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药学卫生医药学正文

托吡酯与卡马西平治疗部分性癫痫发作的效果观察

  • 投稿虾说
  • 更新时间2015-09-16
  • 阅读量198次
  • 评分4
  • 75
  • 0

臧召霞1 魏亚芬1 朴钟源1 殷 萍1 刘永丹1 卢 冲1 刘志强2

1.黑龙江省医院总院神经内一科,黑龙江哈尔滨 150036;2.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神经内科,黑龙江哈尔滨 150001

[摘要] 目的 探讨分析托吡酯与卡马西平对部分性癫痫发作的治疗效果。 方法 将该院2007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160例部分性癫痫患者随机分为托吡酯组和卡马西平组进行治疗, 治疗进行到2、4、6个月时,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整理。 结果 两组患者分别用药2、4、6个月时,托吡酯组治疗有效率均高于卡马西平组,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经过6个月的治疗后,托吡酯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9%,卡马西平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5.6%,托吡酯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卡马西平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托吡酯应用于部分性癫痫发作的治疗效果要强于卡马西平,在临床上可作为治疗部分性癫痫发作的首选药物推广。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托吡酯;卡马西平;部分性癫痫

[中图分类号] R74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01(c)-0116-02

[作者简介] 臧召霞(1974-),女,黑龙江宁安人,硕士,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脑血管病、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及感染性疾病的研究。

[通讯作者] 刘志强(1977—),男,黑龙江桦南人,博士研究生,主治医师,主要从事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及脑血管病的研究。邮箱:liuzhq2009@163.com。

部分性癫痫是癫痫的一种,又称局灶性发作,是癫痫发作最常见的类型,在中国发病率约为5%[1]。其治疗可分为控制发作、病因治疗、外科治疗、一般卫生及预防五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控制发作,目前以药物治疗为主。托吡酯是一种广谱抗癫痫药物,于1999年进入中国市场,适用于各类癫痫发作[2]。尤其对原发性全身强直-阵挛发作及单纯或复杂部分发作效果明显。卡马西平是一种常见精神性药物,可用于治疗复杂部分发作、也称颞叶癫痫,全身性强直-阵挛性发作。该研究以2007年1月—2012年1月该院就诊的160例部分性癫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托吡酯与卡马西平对于治疗部分性癫痫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做出对比分析讨论,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该院通过脑电图及医学影像确诊为患有部分性癫痫的1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88例男性患者和72例女性患者,年龄1~68岁,平均年龄为34岁,病程为0.5~72个月。患者症状均符合1981年国际抗癫痫联盟推荐的癫痫诊断标准。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托吡酯组和卡马西平组,每组各80人。托吡酯组80例患者中,男性42例,女性38例;卡马西平组包括46例男性,34例女性。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排除标准

对于以下患者应在分组时予以排除。

①曾经服用托吡酯或卡马西平出现过严重不良反应者;

②曾经服用过托吡酯或卡马西平但无效者;

③癫痫频繁发作或癫痫持续状态病史者;

④入组前经常规检查,化验结果异常,不适于托吡酯或卡马西平治疗者;

⑤同时患有其他严重疾病如肝、肾等器官疾病者;

⑥患有颅内占位性疾病、中枢神经系统或血液系统病变者;

⑦怀孕期或哺乳期女性患者。

1.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分别对两组患者的体重、血液、癫痫发病频率进行记录,并对患者的血、尿及肝肾功能进行常规检查。分别在服用托吡酯2、4、6个月时对患者进行随访,主要统计临床发病情况、不良反应情况。

1.4 治疗方法

托吡酯组:成人初始剂量为25 mg/d,每周加量25 mg,最大剂量不超过200 mg/d,加量期一般为8周;儿童初始剂量为12.5 mg/d,分次口服,逐步增加剂量,最大剂量为100 mg/d。

卡马西平组:成人初始剂量为100 mg,2~3次/d,逐渐增加剂量直至最佳疗效;儿童初始剂量为10~20 mg/kg,维持血药浓度在4~12 μg/mL之间。

1.5 疗效评定标准

以患者治疗前2月部分性癫痫发作频率为基准,疗效评定标准分为控制、显效、有效、无效、加重五个标准。部分性癫痫发作完全停止为控制;癫痫发作频率减小≥75%为显效;癫痫发作频率减小≥50%,<75%为有效;癫痫发作频率减小<50%为无效;发作频率增大为加重。

控制、显效、有效计入总有效率。

1.6 统计方法

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采用双侧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疗效评定用校正χ2检验。

2 结果

根据排除标准,有3例患者退出研究,其中托吡酯组1例,卡马西平组2例,统计分析是退出病例的按照无效处理。对两组患者治疗不同时期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如下。

2.1 治疗进行到2、4、6月时发作次数比较

两组患者分别用药2、4、6个月后,部分性癫痫发作例数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用药2个月后托吡酯组部分性癫痫发作率为62.03%(49/79),卡马西平组为75.64%(59/78);用药4个月后托吡酯组部分性癫痫发作率为30.38%(24/79),卡马西平组为48.72%(38/78);用药6个月后托吡酯组部分性癫痫发作率为18.99%(15/79),卡马西平组为32.00%(24/78),托吡酯组治疗效果比卡马西平组治疗效果显著,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45, P=0.0072)。

