇穴,是治疗失眠症的经验穴,具有安神镇静的作用;内关位于腕横纹上,具有宽胸理气,益气安神之功效,同时根据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选用不同配穴辨证实施。结果显示,A组和B组患者在治疗10次和治疗20次时的PSQI评分明显小于治疗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对治疗后10次和20次时的PSQI评分比较,两组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A组和B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5.0%、87.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和李华等[7]研究结果一致,提示留针20min和40min对失眠患者针刺治疗疗效并无显著影响或影响不明显。但同时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本组样本量较小,且疗程较短,对于在非器质性失眠患者的治疗中,留针时间是否会影响针刺疗法的疗效还有待进一步加大样本给予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李华.留针时间对针刺治疗非器质性失眠患者疗效的影响[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

[2]史玉泉.实用神经病学[M].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124-1125.

[3]肖晓玲,刘志顺.不同时间电针治疗失眠疗效评价[J].针刺研究.2008,33(3):201-204.

[4]张鹏,鼓建伟.失眠症的研究进展[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01,9(2):l28-128.

[5]何婷.失眠相关因素研究系统性文献评价和针刺临床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

[6]罗建武,曾德志,王兵华,等.针刺疗法辅助治疗难治性失眠的临床观察[J].中医药信息杂志.2011.17(2):223-225.

[7]李华,胡慧,覃蔚岚.留针时间对针刺治疗非器质性失眠患者疗效的影响[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13,20(6):40-42.

(收稿日期:2014.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