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职业教育教育心理学正文

应用朋辈团体辅导技术创新心理委员培训模式

  • 投稿喝红
  • 更新时间2015-09-11
  • 阅读量981次
  • 评分4
  • 40
  • 0

章玉祉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生处,广东广州510665)

摘要:心理委员制度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西方朋辈心理咨询本土化的一种探索,而系统、长效的心理培训模式是心理委员制度顺利实施的必要条件。将朋辈团体辅导技术应用于心理委员的培训课程,不仅可以解决心理咨询师资短缺的问题,同时也能发挥团体辅导技术互动性、迁移性和实操性强的特点,是心理委员培训模式的有效创新。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朋辈团体辅导;心理委员;培训;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07—0015—03

项目基金:2011年度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题“团体心理辅导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2011CY019)阶段性成果。

收稿日期:2014—02—16

作者简介:章玉祉(1983— ),女,浙江青田人。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生处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与认知心理学。

高校的心理委员制度是我国对西方朋辈心理咨询本土化的一个尝试和探索。[1]通过在大学的班级中设置心理委员,一方面可以缓解高校心理咨询教师数量严重不足的缺陷,另一方面可以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挖掘最大潜能,共同开展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学生中营造互助友爱的良好氛围。但由于心理委员制度在我国刚刚起步,在实施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对心理委员的工作情况开展定期调研,发现问题,寻找对策,完善制度和创新培养模式,仍然是当前心理委员队伍建设中需要首先面对的问题。

一、心理委员工作现状的调查

2013年,笔者就班级心理委员工作现状问题对广东某高校的所有各二级学院进行了走访,并对在校的216名心理委员进行了问卷调查。在和各二级学院的党总支副书记及主管心理工作的辅导员进行交流、座谈的过程中,各位副书记和辅导员普遍反映班级心理委员存在综合素质不高、专业知识薄弱、无法很好履行心理委员的职责等问题。同时,主管心理工作的辅导员在带领心理委员开展工作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困惑和问题。例如,某些学生的性格特点和人格品质并不适合担任心理委员的工作,但他们又在班委选举中胜出了,那么辅导员老师应该如何处理?由于学校和二级学院对于心理委员的培训还不够系统、全面,导致很多心理委员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该怎么干,最后,不仅心理工作没做好,反而成了同学们眼中的“奸细”,这种情况该如何疏导?心理委员队伍的流动性大,大部分同学体验完一年就想去尝试其他工作,而这个流动性又和该岗位的专业要求形成了巨大的矛盾,这个问题如何解决?等等。

随后,通过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全校的心理委员进行了调查。问卷的内容包括心理委员的工作动机、工作意愿、职责的明确度及工作的困境四个方面,题型包括单选题和多选题。调查结果显示,76%的心理委员的任职时间在一年以内,并且只有12%的心理委员表示愿意长期担任这一职务,这一数据说明心理委员队伍的流动性非常大。在自我心理健康状况的评价方面,95%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是正常或是比较好的,这一数据说明心理委员的整体心理素质较好。在心理委员工作的喜爱度和工作动机方面,89%的学生表示自己比较喜欢心理委员的工作,并且大部分学生是本着希望可以帮助别人(73%)、喜欢心理学(53%)或是想锻炼自己(58%)的动机来竞选心理委员的,只有少部分学生是以解决自身问题(19%)或混个干部(3%)当为目的的。在工作职责的明确度方面,大部分学生认为,传播心理健康知识(77%)、开展各类心理健康教育活动(66%)和定期汇报危机个案(59%)是心理委员的重要职责,这个数据表明大部分心理委员都能较明确地知晓自己的工作任务。在工作困境方面,74%的学生认为目前开展工作遇到的最大困难是缺乏专业的知识,大部分学生希望学校能以专家讲座(47%)、心理委员培训(51%)、心理委员交流(36%)和团体心理辅导(45%)等形式给予心理委员专业的培训和督导。在最后一题“谈谈你对学校心理委员工作的想法和建议”的回答中,大部分学生的建议都集中在加强培训和扩大交流等方面。