2.2 治疗效果比较

两组经过6个月的治疗,托吡酯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9%;卡马西平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5.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2.3 既往治疗对治疗效果的影响

分别对两组患者中治疗有效的患者的既往治疗进行分析。托吡酯组治疗有效患者中首次接受治疗的患者共有38例,治疗有效36例,治疗有效率94.7%;曾经其他药物治疗的患者41例,治疗有效39例,治疗有效率95.1%。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45,P=1.021)。托吡酯治疗部分性癫痫对首次治疗病人和曾经其他药物治疗病人均有效。

卡马西平组治疗有效患者中首次接受治疗的患者共有33例,治疗有效24例,治疗有效率72.7%;曾经其他药物治疗的患者45例,治疗有效35例,治疗有效率77.8%。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21,P=1.061)。卡马西平治疗部分性癫痫对首次治疗病人和曾经其他药物治疗病人均有效。

2.4 不良反应

在两组的6个月治疗期间,均伴有少量不良反应出现。托吡酯组出现不良反应患者15例,11例出现在治疗初期,4例出现在药物加量期间。15例患者中,10例患者伴有嗜睡症状,8例出现食欲不振现象,3例患者伴有头晕、乏力,3例儿童患者(小于14岁)出现反应变慢。卡马西平组出现不良反应患者19例,其中3例患者出现皮疹,1例患者(老年人)出现轻微心律失常现象,其余15例患者伴有头晕、嗜睡、疲劳症状。

3 讨论

部分性癫痫是癫痫的一种,在我国发病率较高。一般分为单纯部分性发作、复杂部分性发作和部分性发作继发泛化。单纯部分性发作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1 min,起始与结束均较突然,发病者保留意识。复杂部分性发作也称颞叶发作、精神运动性发作,由于发作中常有精神性或精神感觉性症状,因而掩盖意识障碍,表现出假失神症状。部分性发作继发泛化是指单纯或复杂部分性发作泛化为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先兆是指患者清醒后能够记得局灶性发作时的症状。作为一种反复性神经系统慢性疾病,癫痫不仅对患者工作生活造成重大影响,也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重大危害,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因此需要及时对它进行治疗控制。目前对于部分性癫痫的治疗主要采取药物治疗。

卡马西平作为一种氨基芪类抗癫痫药物,被应用于临床治疗已有数十年历史,它能够降低神经元膜的通透性,降低细胞的兴奋性,以及增强细胞膜的稳定性,延长不应期,以达到治疗癫痫的目的。但卡马西平会导致患者出现皮疹、荨麻疹红斑、紫癜、感光性皮炎等皮肤病,也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肝功能损伤、粒细胞减少,因此限制了其临床使用[3-5]。

托吡酯为是由氨基磺酸酯取代单糖的新型广谱抗癫痫药物,能够提高γ-氨基丁酸 (GABA)启动GABA受体的频率,加强GABA诱导氯离子内流的能力,达到增强抑制性神经递质的作用。还可以调节电压依赖性Na+通道,减少神经元持续反复放电的可能性,并且阻断海人藻酸介导的电流,减少神经元的兴奋性[6-8]。托吡酯与传统的抗癫痫药物相比,具有良好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可迅速、完全地被吸收。健康受试者口服托吡酯100 mg后,可在2 h达到平均血浆峰值浓度,为1.5 μg/mL。而且托吡酯与其他药物联用很少发生相互作用,成为美国FDA和欧洲治疗部分性癫痫发作的首选药物[9]。

该研究分别对托吡酯和卡马西平治疗部分性癫痫的治疗效果进行了分析讨论,在两组患者分别用药2、4、6个月时,托吡酯组治疗有效率均高于卡马西平组,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经过6个月的治疗,托吡酯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9%;卡马西平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5.6%,托吡酯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卡马西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托吡酯对部分性癫痫发作的治疗效果优于卡马西平,可作为治疗部分性癫痫发作的首选药物推广于临床治疗。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谭明贤,张书琼,陈胜利.托吡酯于卡马西平治疗部分性癫痫发作的疗效比较[J].重庆医学,2012,41(34):3617-3618.

[2] Christensen J, Andreasen F, Poulsen JH, et al. Randomized concentration-controlled trial of topiramate in refractory focal epilepsy[J].Neurology, 2003, 61(9): 1210-1218.

[3] 谭雪巾,吴文斌.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外动脉狭窄引起癫痫发作的疗效观察[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2,11(12):1271-1273.

[4] 李晶,闫海清.托吡酯治疗儿童癫痫的临床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 2011,18(23):81-82.

[5] 李满强,黄秀云,朱春雷,等.托吡酯与卡马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随机对照试验[J]. 中国当代医药,2010(2):52-53.

[6] 陈伟朝,李少鹏,韩伟英.颅脑外伤术后癫痫的预防[J].中国当代医药,2012(10):44-45.

[7] 常亚平,李志勇.外伤性癫痫持续状态36例药物治疗分析[J]. 浙江创伤外科,2011,16(5):666-667.

[8] 陈皓,彭里磊,明扬,等.丙戊酸钠对颅脑外伤患者术后癫痫的预防作用[J]. 泸州医学院学报,2011,34(3):284-285.

[9] 张洪清,何庆,水晶.外伤性癫痫危险因素的临床分析[J].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0,15(6):344-346.

(收稿日期:2014-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