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黎东
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云南曲靖 655000
[摘要] 目的 观察药物性胆汁淤积性肝病患者联合应用腺苷蛋氨酸、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实际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12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药物性胆汁淤积性肝病患者4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实验组22例,对照组22例,给予对照组常规保肝治疗,给予实验组腺苷蛋氨酸、糖皮质激素治疗,比较治疗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药物性胆汁淤积性肝病的治疗效果更佳,实验组ALT、TBIL、λ-GT、ALP、TBA分别为(87.6±40.6)u/L、(49.6±20.6)μmol/L、(89.6±23.1)U/L、(101.6±60.5)U/L、(45.6±20.6)μmol/L,临床总有效率为92.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药物性胆汁淤积性肝病患者联合应用腺苷蛋氨酸、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 腺苷蛋氨酸;糖皮质激素;药物性胆汁淤积性肝病;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 R59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8(c)-0076-02
药物性肝病是指肝脏对药物及代谢产物的过敏反应或药物及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细胞病毒损害,近年来,临床联合用药增多,药物性肝病的发病率也逐年增加,药物性胆汁淤积性肝病病程迁延,少数患者可发展为继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影响预后[1]。临床上治疗药物性胆汁淤积性肝病的方法较多,但疗效各异,本研究为2010年12月—2014年1月22例患者联合应用腺苷蛋氨酸、糖皮质激素治疗,疗效满意,用药体会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0年12月—2014年1月入住我院的药物性胆汁淤积性肝病患者44例,入选病例均符合Maria药物性肝损害诊断标准[2],将44例患者分成实验组22例,对照组22例。实验组:男女比例11:11,年龄26~66岁不等,平均(49.2±2.5)岁,10例病程8~28周不等,平均(15.2±2.5)周;致病药物:1例抗甲状腺药,2例抗惊厥及抗抑郁药物,3例抗生素,5例抗结核药物,11例非甾体消炎药;对照组:男女比例10:12,年龄27~66岁不等,平均(49.3±2.4)岁,病程8~27周不等,平均(15.1±2.2)周,致病药物:1例抗甲状腺药,1例抗惊厥及抗抑郁药物,4例抗生素,6例抗结核药物,10例非甾体消炎药。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致病药物类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一般方法
1.2.1对照组 患者一经确诊,立即停用损伤肝脏药物,叮嘱患者低脂饮食,卧床休息,为其静脉滴注还原型谷胱甘肽、肌苷、维生素。
1.2.2实验组 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腺苷蛋氨酸、糖皮质激素治疗,将1000 mg/d腺苷蛋氨溶于10%葡萄糖溶液250 mL中,同时予200 mg/d琥珀酸氢化可的松,用药1周后,氢化可的松改为30 mg/d强的松,晨起顿服,治疗过程中为避免药物副作用,加用泮托拉唑钠20 mg及胃粘膜保护剂,继续用药5~7 d后视患者病情逐渐减少药物剂量,治疗3~4周后评价两组治疗效果。
1.3诊断标准
①服药1~16周后出现皮疹、皮肤瘙痒、发热、大便发白、黄疸、肝肿大;②凝血酶原时间(PT)13~15s,直接胆红素(DBIL)、血清总胆红素(TBIL)、总胆汁酸(TBA)、谷丙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KP)、λ-谷氨酰转酞酶(GGT)明显升高;③影像学检查显示肝内外胆管扩张;④排除酒精性、脂肪性、自身免疫性肝损害。
1.4疗效评定
治疗前后从ALT、TBIL、λ-GT、ALP、TBA五个方面检测两组肝功能,做好记录,比较两组药物性胆汁淤积性肝病治疗效果,观察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出现情况。
1.5 数据处理
借助SPSS 11.0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计数数据,χ2检验,以[n(%)]表示;计量数据,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以(x±s)表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药物性胆汁淤积性肝病患者各项肝功能指标比较
实验组ALT、TBIL、λ-GT、ALP、TBA分别为(87.6±40.6)u/L、(49.6±20.6)μmol/L、(89.6±23.1)U/L、(101.6±60.5)U/L、(45.6±20.6)μmol/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意义(P<0.05)。详见表1。
2.2两组药物性胆汁淤积性肝病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