心理委员问卷的调查结果和二级学院的反馈存在一致的地方,也存在一些矛盾。一致的地方是心理委员的流动性确实很大,在受访的所有心理委员中,有76%的心理委员是任职在一年以内的心理委员,并且只有很少的同学(12%)愿意继续担任这一职务。其次,心理委员确实存在缺乏专业知识而不知如何开展工作的问题。但是,从心理委员的调查反馈中也可以发现,大部分心理委员竞选这一岗位是出于对心理工作的热情而非其他动机,大部分心理委员也明确心理委员的主要职责。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为什么没能将这些潜能发挥出来?可能最关键的问题还是缺乏系统、长效的心理培训模式。

心理委员不同于一般的班级干部,不仅需要一腔热情,更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如果没有专业心理知识的武装,不懂得具体问题的应对方法,即使怀有热情、明确职责,心理委员也无法开展工作,因此,系统的专业培训是将潜在的心理委员转变成真正能够承担职责的心理委员的重要桥梁,只有将桥梁搭建好,才能实现当初在设置心理委员时规划的一些愿景。

二、当前心理委员培训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培养理念不清晰

当前,很多高校都普遍设立了班级心理委员,也开设了心理委员的相关培训课程。但是,心理委员到底应该学习哪些知识、掌握哪些技能、承担哪些职责往往比较模糊。有些高校常常将心理委员等同于朋辈辅导员和班级咨询师,认为他们应该担负起班级同学心理问题的疏导工作,因此,在对心理委员的培训中融入了大量的心理咨询师的理论和实操的内容。但是,这样的培训理念是和心理委员的职责相悖的。事实上,心理委员需要履行的两个最重要的职责是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和排查心理危机人群。因此,在心理委员入职之初,对他们所承担的工作职责应做一个明确的界定和说明,并且根据心理委员的职责来设计心理委员的培训内容是非常重要的。

(二)培训课程缺乏系统性和长效性

心理委员课程培训计划主要由各高校心理咨询中心自行确定,而高校普遍存在心理委员人数较多而心理咨询老师相对较少的矛盾,因此,各心理咨询中心只能根据自己的人力、物力、精力的具体情况来制订相关的培训计划。大部分高校只是在学期初期,对心理委员进行统一的几个学时的培训,在随后的工作中,不再有后续的交流和指导,大部分心理委员是摸着石头过河,不知道自己做得对还是不对。甚至有研究结果表明,相当一部分高校还没有真正开展心理委员培训工作。然而,心理委员毕竟不同于一般的班级干部,他们只有具备较为扎实的专业知识,才能较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因此,在今后的心理委员培训工作中,仍需要通过不断开发人力资源的方式来提高心理委员培训的专业性、系统性和长效性。

(三)培训模式单一化

目前,国内高校中普遍采用的教学方式是传统的讲授方式,在心理委员的培训中也是如此。当然,这种教学方式也有自身的一些优势,比如适合大班教学,有利于理论知识的传递和教师对班级纪律的把握等等。但是,这种教学方式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教学方式比较刻板,难以激起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互动,难以激发学生的自主思维和主动探索,不利于实操课程的进行等等。心理委员的培训目的更像是一个岗前培训,经过这个培训,心理委员们应该知道自己该干什么,并且在相应的状况下该具体怎么做,但是,这种培训效果是在当下的培训模式下难以达到的。

(四)培训缺乏实用性

心理委员的工作涉及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两者缺一不可。可在当下的培训过程中,往往是重理论而轻实践,培训老师常常只关注心理委员制度、职责和相关理论的介绍,而没有开展相关的实操训练,这导致心理委员只是对一般的心理知识理论进行了理解和记忆,但不知道这个理论对于他未来的工作开展具有什么意义,也无法通过情景的模拟来熟悉未来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应对的方式。

三、运用团体辅导等技术开拓心理委员培训新模式

面对当前心理委员培训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研究者们开始探讨开拓心理委员培训的新模式。比如,有的研究者提倡采用案例教学法来进行心理委员的培训。[2]案例教学法的核心思路是通过对具体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境进行讨论,总结出应对的方法。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心理委员对今后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模拟,讨论、总结出的方法也可以直接应用于今后的工作,具有较好的针对性和实践意义。也有一些研究者认为项目教学法是比案例教学法更进一步的教学方法,更适合于心理委员的培训过程。[3]因为项目教学法不仅包括典型项目(个案、问题)的收集和小组讨论过程,还有将自己的讨论结果实施的过程,即不同的同学担任不同的角色,生动再现这一问题,并在这一情境下,进行问题的解决。

