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延昆
辽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辽宁辽阳 111000
[摘要] 目的 研究依帕司他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下肢病变的疗效。方法 将2013年4月—2014年6月期间该院收治的80例糖尿病下肢病变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接受依帕司他联合前列地尔治疗,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前列地尔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下肢血管功能和神经功能。结果 (1)血管功能: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IMT为(0.15±0.02)mm、PSV为(37.73±4.54)cm/s、(D1-D0)/D0为(0.25±0.03),与对照组的IMT为(0.16±0.02) mm、PSV为(37.24±4.77)cm/s、(D1-D0)/D0为(0.24±0.0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神经功能: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正中神经的LAT(3.12±0.46)ms,短于对照组的(4.95±0.56)ms;正中神经的MNCV为(51.43±6.29)m/s、SNCV为(55.39±6.86)m/s,均高于对照组的(40.52±5.69)m/s、(41.37±5.94)m/s。 结论 与前列地尔单药治疗相比,依帕司他联合前列地尔治疗可以取得相当的改善血管功能的效果,且能够更为有效的改善下肢神经功能。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2型糖尿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依帕司他;前列地尔
[中图分类号] R58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01(b)-0130-02
2型糖尿病是临床最常见的代谢性疾病,表现为血糖水平升高、糖脂代谢紊乱,进而导致血管和神经功能损害的发生。糖尿病下肢病变是常见的并发症,同时存在血管和神经的损害,会对患者的正常工作生活造成不利影响。前列地尔是治疗糖尿病下肢病变的最常用药物,主要通过舒张局部血管、降低血粘度来改善神经元细胞的血供。但是,单药治疗存在较多局限性,无法彻底逆转神经功能的持续性损害,需要与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联合应用。依帕司他属于醛糖还原酶抑制剂,能够调节神经元细胞的能量代谢情况进而改善神经功能。该研究选择了2013年4月—2014年6月期间该院收治的8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依帕司他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该院收治的80例糖尿病下肢病变患者纳入研究,纳入标准:(1)2型糖尿病病史3年以上;(2)出现下肢麻木、腱反射减弱的症状和体征;(3)肌电图检查结果:运动神经传导速度<47 m/s、潜伏期>5 ms;(4)告知治疗风险后签署知情同意书。根据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者接受依帕司他联合前列地尔治疗,其中男性25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64.23±7.63)岁;对照组患者接受前列地尔治疗,其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64.52±7.36)岁。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前列地尔治疗,方法如下:将前列地尔注射液(国药准字H20103100,2 mL:10 ug)2 mL加入100 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1次/d,4周为一个治疗周期。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依帕司他治疗,方法如下:给予依帕司他胶囊(国药准字H20040840,50 mg/粒)口服,50 mg/次,3次/d,4周为1个治疗周期。
1.3 观察指标
1.3.1 下肢血管功能 治疗后4周时,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的方法检测下肢血管的内膜中层厚度(IMT)、收缩期血管峰值血流速度(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以及静息状态下血管内镜(D0)、充盈状态下血管内径(D1),参照(D1-D0)/D0计算狭窄率。
1.3.2 下肢神经功能 治疗后4周时,采用肌电图检测仪测定正中神经的运动潜伏期(LAT)、运动传导速度(MNCV)、感觉传导速度(SNCV)。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用t检验分析。
2 结果
2.1 下肢血管功能
两组患者的IMT、PSV以及(D1-D0)/D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下肢神经功能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LAT短于对照组,MNCV、SNCV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糖尿病下肢病变是2型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微循环障碍、氧化应激、持续高糖状态、能量代谢异常等因素均与血管和神经功能的损害有关[1]。在高糖环境下,容易造成血粘度增高、小血管痉挛以及糖代谢紊乱,并在此基础上出现神经元细胞缺血缺氧以及能量供应不足[2]。前列地尔是治疗糖尿病下肢病变的常用药物,蒋晓宇[3]的研究认为该药物具有直接的舒血管作用,有助于增加下肢微循环的血供并最终实现扩张下肢血管、改善神经功能的效果。彩色多普勒超声是评价下肢血管功能的最常用方法,具有检测便捷、可重复性好的优势,可通过内膜厚度、血管内径以及狭窄率来反应动脉的狭窄程度以及弹性。该研究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分析可患者的血管功能,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血管功能指标IMT、PSV以及(D1-D0)/D0均优于治疗前,这一结果与蒋晓宇[3]的研究一致,能够反应前列地尔对下肢血管功能的改善作用。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前列地尔仅针对局部微循环具有调节和改善作用,却无法纠正局部神经元细胞能量代谢的异常,因而无法完全逆转周围神经的损害过程[4]。这就要求在前列地尔治疗的同时采用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来改善神经细胞的能力代谢[5]。依帕司他是属于醛糖还原酶抑制剂,直接作用于醛糖还原酶并抑制其活性,用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可以减少山梨醇和果糖的生成以及蓄积,进而促进神经功能的改善[6-7]。肌电图检检测则是反应下肢神经功能的采用方法,神经功能理想的直接表现是传导速度快、潜伏期短。钟春方[8]的研究显示,前列地尔联合依帕司他治疗能够改善下肢神经功能,加速神经传导、缩短潜伏期。该研究也采用肌电图对患者的神经功能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指标正中神经LAT(3.12±0.46)ms,短于对照组的(4.95±0.56)ms;正中神经MNCV(51.43±6.29)m/s、SNCV(55.39±6.86)m/s,均高于对照组的(40.52±5.69)m/s、(41.37±5.94)m/s。这就说明前列地尔联合依帕司他治疗有助于改善下肢神经功能,与钟春方[8]的研究结果相一致。
综合以上讨论可以得出结论:与前列地尔单药治疗相比,依帕司他联合前列地尔治疗可以取得相当的改善血管功能的效果,且能够更为有效的改善下肢神经功能。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Zhang Y, Li J, Wang T, et al. Amplitude of sensory nerve action potential in early stage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an analysis of 500 cases[J]. Neural Regen Res, 2014, 9(14):1389-1394.
[2] 陈恩福. 依帕司他、硫辛酸、前列地尔联合治疗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4例[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12(33):2871-2872.
[3] 蒋晓宇. 前列地尔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J].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9,30(2):49-50.
[4] 魏桂蓉. 前列地尔联合依帕司他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9(32):1804-1805.
[5] 吴斌.依帕司他和血栓通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2,24(14):119-121.
[6] 吕淑云. 甲钴胺、前列地尔联合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J]. 中国医药指南,2011,9(28):21-22.
[7] 王芮. 依帕司他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18):2237-2238.
[8] 钟春方. 依帕司他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J]. 实用糖尿病杂志,2011,7(6):23-24.
(收稿日期:201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