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鹏
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河南焦作 454100
[摘要] 目的 探讨化学发光微粒法(CMIA)在梅毒特异性抗体低值结果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取该院2013年12月—2014年6月该院和门诊病人常规免疫检测标本5673例,使用化学发光微粒法(CMIA)对5673人份标本进行初筛,阳性标本进一步使用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凝集实验(TRUST)进行了对比检测。结果 使用CMIA法检测5673份标本中,阳性标本为347例,占总标本数6.11%。其中S/CO值大于10的标本为204例、S/CO值5~10的标本81例、S/CO值1~5的标本62例。在347例CMIA法阳性标本中,TPPA检测为阳性的305例(87.8%)TRUST检测为阳性的130例(37.5%)。2种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 结论 CMIA在梅毒特异性抗体的检测中,灵敏度较好,适合大批量筛查。对于S/CO值<5的标本,应结合TPPA和TRUST进行复检,有条件的实验室可使用免疫印迹法进行确证。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化学发光微粒法;梅毒特异性抗体;低值结果
[中图分类号] R446.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02(c)-0181-02
梅毒是由梅毒苍白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性传播疾病,可引起神经、心血管等多系统损害,严重影响人群的身体健康。此外,梅毒亦可通过胎盘传给胎儿,导致自发性流产、死产或先天梅毒等。90年代末以来,全国梅毒报告病例数明显增加,呈快速流行的趋势,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为了控制梅毒的院内感染,卫生部已规定凡是手术、输血及各种创伤性检查的患者,均需进行梅毒特异性抗体的血清学检测。自2011年以来,该院检验科开始使用化学发光微粒子法(CMIA)进行梅毒特异性抗体筛查。CMIA具有特异性好、敏感度高、可定量、全自动操作、重复性好等优点。但在长期的工作中,也发现CMIA法在检测中尤其是低值标本中具有一定的假阳性,因此,为了更好的指导临床的诊断和治疗,避免误诊。该实验将自2013年12月—2014年6月间的住院病人5673人份标本分别使用用化学发光微粒子法(CMIA)、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和TRUST(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凝集实验)分别进行了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院住院和门诊病人常规免疫学检测标本5673例,其中男3125例,女2548例。年龄16~86岁,平均年龄39岁。
1.2 仪器与试剂
CMIA检测是采用郑州安图生物公司A2000化学发光仪器以及配套试剂。TPPA是采用日本瑞必欧株式会社试剂。TRUST采用上海荣盛生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试剂。
1.3 检测方法
使用CMIA法对5673份标本进行筛查,测得结果在S/CO值在1.0以上的为阳性。然后,阳性标本使用TPPA和TRUST进行检测。以上方法均严格按照仪器和试剂说明书进行。
1.4 统计方法
使用SPSS11.5软件进行对数据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 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使用CMIA法检测5673份标本中,阳性标本为347例,占总标本数6.11%。其中S/CO值大于10的标本为204例、S/CO值5~10的标本81例、S/CO值1~5的标本62例。在347例CMIA法阳性标本中,TPPA检测为阳性的305例(87.8%),TRUST检测为阳性的130例(37.5%)。经统计学检验,P<0.005具有统计学差异。
2.2 CMIA法筛查阳性标本347例(S/CO值>10、5~10和1~5三种浓度),使用TPPA和TRUST方法进行对比检测结果,见表1。
3 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对外交流的增多,我国近年来梅毒螺旋体感染人群日益增长。因此,梅毒抗体的检查也成为各个实验室的一个重要项目。化学发光微粒子法(CMIA)是近年来开始应用的新型检测技术,由于CMIA使用全自动重组TP抗原(TPN15、TPN17、TPN47)包被微粒子检测血清抗体[1]。使用两步骤免疫检测,避免了钩状效应的产生。有报道称CMIA检测各期梅毒患者梅毒抗体的敏感性为98.7%~100%,特异性为99.9%[2]。从该试验中也可以看出,化学发光微粒子法(CMIA)与TPPA法相比较,敏感性较高,在低值标本中,差异性更加明显。CMIA法另外具有快速、高通量等优点。
