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职业教育教育心理学正文

基于心理本开展小学心理健康课程的探究

  • 投稿
  • 更新时间2018-05-28
  • 阅读量75次
  • 评分0
  • 0
  • 0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在小学教学中不仅需要培养学生的知识,更需要注重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通过实践调查发现,将心理本运用到小学心理健康课程中,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基于心理本对开展小学心理健康课程的作用進行相关探究。


  关键词:心理本;小学;心理健康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小学教学中不仅需要传授学生知识,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因此心理健康课程在小学开设是十分有必要的。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心理不成熟,因此极易发生情绪波动,导致心理失控。这就需要教师加强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指导。通过实践发现将心理本运用到小学心理健康课程中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


  一、心理本在小学心理健康课程中的作用


  心理本是学生在遇到困惑或者有自己的心里话时,将心中所想用文字的方式记在一个本上的一种心理排解方式。通过心理本,学生可以有效地排解内心的负面情绪,此外,教师通过不记名的方式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排忧解难,而学生由于“陌生人”的沟通与交流也可以更加敞开心扉地与“TA”进行对话,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到学生的内心,还可以通过心理本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让学生以更加积极的心态获得发展。


  小学生由于心理与生理方面还不够成熟,在遇到一些事情与问题时常常会摆不正自身心态。尤其是在人际关系方面会出现一些问题。对于小学生的这种心理特质,小学心理健康课程有必要设置一种高效的心理辅导、疏导、干预的教学方法,通过这种教育教学方法更好地帮助学生成长。


  而心理本的本质是通过纸张作为媒介来传递、疏导自身的情绪。通过这一媒介书写者可以放心地将内心敞开,这与天主教中忏悔的心理学理论类似,心理本与告解亭的作用有些相似,均是通过某些媒介让隐蔽的内心世界“开”一扇窗。这种形式比开设心理辅导室更有效果,因为学生常常会因为同学的压力和对心理辅导室的误解而较少主动进行心理疏导。而心理本可以更有效地让学生注重参与心理沟通过程,主动进行心理辅导。


  二、基于心理本开展课堂教学策略


  1.改变师生关系


  新课改要求教师和学生要树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而开展心理健康课程中,教师更应该树立这种新型师生关系,因为只有这种新型师生关系才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打开心扉与教师沟通,才可以更好地让教师走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对此教师应该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师生之间人格平等、相互尊重、相互学习、教学相长。教师是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是学生的朋友;而学生是教师的弟弟妹妹,有任何问题都要以极强的责任心进行帮助。比如在开展课程中教师不能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嗤之以鼻,要以小学生的心态去看待这个问题,要以学生的“闺蜜”“死党”“铁哥们”的角色给出建议与意见。同时要注意说话的语气,不能以批评的形式展开,应该如同朋友一样,委婉地提出自己的建议与意见。


  2.注重学生隐私


  心理本之所以能够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心理健康课程中,以及心理健康辅导、疏导、干预中,最主要的是其隐蔽性所带来的安全感。只有这种隐蔽性才能让学生感觉到安全,才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更放心地与“TA”进行沟通。要想达到这一方面,教师可以在课程开设之初,采用“面具+变声”的方式进行教学。这样学生对于一位“陌生的”老师起初虽会产生一定的抗拒,但通过1~2次的心理本教学之后,学生会对这位老师产生极大的好感,也会非常认同这位老师,学生会在潜意识里认为“我不认识老师,那么这个老师也不会认识我,在生活和学习中更不会将我的心里话和遇到的问题与其他老师沟通、交流”。通过这种“陌生”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内心产生安全感,也可以让学生更信任心理健康教师。


  此外,教师应该在收集与发放心理本的时候亲力亲为,避免心理本在征集与反馈的过程中被其他学生看到,这样将不利于学生对心理本的信任。心理健康教师可以注意收集与发放的顺序,“蛇形”征集与发放心理本,就可以避免心理本被其他学生故意看到。


  总的来说,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心理不成熟,因此极易发生情绪波动,导致心理失控。所以开展心理健康课程是十分必要的,同时也是学生心理辅导、疏导、干预的最佳方式。心理本作为教育心理学近年来新的教育工具,在很多方面还不完善,很多心理健康教师对于如何使用心理本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还存在较多问题。本文通过对心理本的内涵与作用的分析,并结合自身教育教学经验提出了基于心理本开展课堂教育教学的策略,希望可以促使更多的同仁对心理本这种教学方式加以重视,对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发展起到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雷鸣.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学的构建:内涵、研究对象与学科体系[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 

  [2]冯缦,王百玲,刘燕,等.甘肃省回族地区农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生活事件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2015(5). 

  [3]高洁.西安市高年级小学生心理健康与父母、教师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 

    作者:王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