经临床统计,实验组16例黄疸、皮肤瘙痒等临床症状消失,肝功能显著改善,为显效;7例临床症状好转,肝功能恢复明显,效果为有效,2例临床症状未见改善,为无效,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2.0%,高于对照组的80%(10例显效,10例有效,5例无效),组间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详见表2。
2.3并发症观察
经临床观察,实验组2例感染,1例水电解质紊乱,未发生严重感染、上消化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仅为13.6%。
3讨论
肝脏是机体生化代谢的重要器官,机体服用的各种药物均需经过肝脏代谢,大量报道显示[2-3],药物性肝炎发病率逐年增高,胆汁淤积性肝病是指肝细胞排泄胆汁功能障碍、胆汁流通障碍或胆汁分泌抑制,致使胆汁到达十二指肠量减少而引起的一系列综合征。
胆汁淤积性肝病多见于急性和慢性肝病,也可见于药物性肝炎、肝内胆管损伤和其他肝脏疾病,患者的临床标准主要为瘙痒、黄疸、结合胆红素和血清总胆红素升高,伴λ-谷氨酰转肽酶和碱性磷酸酶增高。药物引起的肝损伤可分为肝细胞损伤型、胆汁淤积型及混合型,其中20%~25%为胆汁淤积型,引起药物性胆汁淤积的常见药物包括中草药、抗结核药、抗感染药、解热镇痛药、抗精神病药、降血糖药、抗甲状腺药。
药物性胆汁淤积性肝病患者停止服用损肝药物后,其受肝损伤仍需数月才能逐渐恢复,部分患者需1年以上的恢复时间,目前,临床上尚无治疗药物性胆汁淤积性肝病的特效药物。大量研究证实[4-5],早期联合应用糖皮质激素、腺苷蛋氨酸治疗药物性胆汁淤积性肝病,可缩短病程,降低肝脏所承受的模型持久性损害,还可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改善预后。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ALT、TBIL、λ-GT、ALP、TBA分别为(87.6±40.6)u/L、(49.6±20.6)μmol/L、(89.6±23.1)U/L、(101.6±60.5)U/L、(45.6±20.6)μmol/L,临床总有效率为92.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意义(P<0.05),近似于相关文献[6],提示腺苷蛋氨酸、糖皮质激素在药物性胆汁淤积性肝病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本研究结果还显示,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仅为13.6%,提示联合用药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腺苷蛋氨酸是一种生理活性物质,存在于人体组织和体液中,可作为生理性巯基化合物前体参与体内重要的生化反应,可在肝内合成腺苷蛋氨酸-依赖性质膜磷脂,促使细胞膜恢复流动性,还可促进合成解毒过程中的硫化产物,促进胆汁排泄,腺苷蛋氨酸是谷胱甘肽合成和运转过程中的依赖性物质,可改善胆汁酸代谢系统的解毒功能,抑制肝细胞凋亡及炎症细胞浸润,减轻黄疸及肝功能损害,最终起到抗胆汁淤积的效果。腺苷蛋氨酸是人体细胞最主要的甲基供体,口服腺苷蛋氨酸后生物利用度较低,因此,临床上多以肌肉注射或静脉滴注的形式给药。糖皮质激素可消退黄疸,其机制为[7]:稳定溶酶体膜,减轻毛细胆管和门脉区的非特异性炎症,改善全身毒性反应,促进胆汁排泌,还可阻止抗原抗体复合物产生,降低肝细胞免疫损伤,还有研究结果显示[8],应用糖皮质激素可增强肝细胞对非结合胆红素的摄取。联合应用腺苷蛋氨酸、糖皮质激素治疗药物性胆汁淤积性肝病患者,可有效降低ALT、TBIL、λ-GT、ALP、TBA水平,改善肝功能,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
综上所述,腺苷蛋氨酸、糖皮质激素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各级医院应用、推广。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王秀莲,刘文军,栗鹏. 应用腺苷蛋氨酸治疗胆汁淤积性肝病疗效观察[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1,6(1):44-45.
[2] 吴莘,汪坚敏,尹小燕,等. 腺苷蛋氨酸联合甘草酸二铵治疗药物性肝损害的疗效观察[J].国际消化病杂志,2011,7(3):181-182,184.
[3] 苏婷婷,张波,周颜.腺苷蛋氨酸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药物性胆汁淤积性肝病疗效[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1,5(8):767-768.
[4] 汪燕君. 腺苷蛋氨酸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胆汁淤积型药物性肝炎40例[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7(8):615-617.
[5] 伏永正. 腺苷蛋氨酸治疗胆汁淤积性肝病疗效观察[J].临床医学,2012,16(10):35-36.
[6] 江杰,李丽,王利红.熊去氧胆酸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药物性淤胆型肝炎疗效观察[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6(1):78-80.
[7] 张巍巍,邹瑞珍,刘云顺,等.腺苷蛋氨酸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重度胆汁淤积性肝病合并抑郁一例[J].肝脏,2013,11(6):433.
[8] 赵淑芳,解占峰,孙彦峰,等.腺苷蛋氨酸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药物性胆汁淤积性肝病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3,9(10):144-146.
(收稿日期:2014-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