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职业教育教育心理学正文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现状及对策研究

  • 投稿
  • 更新时间2018-06-17
  • 阅读量135次
  • 评分0
  • 0
  • 0

  摘要: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各高校亟待解决的难点问题。近年来,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大学生就业压力日益增加,由此导致的大学生心理问题层出不穷。本文就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产生背景,表现形式,主要原因和辅导员在解决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时所应把握的策略和采取的方法作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就业心理就业指导


  一、当前就业形势


  我国的高等教育,自建国以来经历过改革开放前的统一招生、统一公费培养、统一就业分配的统招时期;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化。2003年是中国高校扩招后本科生毕业的第一年,全国共有高校毕业生212.2万人,而在高校扩招政策实行二十多年后,2016年的高校毕业生人数则创纪录的达到765万人。


  二、就业心理问题


  就业方式的改变,就业人数的不断增加,给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带来了越来越大的难度;经济下行的压力,社会的普遍关注,就业难度的的增加,都给面临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因此,导致大学生出现了因就业压力而引发的心理问题。高校毕业生中较为典型的就业心理问题主要由以下四种:


  1.焦虑心理。焦虑是由于担心不能达到预期目标,而形成的一种紧张不安的心理状态。大学毕业生既希望走向社会能够找到满意的工作,实现个人价值;又担心在就业压力逐年增大的形势下,无法找到合适的单位。有部分大学生将求职择业过分看重,担心自己在职业选择上的失误会造成终身的遗憾;有部分大学生对就业感到无所适从,无从下手准备,就业目标更是无从谈起;还有部分大学生因为个人的学习成绩、身体状况、性别等原因,对自己能找到满意的工作持怀疑态度,进而发展成一种对就业的焦虑。


  2.抑郁心理。随着求职人数的增多,求职的难度也逐渐增大,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挫折反复。一些大学生会因为在激烈的竞争中的几次碰壁而变得情绪低落、意志消沉,有些甚至开始沉迷网络游戏,不再求职。这样的心理问题不但影响自身后续的正常求职就业过程,更会伤害学生自身的健康。


  3.从众心理。从众心理是指个体在群体压力下,在认知、判断、信念与行为等方面与群体多数人保持一致的心理。从众心理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大学生思考问题全面性不足,社会经验不足;因此在面临求职就业时容易盲目跟风:无论地域、行业都要挑热门的,却忽略了自身兴趣所在、能力所及。


  4.攀比心理。攀比心理主要是由從众心理引发的。由于不能正确、客观的评价自身能力,就业时,一味追求“热门”,不从自身实际出发考虑所选工作是否适合自己,而是以身边同学的案例来定位自己,总抱持一种“不能比别人差”的不合理信念去求职,却往往适得其反。


  三、就业心理问题归因


  造成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下面主要从客观、主观两方面因素对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予以分析。


  1.客观因素。一方面,高校的扩招使得大学生人数不断增长,而目前经济的下行压力又使得企业的人才需求并不旺盛,这种供需关系的不平衡在客观上造成就业难的局面,与此同时一些就业歧视和就业不公平现象仍存在。多方面的就业压力对大学生的心理产生一定冲击。另一方面,自主择业的就业形式虽已发展多年,但高校对于自主择业的配套却相对落后:许多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开设不足,针对性不强;课程内容陈旧,没能及时有效的传递国家的最新就业政策,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部分高校仅有的就业指导服务仅存于招聘季期间,并且主要是招聘信息发布,无法提供专业有针对性的指导。同时,家庭因素也会影响到大学生的心理。现在面临就业的大学生多为90后的独生子女。这些学生的父母有些对子女的能力认识不足,对其求职期望过高[3];有些这是一手包办,完全不顾子女的自身意愿;还有些父母怕孩子吃苦,对工作挑三拣四,反而使子女错失了良好的就业机会。


  2.主观因素。大学生本身作为就业主体,在就业时一些不合理信念和错误认识也会给其就业过程造成阻力,进而产生就业心理问题。大学生属于高智高知群体,面对就业时总有较高的自我期望。但往往正是过高的自我期望,不正确的自我评价,使得就业陷入困境。另外,看待问题缺乏全面考虑的能力,对待就业的心理准备不足,都会在大学生就业遇到挫折时加剧就业心理问题的发生。


  四、解决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对策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是由多重因素引发,想要解决这个问题也必须多管齐下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1.政府主导,塑造良好就业环境。大学生就业事关国家的未来发展以及社会的和谐稳定。要促进大学生就业,只有以政府牵头,做好政策调控和政策支持,同时建立健全相关法律,确保就业公平,才能从根本上改善就业难的现状,才能有效的减少大学生就业压力,才能从根本上改善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


  2.改善课程体系,构建就业心理危机干预体系。高校促进大学生就业的重要环节。在国家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高校的就业促进工作不能只停留在信息发布这种简单层面上,而应设立专业、专门的就业指导机构;进一步建设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及时更新就业指导课的内容;同时还应建立就业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做到“促就业、保稳定”的目的。


  3.营造良好氛围,客观正确评价。家庭对人心理发展产生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父母对子女言传身教也极大地影响着子女的个人发展。从大学生就业的角度来讲,良好的家庭氛围,以及有着正确三、能够正确评价自己孩子的父母,对促进就业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4.提高自身素质,端正就业观念。作为就业主体,大学生在面临就业时,首先,应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增强自身的就业竞争力;其次,要正确评价自身的能力,根据自身的兴趣选择合适的职业;同时,还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对待求职不盲从、不冒进,能把求职过程当做一个不断适应和进步的过程,积极学习,适度宣泄,用积极健康的心理面对求职的困境,必要时能向家长和心理咨询老师求助,自主自信的度过求职季。


  参考文献: 

  [1]人民网.2003年全国高校212.2万名毕业生就业率达到70%[DB/OL]. http://www.people.com.cn/GB/jiaoyu/1053/2182723.html,2003.(11). 

  [2]黄振宇,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及调适[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6). 

  [3]王超,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障碍及调适研究[D].山东:中国海洋大学,2012(6). 

  [4]李会勤,就业危机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09(4). 

  作者简介:费菲(1989—)女。籍贯:陕西西安。硕士研究生。讲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学院。主要从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