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职业教育教育心理学正文

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下的高职院校大一学生心理困惑来源与探析

  • 投稿薪人
  • 更新时间2018-03-28
  • 阅读量625次
  • 评分4
  • 87
  • 0

  摘要:对高职院校大一学生的心理困惑进行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高职院校大一学生心理困惑的来源依次为专业学习、人际交往、职业生涯规划、心理适应、消极情绪、自我意识。


  关键词:高职院校;心理困惑;自我意识


  中图分类号:G64文獻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132(2017)35-002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35.010


  当前,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的心理困惑也呈现明显的变化,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而言,大学生正处于从青春期向青年期的过渡阶段,无论是从个体身心发展的角度,还是从社会环境和成长环境变化的角度,这些因素都将对个体心理带来一定的干扰和困惑。


  一、研究背景


  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对心理健康的定义为: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并提出心理健康的标准: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显然,心理健康不是指对任何事物都能愉快地接受,而是指在对待环境和问题的反应上,能更多地表现出积极的适应倾向。在此参考标准下,不少针对大学生心理困惑的相关研究也比较丰富,聂舒(2015年)结合已有文献,对心理困惑进行了描述性定义:心理困惑是指人在情感、智能、决策、个人发展和意志力等方面受到阻碍,以至于无法正常正确地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表现为心理感受痛苦、学习动力缺失、人际关系不适、情绪低落、自卑与自负、行为退缩、恐惧失败和轻微的躯体症状。并综合已有的专家和学者的相关研究,提炼出大学生的心理困惑的三大类,分别是个体方面、社会环境方面、生活和学习方面。孙凤梅(2006年)在浅析大学生心理困惑的成因及解决对策中指出学业问题、情绪问题、人际关系问题、情感问题、性问题、特殊群体心理健康问题和大学生生活适应问题是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


  当前,对高职院校学生心理问题的研究文献较为丰富,但通过中国知网检索,近10年(2007—2016年)对“高职院校大一学生的心理”研究关注度在2011年环比增长率达到高峰,之后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大一学生的心理困惑是处于变化和发展状态的,从个体身心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变化等角度来看,对大一学生的心理困惑的关注是必要的,对其关注和研究,并采取针对性的心理辅导策略,将对其今后的身心发展产生十分有益的影响。


  本研究中的心理困惑界定为因个体受到自身发展和周围环境的变化等因素的影响而导致个体心理出现疑惑、不解、有压力、感到困难的心理状态。本研究选取高职院校大一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深入地了解和探析他们当前的心理困惑,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策略。


  二、研究方法


  (一)被试


  本研究随机选取南京某职业技术学院2016级大一学生中585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585份,回收有效问卷562份,有效率为96%。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开放式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问卷内容主要涉及:“当前,你对大学的学习和生活满意吗?”“当前是否存在心理困惑?”“如果当前存在心理困惑,请具体说明”等。访谈采取随机调查,共72人次,访谈地点设置在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心理工作室。


  (三)研究过程


  本研究选取调查时间为大一下学期,被试人员通过大学第一学期的适应,很大程度上会降低研究中因环境陌生等外因的影响,尽可能回归被试个体心理发展层面的因素。本研究问卷调查部分由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指导被试人员统一作答。经过对问卷内容的统计和分析,结合实地访谈,进行信息的归纳和整理,进而形成研究结论。


  三、研究结果


  本研究针对高职院校大一学生心理困惑的问题,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对回答内容进行整理,按照心理困惑内容出现频率的高低进行归纳,研究结果表明:98.9%的学生在“当前是否存在心理困惑”方面作出肯定回答;高职院校大一学生心理困惑按回答内容频率出现的高低,来源依次为:专业学习、人际交往、职业生涯规划、心理适应、消极情绪、自我意识。