案例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都是对心理委员培训模式的创新探讨,但这些教学方式也主要依托于心理咨询中心的教师,仍然不能解决高校心理师资匮乏的问题。因此,仍需要开拓新的人力资源来解决这一矛盾。朋辈团体辅导是将朋辈力量和团体辅导模式相结合的一种技术,它不仅可以解决师资的难题,而且也具有案例教学和项目教学的互动性、迁移性。

(一)朋辈团体辅导技术的优势

朋辈即朋友、同辈之意,该词来自于西方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旨在通过选拔、培养一批和来访者背景相同,价值观相似的朋辈咨询员来弥补心理咨询师资不足的问题,也为某些心理咨询工作带来新的视角。朋辈团体辅导技术是指以接受过专业培训的朋辈为领导者,带领各个心理委员小组进行相关问题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从而将心理委员应当具备的专业知识、掌握的专业技术传递给心理委员的过程。这种技术可以解决心理培训工作中师资匮乏的问题,同时,还能改变传统的单纯讲授的培训模式,实现培训的多样化。

(二)朋辈团体辅导技术应用于心理委员培训工作的步骤

1.选拔优秀的朋辈队伍

朋辈小组讨论的模式是将学生中的优秀分子纳入到心理委员的培训师资中来,因此,对于朋辈的选择需要严格把关。朋辈由二级学院选拔报送,由学校心理咨询中心考核、确定。选拔出的朋辈队伍受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和二级学院辅导站的双重管理,需定期接受心理咨询中心的培训和督导。

2.设计各年级的心理委员培训课程内容

根据各个年级心理委员工作的特点,设计课程培训内容。比如一年级的培训课程,应当包括心理委员角色定位、危机识别和处理、沟通技巧等内容,二、三年级的内容应该包括日常个案的探讨以及学习、交友、恋爱等发展性问题的团体辅导内容,四年级的培训内容可以包括对整个心理委员工作过程的回顾和总结以及面对毕业就业问题的一些团体辅导设计。

3.心理咨询中心就每次专题内容对朋辈进行培训

每年分时段对各个年级的心理委员进行团体培训。心理咨询中心根据设计好的培训课程内容,先对全校朋辈进行培训,整个过程模拟心理委员的培训过程,每个朋辈小组包含5~6个成员,主要是帮助朋辈更好地理解培训主题,掌握培训的技巧。

4.朋辈对心理委员进行培训

根据心理咨询中心的培训内容,朋辈回到各自的二级学院,对心理委员开展相关培训。一般5~6个心理委员为一个小组,根据每次的主题安排,可以进行头脑风暴、角色扮演等活动。每次培训结束后,各小组对自己的培训效果进行总结。

(三)朋辈团体辅导技术实施的注意事项

朋辈团体小组以朋辈为主要力量进行心理委员培训,因此,对朋辈的选拔和考核工作一定要严格把关。同时,中心设计的课程内容应主题明确,指引详细。最后,心理咨询中心需对心理委员的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并和朋辈进行进一步的探讨,以改进今后的培训工作。

总之,心理委员队伍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力量,为了真正发挥这支队伍的潜能,必须创新心理委员的培养模式,形成系统、长效的培训体系。当然,各种培训方式并没有绝对的优劣之分,因此,根据不同的培训主题选择不同的培训模式,发挥不同培训模式的优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胡远超,赵山.心理委员制度:朋辈咨询在我国高校的本土化形式[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

[2]来燕,李海滨,刘曼曼.案例教学在班级心理委员培养中的运用——以某高校心理委员培训项目为例[J].中国电力教育,2011(13).

[3]刘静.项目教学法在高校心理委员培训中的应用[J].学理论,2012(6).

[4]孙炳海,孙昕怡.朋辈心理咨询模式述评[J].思想·理论·教育,2003(9).

[5]詹启生,李义丹.建立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新模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