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睿 张先明
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贵州贵阳 550004
[摘要]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采用拜糖平与二甲双胍治疗的疗效及药物副作用,以便为临床诊治提供借鉴。方法随机将88例2型糖尿病患者均分为A组与B组。A组采用拜糖平治疗,B组采用二甲双胍治疗,对比分析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 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空腹血糖与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相较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间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空腹胰岛素与餐后2 h胰岛素水平皆未发生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2型糖尿病采用拜糖平与二甲双胍治疗皆可取得比较良好的效果,可推广应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2型糖尿病;拜糖平;二甲双胍;疗效;药物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 R58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8(a)-0105-03
[作者简介] 杨睿(1980.1-),女,贵州贵阳人,主治医师,硕士,研究方向:糖尿病。
[通讯作者] 张先明(1973.5-),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方向:糖尿病,邮箱:zxmyrun@163.com。
糖尿病属于临床常见疾病,指的是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而导致的体内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代谢障碍,已成为全球第3大慢性疾病[1-2],仅次于心血管疾病与肿瘤疾病,会对患者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影响。在糖尿病患者中,大约有90%的患者属于2型糖尿病,该类疾病的病理基础主要为β细胞功能缺陷而引发的胰岛素分泌不足,以及胰岛素抵抗[3-4]。针对2型糖尿病,临床治疗的首要目标是积极采取药物控制血糖,目前而言拜糖平与二甲双胍当属临床常用的控制血糖药物。为了进一步分析拜糖平与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选取该院2011年1月—2013年10月接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展开了相关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88例对象,皆为该院接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全部经常规、血尿常规等检查确诊,符合2010年WHO有关于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①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②空腹血糖(FBG)≥7.0 mmol/L(空腹指的是至少8 h内无热量摄入);③经口服糖耐量试验时2 h血糖(PBG)≥11.1 mmol/L;④伴有典型高血糖或高血糖危象症状的患者,其随机血糖含量≤11.1 mmol/L。其中若患者无明确高血糖时,则要重复检测来证实第1~3条诊断标准。该研究入选患者皆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配合该研究,同时排除严重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病变患者,以及内分泌疾病与代谢性酸中毒患者。随机将88例患者均分为A组与B组,各44例,其中A组男患26例、女患18例。B组男患24例、女患20例,见表1。
1.2 方法
该研究所有患者在入院后皆积极给予糖尿病相关知识宣传教育,住院期间合理安排饮食,并加强机体功能锻炼[5]。A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拜糖平(国药准字H19990205)治疗,每次服用该药物50 mg,3次/d,和前几口饭一起嚼服。B组患者则采用二甲双胍(国药准字H44024853)治疗,服用该药物0.25 g/d,3次/d。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大约2~3 d对空腹血糖与餐后2 h血糖进行一次监测,然后根据监测结果合理调整药物的用量。其中以空腹血糖≤6.1 mmol/L、餐后2 h血糖≤8.0 mmol/L作为血糖控制满意的标准[6]。两组患者治疗疗程皆以连续治疗3个月计。
1.3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INS)及餐后2 h胰岛素(RPG)水平,同时记录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前述指标。
1.4 统计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行t检验。
2 结果
2.1 血糖与胰岛素水平变化情况
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空腹血糖与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皆有明显下降,相较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A组餐后2 h血糖下降更明显,而B组患者空腹血糖下降更明显,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胰岛素与餐后2 h胰岛素水平皆未发生明显改变,组内及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药物不良反应情况
A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64%(6/44),包括5例腹胀与排气次数增多、1例腹泻,对照组则为11.36%(5/44),全部为腹泻与腹部不适,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4,P>0.05)。此外,所有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均能耐受,经治疗后症状明显减弱或者消失。
3 讨论
