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广侠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药剂科,吉林长春 130021
[摘要] 目的 探讨当归有效成分及其药理作用。方法 选取不同科室的患者282例,进行给予当归治疗,分析其有效成分并研究其药理作用。结果 妇产科月经不调60例患者,实验组30例患者治愈15例(50.00%),显效12例(40.00%),无效3例(10.00%),总有效率90.00%。对照组30例患者治愈10例(33.33%),显效9例(30.00%),无效11例(36.67%),总有效率63.33%。χ2为5.963。P值为0.015。具有统计学意义。心血管科高血压患者78例,实验组39例患者治愈16例(41.03%),显效20例(51.28%),无效3例(7.69%),总有效率92.28%。对照组39例患者治愈8例(20.51%),显效13例(33.33%),无效18例(46.15%),总有效率53.84%。χ2为6.103。P值为0.01。具有统计学意义。血液科贫血患者76例,实验组38例患者治愈10例(26.32%),显效25例(65.79%),无效3例(7.89%),总有效率92.11%。对照组38例患者治愈6例(15.79%),显效21例(55.26%),无效11例(28.95%),总有效率71.05%。χ2为5.325。P值为0.023。具有统计学意义。肝癌患者68例,实验组34例患者治愈8例(23.53%),显效20例(58.82%),无效6例(7.65%),总有效率82.35%。对照组34例患者治愈2例(5.88%),显效24例(70.59%),无效8例(23.53%),总有效率76.47%。χ2为4.943。P值为0.03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当归治疗后,用药剂量较小、副反应少,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 当归;有效成分;药理作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 R282.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11(c)-0029-02
当归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干燥根,秋末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待水分稍蒸发后,捆成小把,上棚,用烟火慢慢熏干[1]。昧甘平,性温。全当归根略呈圆柱形,根上端称“归头”,主根称“归身”或“寸身”。支根称“归尾”或“归腿”,全体称“全归”[2]。全当归既能补血,又可活血,统称和血;当归身补血,当归尾破血[3]。当归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藁本内酯类及其异构物、香豆素类、多糖类、黄酮类及有机酸类等[4]。其药理学作用广泛,具有镇痛、抗炎的作用;用于治疗月经不调、痛经、子宫发育不全、慢性盆腔炎;对于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心肌埂塞的患者有一定作用;具有补血,抑制血小板聚集等作用;具有保肝利胆,抗肿瘤的作用[5]。本文对其在月经不调、抗高血压、补血、肝癌患者中发挥的作用进行分析,并收到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0年2月—2014年2月该院收治的患者282例,年龄21~75岁,平均年龄48岁。其中妇产科月经不调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心血管科高血压患者78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9例;血液科贫血患者76例,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各38例;肝癌患者68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4例。各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1.2.1有效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表明,当归有效成分包括香豆素类、黄酮类、挥发油类、有机酸类化合物、多糖类化合物及其他成分[6]。
①香豆素类。香豆素类的主要成分为简单香豆素、吡喃香豆素、呋喃香豆素和双香豆素类等。研究发现其具有抑制NO生成作用,对于心脑血管疾病具有治疗作用。
②黄酮类化合物。研究发现,从当归中分离得到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抑制NO生成,抗氧自由基,保护心肌缺血的作用。
③挥发油类。当归中挥发油成分非常丰富,其中蒿苯内酯和正丁烯基苯等含量较高。蒿本内酯可以通过减轻氧化应激和抗细胞凋亡,从而保护缺血心肌。挥发油类成分对于抑制子宫平滑肌收缩具有一定作用。
④有机酸类化合物。当归中主要有机酸类化合物是阿魏酸钠,又称当归素。阿魏酸钠可有效清除氧自由基、减轻膜脂质过氧化作用、有效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对于动脉粥样硬化具有保护心内皮细胞的功能。
⑤多糖类化合物。当归多糖的基本糖单位有D一葡萄糖、D一半乳糖、L一阿拉伯糖、鼠李糖、甘露糖、岩藻糖以及葡萄糖醛酸等。研究发现,当归多糖可提高造血功能,对造血功能障碍具有很好的恢复作用。当归多糖对肝性脑病具有预防作用[7]。
⑥氨基酸,维生素及其他成分。当归中含有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具有抗氧化和改变血液流变的作用[8]。