  (一)专业学习


  研究结果表明,高职院校大一学生心理困惑来源的第一大因素就是专业学习。具体表现为学习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如:学习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主动性和自我管理能力差;学习成绩不够理想,学习效率较低、学习压力大;对专业学习缺乏认同;考试焦虑;学习上缺乏动力和目标;纠结是否需要转本;对专科学历的担心等。


  (二)人际交往


  人际交往是高职院校大一学生心理困惑的第二大因素。主要涉及宿舍人际交往、恋爱关系和家庭关系。例如,“宿舍矛盾让自己很烦躁,不知道如何应对。”“很在意宿舍的人际关系,和个别不容易相处的人每天在一起,感觉很郁闷。”“对恋爱充满好奇,希望自己能拥有一场美好的恋爱。”“和父母亲的关系一直很困扰”“家庭不是很和睦”等。


  (三)职业生涯规划


  本研究的这一部分主要涉及在调查中比较集中出现大一学生开始对其一生的理念、工作、生活、家庭及社会等目标所要设定的计划进行思考和探索,更多会出现迷茫的心理困惑。例如,“如何才能更加有效地度过大学生活”“如何制订职业规划和目标”“将来毕业后能做什么,现在感到很迷茫”等。


  (四)心理适应


  该部分主要表现为大一学生进入大学的环境之后,面临新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出现的内心困惑的状态。例如,“住集体宿舍不太适应”“暂时还不能适应自主学习的方式”“想家”等。


  (五)消极情绪


  该部分的调查表明,大一学生因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惑,而出现不同层面的消极情绪。例如,自卑、抑郁、焦虑、愤怒、纠结等。


  (六)自我意识


  个体开始对自我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索和了解。在此过程中,会出现是否能够自我认同和自我接纳,而产生的心理困惑。例如自我评价水平较低,对自己的外表不满意,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等缺乏正确了解和评价。


  四、讨论


  (一)关注和重视高职院校大一学生的心理困惑


  本研究发现,绝大部分的大一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惑。及时有效地帮助和疏导他们的心理困惑对其身心健康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极负盛名的心理学家艾里克森(ErikErikson)强调人的理性和适应。他所提出的心理社会阶段理论对我们当下的研究再次提供了指导意义,大一学生正经历从青少年向青年期的发展过渡,从心理发展角度来说也是向成熟迈进的过程,自我意识的逐步建立和亲密关系的建立是人生发展这一阶段的重要内容。因此,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对学生心理的关注和重视是非常必要的。


  (二)提高个体自身的心理健康意识,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高职院校大一学生经历着学习和生活上的转变,不少学生还不能完全适应,对所学专业缺乏了解,造成“迷茫与压力”共存的心理状态。学校可以通过多渠道多途径对大一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和帮助。帮助学生尽快了解专业的学习内容和就业方向为学生提供学习与专业实践相结合的机会,科学指导学生做好学习和职业发展规划。同时,大一新生要积极踊跃地参加社团活动,在各种校园文化活动中不仅能够提高自身的人际沟通的能力,组织管理的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够培养和塑造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三)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在大一学生心理成长中的作用


  高职院校大一学生的心理困惑与其他年级学生相比较有其自身的特点。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采取灵活多样的心理辅导方式,广泛性地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有针对性地对大一学生开展心理健康课程、心理知识专题讲座、团体心理辅导等,帮助学生从心理层面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


  (四)研究的展望


  本研究主要针对高职院校大一学生进行,研究内容相对比较宽泛,今后还可以在学生的性别、生源、专业等不同的维度上进行更好的研究,也可以对大一学生与其他年级学生的心理困惑进行更加深入的比较研究。


  五、结论


  高职院校大一学生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惑,家庭、学校以及学生自身应共同关注和重视。专业学习、人际交往、职业生涯规划、心理适应、消极情绪、自我意识构成了高职院校大一学生心理困惑的六大主要来源。


  参考文献: 

  [1] 蓝冬玉.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析[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117-120. 

  [2] 张荻.探析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3):103-106. 

    作者:孙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