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设生态文明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略之一,生态文明观念的树立是其基础和保障,这主要依靠教育来实现。成人学习者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将生态文明教育与成人教育课程体系融合,是时代赋予的新任务,是破解生态危机的迫切要求,是完善成人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需要。生态文明教育与成人教育课程体系的有效融合需要遵循整体性、联系性、实践性的原则。因此,成人教育应通过弱化学科界限和重视课程的综合性、推动生态文明教育实践化、转变课程实施与评价方式等可持续化路径来推动生态文明教育与成人教育课程体系的有效融合。
[关键词]生态文明教育;成人教育课程体系;成人学习者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贡献。[1]而成人学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力军,是人类影响地球生态和环境最直接、最主要的作用群体,故生态文明教育与成人教育课程体系相融合是成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这预示着未来成人教育课程体系发展的新方向。将生态文明教育与成人教育课程体系融合,重视成人与自然的友好平等关系,转变成人的生态价值观、培养成人的可持续发展观、重视成人的生态道德教育,是推进成人教育课程体系内涵式发展的关键举措。
一、生态文明教育融入成人教育课程体系的必要性
(一)时代赋予的新任务成人教育对成人学习者实施的教育既包括文化知识和技能知识教育,也包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党的十九大报告更是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打造美丽中国明确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略之一,生态文明建设被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2]不断提高公众的生态文明意识,在全社会树立起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绿色发展、生态文明理念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中具有基础性的地位和作用,同时,能够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价值指导,夯实群众基础,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3]只有广大成人学习者树立了人与自然共存的观念,生态、环境、资源的危机问题才可以从根源上得到解决。所以,成人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也必须顺应社会发展的新变化,按照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不断改革并注入新的教学内容。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成人教育课程体系是实现中华民族长久发展的重要途径,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性教育活动,更是时代发展赋予成人教育的新使命。
(二)生态危机的迫切要求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破坏、资源浪费等问题日益严重,自然资源被过度消耗、废气污水等污染源逐年增加,这严重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党的十七大首次正式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党的十八大也提出全社会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首要的位置。在生态危机日益加剧和人们崇尚生态文明的今天,教育生态化是世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且代表着人类教育的未来方向。[4]立足于社会现实背景,生态文明教育逐渐成为解决这些复杂的生态问题的重要途径。生态文明教育涉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还涉及城市、社会的高效组织和管理等方面,因此,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成人教育课程体系,做到价值引领和知识传授相融合,有着独特的教学价值与优势,这对保持生态平衡、解决生态危机等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完善成人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需要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成人教育课程体系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新时代完善成人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举措。当前,我国成人教育的相关部门及工作者在成人教育课程体系的设计中仍缺乏对生态文明教育的关注,认为生态文明教育是高校思政课的教育内容,这种观念无疑限制了生态文明教育的发展,限制了成人教育课程体系内容的革新。在成人教育课程体系的设计开发中,相关部门及工作者应该针对不同的学科和专业,融入不同层次的生态文明教育。例如,针对工程类或技术类的学科专业课程应适当地融入资源环境、环境科学、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知识;在人文社科类的学科专业课程中应融入环境经济学、环境政治学、环境社会学等具有人文属性的生态类相关知识。成人教育的相关部门及工作者应通过在成人教育课程体系中融入生态文明教育,逐渐建构一种以尊崇自然为理念的生态文明课程体系,将成人学习者培养成为高素质的生态型人才。
二、生态文明教育融入成人教育课程体系的原则
(一)整体性原则“整体”是一个古老的哲学范畴词语,辩证法要求把事物“放在它和世界整体的总联系中来考察”[5]。生态文明教育与成人教育课程体系的融合是一项整体性的教育工程。一方面,生态文明教育与成人教育课程体系的融合需要以整体性原则为指导思想。生态文明教育使成人学习者能够自觉遵循生态系统原理,它与成人教育课程体系的融合应坚持可持续发展观和生态主义价值观,坚持以整体性为指导思想,坚持以生态文明教育为根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理念,最终达到成人学习者将人与自然之间的内在联系内化于心的效果。另一方面,生态文明教育与成人教育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二者之间具有内在联系性。换言之,对生态文明教育目标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成人教育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和使用。反之,成人教育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与使用也会对生态文明教育目标的实现起到一定的作用。
(二)联系性原则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成人教育课程体系的联系性原则集中表现在课程的实施方面。一方面,在成人教育课程体系中,生态文明教育的融入不能单方面地依靠某一学科来实施,它需要通过自身与自然、社会的外部联系,以及多学科之间的内部联系来协同实施。也就是说,生态文明教育与成人教育课程体系的有效融合需要借助多学科共同合作以实现生态文明教育的目标。同时,生态危机问题的解决也需要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学科的共同援助,而且人文社会学科在生态危机问题的解决中优势日趋突出,因为解决生态危机问题的关键在于人的价值观的根本改变。另一方面,生态文明教育的融入还需要成人教育相关部门的支持与合作。目前,教育领域面临的许多难题虽然都直接表现为教育内部的矛盾和问题,但它们往往有着更加广泛的社会背景和根源。[6]从本质上说,生态文明教育的实施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有内在关联性。因此,要想实现生态文明教育与成人教育课程体系的有效融合,就应强化成人教育相关部门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从政府与国家层面提高其对成人教育课程内容的重视度,有关部门不能仅在成人教育课程体系内部下功夫,否则容易出现事倍功半的局面。