糖尿病属于临床常见疾病,其中2型糖尿病在所有糖尿病中约为90%,发病率高,需要长期坚持治疗才能取得一定的效果,应加强重视。研究显示,2型糖尿病病理基础主要是β细胞的功能缺陷与胰岛素抵抗所致,而糖尿病微血管和大血管并发症则是引发本病患者残疾或死亡最为主要的原因[7-9],故而加强血糖控制及保护β细胞功能则成为治疗本病最为主要的目标。以往临床常采用胰岛素治疗,虽然可以恢复患者的胰岛素功能,改善胰岛素抵抗,但是该药物不良反应较多,甚至会引发患者低血糖与体重增加等[10-11]。目前,临床采用拜糖平和二甲双胍治疗该病取得了比较良好的效果。
该研究针对接诊的88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均分为A组与B组,其中A组采用拜糖平治疗,而B组采用二甲双胍治疗,从治疗效果来看,两种治疗方式下患者治疗后血糖与胰岛素水平都有明显改善,其中血糖相关指标相较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胰岛素相关指标相较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两组患者治疗中皆有药物不良反应情况,但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研究所得结果与同类研究相似,如唐焱、陈富民[12]针对初诊为Ⅱ型糖尿病的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自8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治疗,而观察组采取拜糖平治疗,通过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与药物不良反应对比分析可知,两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与餐后2 h血糖相较于治疗前皆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空腹血糖下降更明显,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餐后2 h血糖下降更明显,组间对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空腹胰岛素与餐后2 h胰岛素水平相较于治疗前皆无明显变化,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发生16例腹胀与2例腹泻,而对照组发生15例腹泻与腹部不适,但皆能耐受,治疗后大部分症状明显减轻或者消失,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这里可以看出,拜糖平与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相当,临床应用可合理选择。
拜糖平属于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可以竞争性抑制葡萄糖苷水解酶,同时通过可逆性与α-葡萄糖苷酶的结合,从而对低聚糖、多糖及霜糖分解产生抑制,进而达到延缓葡萄糖吸收的效果,从而抑制血糖的效果[13]。拜糖平仅有1%可能入血,对全身的不良反应较小,即便是会出现胃肠道反应,但是反应较轻,对症处理便可缓解或消失[14]。二甲双胍属于一线降糖药物,能通过肝细胞膜G蛋白恢复胰岛素对腺苷酸环化酶的抑制作用,从而对肝糖原异生产生抑制,使得肝脏葡萄糖输出减少,促进细胞葡萄糖无氧酵解,对肠壁细胞吸收葡萄糖则产生抑制,从而增强外周组织摄取与利用葡萄糖的能力,改善胰岛素抵抗与降低血糖[15]。此外,其还能有效降低餐前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但不会刺激胰岛素分泌,故而药物不良反应较轻。
综上所述,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拜糖平与二甲双胍治疗皆可取得比较良好的效果,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明显改善,同时药物不良反应较轻,可推广应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仇维芝.拜糖平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26):2877-2879.
[2] 荣佐民.二甲双胍和拜糖平对2型糖尿病降糖作用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08,6(7):18-19.
[3] 陆咸吉.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32例疗效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9):2970-2971.
[4] 刘振华,闫赋琴,李彦,等.观察初诊2型糖尿病强化治疗[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09,25(3):267-269.
[5] 蒋俊祥.不同用药方案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物经济学分析[J].吉林医学,2012,33(24):5202.
[6] 龚敏,王爱华,李梅霞,等.拜糖平联合胰岛素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17):3287-3288.
[7] 杨小红.几种治疗2型糖尿病药物的疗效及用药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0):30-31.
[8] 梁超,周玲.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2,33(5):656-658.
[9] 陈晓媛,孟姝含,霍珊,等.艾塞那肽与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比较[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6):1374-1375.
[10] 马晓霞,杨翠珍,牟景敏,等.杏丁注射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4):205-206.
[11] 戴梦昭.维格列汀联用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23):2714-2717.
[12] 唐焱,陈富民.拜糖平与二甲双胍治疗Ⅱ型糖尿病疗效及药物副作用分析[J].中国医疗前沿 ,2013,17(16):18-18,36.
[13] 孙传铎,杨峥维.胰岛素联合拜糖平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分析[J].河北医药,2013,35(7):1030-1031.
[14] 胡茗,冯晖,渠莉,等.联合应用诺和灵30R拜糖平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14):1759-1760.
(收稿日期:2014-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