1.2.2治疗方法①对妇产科月经不调患者实验组给予当归方治疗,将当归20 g,红花10 g分别浸于50%酒精50 mL中,48 h后过滤,混匀,加酒精至100 mL。每日3次饭后服,每次3 mL,经期停服。对照组实行常规治疗,即如果是荷尔蒙失调所引起,需对症下药,如果是对要求生育、卵巢功能未丧失的患者,可采用激素或类似物诱发排卵,且在月经来之前,注意保持精神愉快,避免情绪波动和精神类刺激;注意卫生,预防感染;注意贴身内衣质量;注意饮食。②对心血管科高血压患者实验组采用当归方治疗,用20%复方当归注射液(当归、红花、川芎等量)2 mL加入10%葡萄糖液2 mL内,或75%复方当归注射液1 mL加10%葡萄糖液3 mL,于两侧曲池及足三里交替注射,每穴2 mL,10次为一疗程。用4个疗程。第一疗程每日1次,第二疗程隔日1次,第三疗程每周2次,第四疗程隔日1次。注射时采用5号针头,刺入穴位后,待患者有酸麻胀感时,再缓缓注入药液。对照组实行常规治疗,即对于轻度、中、重度高血压尤适于伴心衰、浮肿患者,常用利尿剂,如氢氯噻嗪;广泛用于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常用β受体阻滞剂,如普奈洛尔等;原发性、肾性高血压症常用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等进行治疗。③对血液科贫血患者实验组采用当归方治疗,当归注射液(当归浸出液的灭菌生理盐水溶液,含当归5%)。于相应穴位处注射,每次2 mL,10次为一疗程。用4个疗程。对照组实行常规治疗,即对症治疗,如维生素B12及叶酸适用于治疗巨幼细胞性贫血;铁剂仅用于缺铁性贫血,维生素B6用于铁粒幼红细胞性贫血。④对肝癌实验组患者实行当归方治疗,当归注射液(当归浸出液的灭菌生理盐水溶液,含当归10%)。于相应穴位处注射,每次3 mL,10次为一疗程。用4个疗程。对照组实行常规治疗,即治疗早期选择手术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先采用手术切除肿瘤,然后在手术后采用中西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巩固治疗。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其中,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用[n(%)]表示,P<0.05表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妇产科月经不调60例患者实验结果
见表1。
由结果可知,当归能明显改善妇科患者月经不调的现象,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具有统计学意义。
2.2心血管科高血压患者78例实验结果
见表2。
由结果可知,当归能明显降低血压,对于高血压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具有统计学意义。
2.3血液科贫血患者76例实验结果
见表3。
由结果可知,当归可有效补血,对贫血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具有统计学意义。
2.4肝癌患者68例实验结果
实验组34例患者治愈8例(23.53%),显效20例(58.82%),无效6例(7.65%),总有效率82.35%。对照组34例患者治愈2例(5.88%),显效24例(70.59%),无效8例(23.53%),总有效率76.47%。χ2为4.943。P值为0.03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4。
结果可知,当归能明显抑制肿瘤的生长,具有保肝利胆的作用,对肝癌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当归挥发油是当归对血管平滑肌起解痉作用的主要活性部分,其中藁本内酯活性最强。二是当归对多种致炎剂引起的急性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组织水肿及慢性损伤均有显著抑制作用。三是当归多糖可通过直接和(或)间接途径激活造血微环境中的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等,也可刺激肌组织,促进其产生造血调控因子,进而促进功能造血干细胞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成单位(CFU-GM)的增殖分化,刺激骨髓粒单系造血。具有恢复和促进造血功能以及抗贫血的作用。近年来国内外对当归的有效成分研究和药理学研究有了新的进展,发现其对平滑肌作用方面,造血系统方面具有良好疗效。本文对当归的药理作用在抑制子宫平滑肌收缩的方面,心血管系统,抗贫血,抗癌方面进行了分析。由以上结果可知,对选取不同科室的患者282例患者给予当归治疗,具有统计学意义。且以上结果与令红艳[5]等在关于当归有效成分的抗早老性痴呆药理作用及分子机制探析中所研究结果相一致,具有临床意义。
近年来对中药当归的药理学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在其化学研究方面有待深入[12]。当归的有效成分、有效部位及其配合的药理学等有待深入探讨。通过化学、炮制学等的进一步研究,可把当归的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领域,使其更好地发挥其治疗作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任鹏飞,邓毅.当归及其有效成分药效学研究进展[J].西部中医药2012,25(9):125-128.
[2]图雅,那顺乌日图.浅析当归有效成分及其药理作用[J].药物研究2014,14(1):222,224.
[3]令红艳.当归有效成分的抗早老性痴呆药理作用及分子机制探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3,10(18):129-129.
[4] 孙蓉,钱晓路,张丽美.基于当归有效成分的抗早老性痴呆药理作用及分子机制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1(5):255-257.
[5]令红艳.当归有效成分的抗早老性痴呆药理作用及分子机制探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3(18):74-75.
(收稿日期:2014-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