(三)实践性原则实践性是成人教育课程和生态文明教育相融合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要求。生态文明教育与成人教育课程体系的有效融合是一项“在实践中”“通过实践”“为了实践”的教育活动,即通过实践使成人学习者在与自然、社会接触的过程中掌握生态环境的基本知识、转变其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调整其对待自然生态环境的态度和价值观、增长其维护生态环境平衡的技能。[7]同时,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成人教育课程体系的效果主要是通过在实践中对成人行为的影响程度来检验的,只有成人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积极践行保护生态行为,二者的融合才能起到积极作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检验以上二者融合实施效果的重要标准。只有通过实践,成人学习者才能真正体会到人与自然、生态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提高自身的生态文明素养。
三、生态文明教育与成人教育课程体系融合的路径
(一)弱化学科界限,重视课程的综合性成人教育课程观主张知识之间是一个完整的体系,而非不同的模块,生态文明教育与成人教育课程体系的融合应融合多学科的知识内容,以学科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和生态性为出发点,实现课程资源内容的多元化、生态化与差异化。基于此,成人教育课程主张弱化学科界限,重视学习内容的综合性,倡导符合成人学习特点的新的课程取向,即引导成人学习者有意识地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学科的知识观、方法论去探究同一个中心主题或问题。[8]生态教育与成人教育课程体系的融合应注重综合课程的综合性预设以及多学科融合下知识的情境性,将多学科融合下的课程资源定位在对某个中心主题或问题的研究中。生态文明教育与成人教育课程体系的融合并非只是技术层面的结合,而是要在现实情境中研究真实的主题或问题,以多学科的综合知识为工具,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培养成人学习者的主动探究能力。
(二)推动生态文明教育实践化只有充分掌握并理解理论知识,才能将其更好地应用到实践中去,从而达到理论指导实践的目的。只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才是有用的,而实践也才是更有效的。总书记提出:“要坚持知行合一,注重在实践中学真知、悟真谛,加强磨炼、增长本领。”[9]生态文明教育与成人教育课程体系的融合应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视生态文明教育对实践的指导作用。生态文明教育与成人教育课程体系的融合如果只注重对理论知识的传授,始终停留在理论精神层面,那就会成为不完整的融合。只有将生态文明教育与成人教育课程体系的融合真正融入成人学习者的生活与工作中,促使成人学习者形成良好的生态行为习惯,生态文明教育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成人学习者较普通学校的学生有很大的不同,成人学习者有较强的自觉性和较明确的学习目的,因此,生态文明教育与成人教育课程体系相融合的过程应以短、平、快为原则,始终与社会现实的发展保持高度的一致。成人教育课程体系的设置应注意结合成人学习者所处的客观环境及其主观实际,将课程内容与成人学习者的生活实际、生活经验、生活背景结合起来,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生态文明实践活动,使成人学习者亲身体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实现绿色发展的价值意义。这样可以不断增强成人学习者的生态文明意识和生态实践能力,使成人学习者依据自己的价值判断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愿景逐步变为现实。
(三)转变课程实施与评价方式课程实施是达到预期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是把课程内容转变为实践的基本过程。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最终都需要依靠课程实施来实现。成人教育课程的实施和普通教育课程的实施相比,具有不同的特点,成人教育课程的实施过程更加注重针对性与灵活性。成人教育课程的实施过程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而是一个不断生成变化的过程,成人教育课程在实施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其课程评价提供了有效的信息。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不同的教育价值观支配着不同的课程实施方式。根据辛德尔和波林等人的归纳,课程实施有“忠实取向”“相互调试取向”“课程创生取向”三个模式。[10]目前,我国成人教育工作者在课程实施中倾向于采用“忠实取向”的模式,即完全忠实于课程计划,并未针对成人教育的情境性特点进行相应的调整,这不利于形成“形成性评价”的课程实施模式。这样的课程实施与评价方式忽视了成人教育课程体系的独特性,抑制了对成人学习者后续学习动力的培养,限制了成人教育课程体系的生态化发展。生态文明教育与成人教育课程体系的融合过程,首先应实现课程实施由“忠实取向”到“相互调试取向”再到“创生取向”的过渡性转变,赋予成人教育工作者更多的教学自由,尊重成人学习者的学习自主权,使成人教育工作者和成人学习者同为课程教学中的主导者。其次,课程评价应由终结性评价向形成性评价转变,强调评价的过程性,引导成人学习者进行探究性学习。基于成人学习者和成人教育课程的特殊性,成人教育工作者在课程评价过程中应鼓励师生互评、师生自评以及时间与空间上的多维度评价,使成人教育课程评价不以单一的考试与分数为评价标准。成人学习者具有更强的实践意识、独立意识和主体意识,他们对教师不再一味地依赖,而是在不断自主探索学习的过程中对新知识进行主动建构。成人学习者和教师之间的平等互动不仅有利于课程实施的良性发展,也有利于成人教育课程体系的可持续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23-24.
[2]吴明红.思政课程中融入生态文明教育的实现模式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8(3):97-100.
[3]吴明红.论生态危机根源及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主要任务[J].理论探讨,2017(3):43-47.
[4]孙刚,房岩.教育生态化刍议[J].吉林教育,2007(9):25.[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419.
[6]石中英.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需要实践智慧[J].人民教育,2014(2):1.
[7]陈丽鸿,孙大勇.中国生态文明教育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81.
[8]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159.
[9].在知识分子、劳动楷模、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4-26(02).
[10]何爱霞.成人教育社会学研究[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7:258.
作者:米欢欢 单位: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