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是目前梅毒检测中比较常用的确认实验方法。TPPA是将经过提纯处理的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原包,使用明胶颗粒为载体,当抗原和血清中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时就会出现颗粒凝集现象,凝集的强度与抗体浓度成正相关。除对I期梅毒敏感性稍低外,对其余各期梅毒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3]。
TRUST(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凝集实验)主要应用于梅毒非特异性抗体的检测,梅毒非特异性抗体相比特异性抗体出现时间晚二周左右,非活动期或在治疗期间的梅毒患者非特异抗体浓度会下降或转阴,晚期梅毒患者非特异性抗体有可能转阴等原因[4],因此,对于Ⅱ期梅毒TRUST具有很高的临床诊断价值,但对于I、Ⅲ期梅毒则检出率较低。治疗期或处于非活动期的梅毒非特异性抗体检出率也较低,易出现假阴性。
该试验结果表明,CMIA检测梅毒特异性抗体浓度在1~5S/CO值时,TPPA的检出率仅为56.45%。主要原因是:① CMIA法的分子抗原主要选自梅毒螺旋体外膜的脂蛋白,多肽抗原是使用基因重组表达而获得。再用血清清蛋白与之相连接,试剂抗原所使用的合成多肽不做提纯,可能造成非特异性反应升高,从而导致CMIA法包含引起不符合的序列使检测结果出现不符合。②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恶性肿瘤患者的标本中,含有一些干扰免疫检测的抗体而造成假阳性。③部分老年人由于生理的改变和免疫功能的异常,产生的一些抗体和蛋白质,从而导致结果出现假阳性。有报道认为使用CMIA法测定梅毒特异性抗体的最佳筛查Cutoff值为3.125。这样,CMIA法的特异性有显著的升高,并保留了原有的高敏感性[5]。
根据有关资料,TPPA在检测梅毒特异性抗体中,IgG型抗体反应性与IgM型抗体相比较弱,而在一些感染性人群中,却主要以IgG型抗体为主。因此,这部分人群在TPPA检测中,常常出现低滴度的反应,甚至出现假阴性[6]。在该试验中,CMIA检测梅毒浓度在1~5S/CO值时,TPPA的阳性率为56.45%,对于这部分低浓度的人群,有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最好进行观察监控。
TRUST(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凝集实验)是检测非特异性抗体常用的方法,梅毒非特异性抗体是患者被梅毒螺旋体感染后释放出的物质而产生的自身抗体,称为反应素。非特异性抗体比特异性抗体出现要晚两周左右。因此,在患者被梅毒螺旋体感染的初期,非特异性抗体在检测中常常显示为阴性。在经过治疗后,梅毒非特异性抗体会渐渐转阴,这也是I期和晚期梅毒非特异性抗体阳性率较低的原因[7]。非特异性抗体也受多种疾病的影响,例如一些感染性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而此时,实验室检测中,假阳性的几率也较高。该试验结果显示,CMIA检测梅毒浓度在1~5S/CO值时,TRUST阳性率仅为9.67%,与有关文献数据相吻合[8]。
在该实验结果中,表明使用CMIA法检测梅毒抗体中,对于低值结果的标本,尤其是S/CO值1~5时,应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复检,有条件的实验室最好能使用TPPA或免疫印迹法进行复检,并与临床诊断相结合。避免出现假阳性而导致临床误诊,消除医疗纠纷的隐患。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郭慧娟,尚晓泓.微粒子化学发光法检测梅毒抗体阳性结果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20):2444-2445.
[2] 吴春颖,刘威,刘鹏.梅毒血清学检测适宜方法的探讨[J].黑龙江医学2014,38(1):68-70.
[3] 王华,李代渝,雷丽明.梅毒螺旋体血清学检测方法比较[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7,30(6):660-661.
[4] 郑怀竞.室间质评与室内质控[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1997.
[5] 杜静,张泽芸,周薇,等.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检测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的应用于评价[J].广东医学,2012,33(8):1100-1102.
[6] 吉飞跃,钱开成,崔益祥.低浓度梅毒螺旋特的调查与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1):22-23.
[7] 熊春莲,李方才,占小梅,等.梅毒血清学实验在梅毒诊断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199-200.
[8] 廖冰洁,周迎春,何惠,等.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在梅毒血清学检测中的临床应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4):433-434.
(收稿日期:2014-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